西周早期:吴国宜邑
春秋:吴国朱方邑——越国朱方邑——楚国谷阳邑
秦:会稽郡丹徒县,县治丹徒镇
西汉:荆国丹徒县——吴国丹徒县——江都国丹徒县——会稽郡丹徒县
东汉:吴郡丹徒县
三国吴:毗陵典农校尉武进县
西晋:毗陵郡丹徒县——晋陵郡丹徒县
东晋:县治由丹徒迁京口再迁回丹徒镇;丹徒县境内寄治郯、朐、利城三县。
南朝宋:南东海郡丹徒县,寄治郯县、朐县、利城县。
南朝齐:南东海郡丹徒县,寄治郯县、利城县。
南朝梁:南兰陵郡丹徒县
南朝陈:南东海郡丹徒县
隋:蒋州延陵县,县治京口——润州延陵县——江都郡延陵县
唐:润州丹徒县——丹阳郡丹徒县——润州丹徒县
宋:镇江府丹徒县
元:镇江路丹徒县——江淮府丹徒县——镇江府丹徒县
明清:镇江府丹徒县——镇江郡丹徒县(太平天国时期)——镇江府丹徒县
中华民国:江苏省丹徒县——金陵道丹徒县——镇江县
解放后:镇江县分设镇江市、丹徒县,原城区及近郊为镇江市,四乡农村为丹徒县。镇江市属苏南行政区镇江专区。1958年丹徒县、镇江市合并,名镇江市。同年镇江专区改为常州专区,镇江市属常州专区。1959年常州专区复名镇江专区。1962年镇江市、丹徒县复分设。1971年,镇江专区改为镇江地区。1983年撤销镇江地区,将原镇江地区的丹徒、丹阳、扬中、句容四县划归镇江市。镇江市改由江苏省管辖。
京口瓜州一水间,京口就是镇江了,瓜州是哪我不告诉你。辛弃疾大大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可以看看加深印象。镇江镇江,镇着长江,京口京口,南京之口。地理位置和南京,扬州并称苏中,这些说的没意思,自查。夏的时候就有了,那时候属于扬州。最出名的属于东吴时期,南宋时期,战斗的前沿阵地。现在做醋出名,满城醋味。白娘子水漫金山就在镇江。金山寺不错,有个洞据说直通西湖,蛇能过去。哦,还有茅山,茅山道士出镇江。
镇江市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因地位雄势、扼守长江,故名“镇江”,自古即为江河南北之商埠重地;北接扬州,南邻常州,西衔南京,是江苏南北之交通中枢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 其名字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