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乱起,带着各式前缀和后缀的“小龙坎老火锅店”开始出现,许多店不仅从装修到店面都相似,与康师傅和‘康帅傅’一样,即便是我们自己人,看到都不一定第一眼能辨别出来。
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我们率先使用“小龙坎火锅”名称,再次发布声明:小龙坎老火锅大成都范围仅有10家门店,无任何加盟合作门店,成都谢记小龙坎老火锅,同样通过同名注册微博予以回应:“本店证照严格按照工商流程办理。”对于被戴上“假冒”的帽子,大呼“冤枉。”小龙坎作为一个地名,被广泛使用于火锅店名称,这是因为其自身的影响力,不能说成是哪一家专有专用的,前期的风波没有对门店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但是被指“仿冒”,确实感觉冤枉。
为了维权,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商标注册,但是在公示阶段因为有争议,而被驳回申请。 “只要一直有人有异议,我们就一直申请不下来。”因为这种无商标的尴尬状况,即便公司想打假维权,也只能通过不断在官微、官博和店面上公布声明予以回应。
商标未申请通过有两个理由:一已有人申请;二使用这个名字的人太多,使得这几个字陷入争议。“一般来说,如果这几个字有太多人使用,存在争议,申请一般不会予以通过,从行政申请商标的角度来说,难度非常大。
餐饮品牌的打造和商标权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是类似于“小龙坎”这样一些公共品牌被广泛使用,则并不存在高仿、仿冒等侵权行为,换一个角度理解,一个公共品牌能被广泛认可,不仅是哪一个人或哪一家公司的作用,而是许多人或许多公司在基于相似或相近理念上推广、创新产生的集群效应。所以,不管是公司名称还是门店名称,只要是没有被注册为商标的品牌,均可以被使用。最好的办法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相关协会组织牵头,成立小龙坎火锅行业协会,统筹所有小龙坎火锅店制定行业标准,通过行业自我规范和自我净化,以达到品牌保护和增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