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育苗需要半个月,养到大约2个月左右再放到水塘里面继续养殖,禾虫大多都是需养殖一年的时间才算成熟,一年能收成2次左右,主要是批发给镇内的商贩的”。由于黄自兴坚持是用放养的方式进行养殖,而且不添加任何的饲料,所以他养殖出来的禾虫的口感和野生捕捉的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野生养殖也会导致产量不高,一年的收成也就2000斤左右,每斤的价格也就能达到100多元。
“禾虫的家就是池塘黑淤泥里,白天它不出来的,因为它的天敌,鸟类、 螃蟹等会吃它的,等到了晚上鸟都睡觉了之后,它就出来找吃的了。” 黄自兴说河床淤泥表面是一个个的小洞,这儿就是通往禾虫家里的秘道了,深度可以达到近半米的距离,每个禾虫的家都是相连着的,整个河床的下面就像是地道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躲避天敌的侵袭。
兴叔到放完水的禾虫塘查看禾了虫生长状况,而且更为有意思的是:禾虫出来觅食,它的身体不会超过洞口的两厘米,吃一点东西就又要回到洞里面去,又会从另外一个洞里面爬出来的,它主要是以海藻为食物的来源。为了躲避天敌它就不敢全身露出来,说明还有一点智商的呢。”为了验证自己说法,黄自兴卷起了裤脚就走进了池塘,双手插进河床将淤泥挖了出来。果然一个个小秘道里都藏着大大小小的禾虫。
记者留意到这些虫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绿色,黄自兴告诉记者“红色是公,绿色的是母的”。养在水塘里为什么还说是野生呢?原来他的5个鱼塘全部都有2个出入口,方便河水进去鱼塘的水全是活的河水,近几年的麻涌水质变好了,也就让禾虫的生存环境有了质的变化,禾虫也就更加的肥美鲜甜的。
“这项技术我要教会给我的孩子,不能就这样失传了。”2006年在朋友的建议下,黄自兴是以“一种疣吻沙蚕的培育方法”为发明名称申请了发明专利,并于2008年成功申请到证书。据介绍此项发明已经涉及一种疣吻沙蚕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