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想要长远发展,注册商标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共识,但是很多企业往往认为注册了自己要用的类目就万事大吉,而忽略对商标的防御,注册防御商标对于作为商标所有人的企业而言,意义不可小觑,商标保护的手段很多,除了通过异议、申诉、无效以外,还有一些办法能防范于未然,比起前面几种手段,这些方法更考验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
这个方法就是注册“防御商标”,企业通过注册多个防御商标,达到了降低品牌被山寨风险,降低商标维权成本,防止了其他企业恶意竞争等等目的,企业注册防御商标一般有两种手段。
跨类别防御,商标有四十五个类别,跨类别防御即同一个商标在不同类别上注册。这些类别有可能是企业未来可能涉足的领域,提前注册为企业自己预留商标。还有一些可能是企业不一定会涉足,但是被他人注册后会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商标。
同类别防御,这是商标所有人为了防范他人在同类别商品(或服务)上申请类似商标而准备的,类似商标都会在审查阶段被驳回,商标近似判断虽然有相应的准则,却依然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有时候企业认为近似的商标,商标局竟然通过了,这有可能是对方通过复审答辩拯救了自己的商标,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个近似商标的存在可不是好事。
企业干脆先下手为强,通过自己“山寨”自己的方式,在同行业,同类别内注册与原商标近音、同音或字形近似的商标,跨类别注册+同类别防御,基本上就能挡住大部分的蹭名牌行为,也能为日后企业跨行业发展做好准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防御商标依然是有缺陷的,在于商标注册后,不一定会投入企业的实际使用当中,有可能面临被撤三的风险的,由于防御商标往往数量众多,如果企业管理不善,很容易遗漏,导致商标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