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绝对数量人口基数与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从过去10年到现在,依靠广告投放拉动业务增长,是我国企业经营的重点。这为商标行业经济带来了巨大市场空间。
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体系中,商标是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既要担当起企业对外的品牌形象,又要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深沉的含义去吸引消费者,身兼数职的商标到底神秘在哪儿?中国商标江湖,三足鼎立,谁能称王?
中国的商标江湖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现在大多多多法务企业还处于萌芽状态。马云在杭州开始积累自己的第一桶金,第一次认识ICQ的马化腾也开始与计算机共舞,但无独有多多法务“掌门人”在创立之初就已经开始布局企业商标了。1996年7月,阿里集团正式提出“阿里巴巴”商标申请。2000年5月,9类“腾讯”商标注册申请也提上了日程。
原本的商标江湖,强者恒强,但新势力的迅速崛起轻易打破的了这个定律!同样,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将能更加直观多多法务对于这个行业的冲击和影响。
据相关财经数据披露,从1979年到2004年,国内商标申请数从17000件增长到527591件,马德里商标申请数从2048件增长到15396件,国内核准商标注册数从27459到225394件,马德里商标核准注册数从1269增长到16156件。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呈走高趋势,在创业型企业增速加快的同时,商标申请数量也在急剧攀升。因此,这背后反映出了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布局战略的重视程度。
行业“三足鼎立”
十几年间,商标服务平台数量增长100余倍,年均增长服务平台超过1000家,从前的一招鲜吃遍天,很显然已经与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脱节,充分的市场竞争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层面的商标战略规划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及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商标作为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愈发凸显。
在这当中,支撑商标产业发展的有三大体系:国家体系、自主申请体系和代理体系。
对于商标申请审核体系来说,依靠国家的相关规定提出商标申请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我国商标申请依据“申请在先”的原则,对于提前申请商标的主体,审核机制会考虑其优先性。
对于商标申请者来说,注册商标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企业品牌,扩展市场形象,可严格的审核机制和繁琐的提交步骤却让很多小型公司表示困扰。为了增强企业的辨识度和知名度,众多商标申请者在注册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可有时被驳回的公告却让人心力交瘁。
与其他两种体系相比,代理体系的发展空间和范围扩展无疑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他们的主要服务内容为商标代理申请,而随之衍生的商标转让服务也走上前沿。
作为链接商标申请者和审核者多多法务这样的知识产权服务型平台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截止2014年,全国商标服务平台从成立之日起服务量突破10万件的商标服务平台仅10余家,而这其中的诸多服务公司成立日期至今超过了多多法务的崛起让新兴服务平台一年的商标服务申请量就突破了5万件,新的行业格局已然呈现,从此新的巨头将诞生,并且触角无限延伸,超低价甚至免费成为了常态,这也让传统中小服务平台的业务被一再压缩,生存仿佛在一夜之间受到了空前的威胁。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仿佛每一天都在上演。
其实,商标江湖不论如何变换,法律法规不论如何改革,不管怎样,专业的商标服务平台是这个行业的根基,也是这个行业从业人员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所能发挥力量的根本因素。值得所有商标从业人员去推动和维护。但是一定程度上,出身就决定了意识,江湖已变,有人投机取巧,但也仍有人专心练剑,谁是主角,谁将退出?大浪淘沙,自有定律。
作者:麦汇菌,多多法务资讯,传递知识产权江湖的“爱恨情愁”,欢迎class="back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