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牛品牌陷入商标纷争,或多多法务友:建议叫“黄牛”。
“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这些广告语是否还熟悉呢?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家喻户晓,小商店里,大超市里都有它的身影。这个金色罐子且矮胖矮胖的身材深受大家的喜爱,该饮料的受众人群非常广泛,加班白领一族、工人一族,要开运动会的学生一族……不知不觉这款功能饮料在中国已经销售了20年,然而最近它却陷入了品牌纠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红牛”这个品牌其实并不是来源于中国,而是在年由泰籍华人许书标注册的,初衷是让倒班的工人和司机白领们在熬夜的时候能保持清醒状态,意料之外的是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成为泰国最火的饮料。年奥地利人马特希茨去泰国出差喝了红牛发现很有有意思,于是找到许书标,两人一拍即合成立奥地利红牛公司,马特希茨成为了真正把红牛推向世界的功臣!
直到年,中国商人严彬看到了红牛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于是跟红牛合作拥有了红牛的中国使用权并在深圳建厂,紧接着利用广告效应,利用央视等各大卫视的黄金时间段投放广告,短短一年的时间在中国崛起成第一功能饮料。
本来奥地利的红牛跟中国的红牛不会有任何交集,然而在底,红牛商标授权到期,负面新闻缠身,此时的奥地利也看准了中国市场,打算趁此机会接管中国的红牛市场,据悉奥地利红牛已在中国悄悄注册了公司就等待着红牛的商标到期然后停止授权给中国。这几十年在海外的发展奥地利的红牛已经算是拥有了红牛的所有权了,所有停止授权给中国这个举动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一举动很有可能会让两家公司两败俱伤,毕竟时代不一样了。
多多法务多多法务友笑称让红牛像加多宝多多法务友建议改名为“黄牛”,毕竟这个词在中国也是蛮神奇和特殊多多法务上调侃归调侃,并不能解决当务之急,目前两家“红牛”正在上演一场殊死搏斗,谁胜谁负还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