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标撬动大产业名品牌引来大订单 商标成为重庆农民的“发财树”
以前靠肩挑背扛、走街串巷吆喝卖的农产品,如今贴上了农产品商标或地理标志,不仅价格节节攀升,而且还吸引了大批农村经纪人主动上门前来抢购。在重庆市,随着工商部门“商标富农”工程的纵深推进,小小商标正成为吸引农业订单、撬动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重庆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民占全市人口80%左右。辖区内涪陵榨菜、奉节脐橙、长寿沙田柚、酉阳青蒿、石柱黄连、永川秀芽、城口老腊肉等农副产品虽然小有名气,但由于生产经营分散,缺少统一认定的标牌标志,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农民们长期以来抱着“金饭碗”受穷。去年,重庆市被列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市工商局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在40个区县全面启动“商标富农”工程,积极推行“公司+商标+农户”经营模式,帮助农业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进行商标注册,发展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各乡镇纷纷走上了“一镇一标、一业一品”的品牌发展路。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新增农产品商标379件,同比增长78%;正在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农产品有4种。由于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成功注册商标,重庆市农产品的品质、声誉和市场认可度得以大幅提升,品牌优势正在逐步形成。该市永川区的茶叶产业在没有注册农产品商标前,仅有5000亩茶园、,如今种植面积增加到3万亩,总收入更是突破40亿元。 为了维护原产地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庆市工商局不仅要求凡申报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必须出自原产地,而且要求各加工企业必须符合严格的生产和卫生标准,今年已有40余家卫生不达标的小企业被强制淘汰出局。同时,重庆市工商局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信息沟通和产销衔接作用,扶持他们把农村地区急需的农业生产资料送进去,把富余的农副产品运出来。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市新增农村经纪人5019户,农业订单金额突破75亿元,为去年全年订单总量的119%。□宋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