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冒牌餐饮店的恶性事件,不仅将永和豆浆推上风口浪尖,还将品牌混淆度极高的永和大王拖入泥淖。
日前,浙江义乌一家永和豆浆;门店的员工将手臂放入桶内搅拌豆浆的视频,引起消费者热议。永和豆浆发文称涉事门店非公司旗下门店,并称在浙江省义乌市无任何门店。即便是紧急撇清关系,但还是引发消费者不满,该品牌存在的市场乱象也引发讨论。
餐饮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餐饮品牌雷同势必会引发消费者的认知障碍,而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消费者所无法容忍的,在此背景下,企业有必要保证自身品牌的辨识度,否则会流失大量消费者。所以,对于连锁餐饮企业而言,如何维护自己的品牌价值变得尤为重要。
品牌混乱,永和;系李鬼频出
多多法务友爆出浙江义乌一家永和豆浆的员工直接用手臂搅拌豆浆的视频引发消费者多多法务永和商标,申请日期是年8月,指定使用商品是豆浆、米浆、茶、乌龙茶、豆花、冰淇淋。离这件商标时间最近的第二件注册商标的申请日期为年7月,即第230号永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茶叶代用品、豆粉、冰淇淋。
永和大王;商标是于年9月申请,指定使用于餐馆、快餐馆服务上,即永和大王;注册商标早期核定使用在餐馆上。
商标法规定,在不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和服务上,可以共存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豆浆商品和餐饮服务属于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所以豆浆商品上的永和豆浆;商标和餐馆服务上的永和大王;商标,都顺利通过了商标注册。
北京市高院年10月26日的一份二审判决显示,一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永和豆浆;商标与快乐蜂公司的引证商标永和大王;已共存多年,且弘奇永和;与永和大王;整体有所区别,不会导致消费者对服务来源产生混淆和误认。北京市高院最终维持了一审判决。
实际上,永和大王;注册为餐饮类,可以提供多种食品产品,而永和豆浆;注册为豆浆类,产品类别上受限,且两者在产品、用途等方面相似度极高。
此番永和豆浆义乌店;一事,不仅对永和豆浆品牌形象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令分不清两个品牌的消费者对永和大王亦产生质疑。
永和大王相关负责人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此事与永和大王无任何关系,该品牌与以永和;命名的其他品牌均不是同一家公司。但由于永和豆浆;与永和大王;在餐饮行业上的商标品牌混淆度过大,本次永和豆浆事件;负面报道造成部分消费者对永和大王产生疑问,例如:堂食消费者会询问此负面事件,许多消费者在微博上@官微咨询,更有甚者,部分消费者表示以后不再光临永和大王;餐厅等。
永和大王将保留追责的权利。;该公司负责人对蓝鲸产经记者强调。
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知名餐饮企业出现假冒店的情况一直存在,这不是简单的企业维权问题,而是企业对自我品牌认知的问题。品牌被侵害的时候,企业往往是视而不见,甚至是纵多多法务发达的今天,是否通过用户来发现假冒门店,是否通过与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协同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也有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强调,品牌模糊也是餐饮企业低门槛竞争一直存在的难题,比如南北稻香村、鲍师傅等都是一直存在品牌混乱的企业品牌,消费者很难做到品牌辨识,对企业品牌形象的伤害比较大,事实上,企业有很多可以做和应该做的事情,来实现自身品牌的清晰可辨识,帮助消费者踏实明白的消费,从目前来看,永和豆浆和永和大王长期市场并存,一旦出现负面事件,谁也称不上无辜,因为最无辜的始终是消费者。(蓝鲸产经 王君wang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