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庆版红歌会更名叫好
2010年08月03日 23:35光明观察
8月2日上午召开的2010中国红歌会全国媒体见面会上,江西电视台副台长李建国向记者透露:经多方协调,重庆主办方已将当地申办的“中国红歌会”更名为“中华红歌会”,江西电视台则保留原来的“中国红歌会”名称不变。至此,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红歌会”名片争夺战终于告一段落。
想当初,重庆要举
办“中国红歌会”的消息一传出,江西电视台挨了一记闷棍,来不及喊疼,马上就发出一则严正申明:“中国红歌会”是江西电视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活动,其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接着,有关“中国红歌会”名片争夺的唇枪舌战便愈演愈烈,双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罢休。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成为神州处处高扬的旋律,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两方对于“中国红歌会”名片的争夺,无非是因为这块金字招牌所蕴含的无限价值。但是,一山岂能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江西电视台怒了。这也难怪。且不论谁先谁后,试想,即使是两个人撞衫了,那肯定双方都不会舒服。如今重庆方面把这件衣服换下来了,可以说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回过头来看这场“中国红歌会”名片争夺战,最终结果其实是知识产权取得了胜利。早在2006年,江西卫视就获得版权登记和国家工商管理局的商标注册受理。连续几年的经营,如今,红歌会已在国内取得极大的反响,并成为江西的一张名片。而这个时候,重庆突然提出要举办第一届中国红歌会,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时下,娱乐节目相互借鉴是一种大的潮流和趋势。比如几个电视台推出的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其节目形式相似度就相当之高。但不管怎么借鉴,如果把名字都给“借鉴”过去了,那性质就不同了。
“中国红歌会”名片争夺战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文化市场这一块缺乏创新,前进乏力。“钱学森之问”在这方面也是适用的。与其为一个名字争吵不休,不如好好想想该怎样为节目本身提高点内涵。
如今,重庆主办方已将
“中国红歌会”更名为“中华红歌会”,这是件好事。如果双方能自此握手言和,并相互学习,齐头并进,那样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