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和益海嘉里这两个集团都是以面粉为主营业务的,但是最近就发现:这两个集团旗下公司多款面粉产品应用了“河套”品牌,目前已对上述两家集团旗下涉嫌侵权公司分别提起了诉讼,案件均已得到法院受理。
《中国经营报》记者向上述公司发去采访函,而益海嘉里方面的说法是,“目前并未收到法院发来的任何相关案件材料”。记者亦多次致电恒丰集团办公室,但一直无人接听。
多名律师指出,此次诉讼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旗下公司多款面粉产品应用“河套”品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即两家公司在其生产的雪花粉上标注“河套”字样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恒丰集团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关于驰名商标的相关权利。
一、这是商标维权还是品牌炒作呢?
内蒙古恒丰集团董事长魏建功公开表示,涉嫌侵权的企业生产销售涉嫌侵权产品所采用的小麦原料并非来自巴彦淖尔市河套平原,与“河套平原”毫无关联。
记者在中粮我买网以及淘宝上搜索关键词“河套面粉”,发现中粮福临门、中粮初萃品牌均在销售 “河套雪花粉”的产品,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也有销售包装上印有“河套平原雪花粉”的产品,比如“金龙鱼河套平原雪花粉”。
对于诉讼双方争议的焦点,中粮、益海嘉里旗下公司在其生产的雪花粉上标注“河套”字样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恒丰集团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关于驰名商标的相关权利,是本案争议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这并不是恒丰集团第一次对自身品牌进行保护了。根据该集团提供的材料称,恒丰集团不断配合相关部门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产品。
二、此次诉讼背后,更多地反映了恒丰集团与中粮、益海嘉里之间的利益博弈。
快消营销专家路胜贞分析,恒丰集团认为中粮和益海嘉里不应该使用河套面粉这个通用产地名称,是因为这个通用名称是其几十年积累下的品牌,中粮和嘉里的使用是鸠占鹊巢。“恒丰面粉的销售渠道和主要市场在北方地区,恒丰开始大规模扩张南方市场,在南方市场需要找到与中粮及益海嘉里抗衡的基因,优质小麦无疑是最大的卖点,这也是打官司的重要原因。
恒丰集团电商公司总经理严伟就曾提到过关于南方市场的开拓,“过去公司传统营销渠道主要在北方地区进行布局,此次‘双11’互联网销售进一步开拓了南方市场。”
在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看来,“对于‘河套品牌’,恒丰集团初期在知识产权的顶层设计上没有做好,由于中粮和益海嘉里的知名度比较广、产品覆盖的范围又比较广,使得两者的产品都牵扯到商标的纠纷里面。而从利益博弈的角度上,恒丰可能是希望借助诉讼、媒体的报道,提升其在行业内、品类上的知名度,并试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三、利益博弈胜算?
此前,涉及到原产地农产品商标之争的“五常大米”案也曾引起过关注。
关键在于中粮、益海嘉里是否能提供证据证明其所采用的小麦原料符合涉案商标所要求的特定地域范围及生产加工条件等。”
王金华律师则表示,“目前公布的产品照片上都标有中粮和益海嘉里自己的商标,中粮、益海嘉里在产品上使用河套字样,本意应该不是当做商标使用,而是作为产品来源产地的一个说明,如果中粮、益海嘉里能够举出原料产地等证据,证明产品来源于河套地区,可以从侧面证明其使用意图并不是作为商标使用,而是对产品产地的说明。”
据了解,目前,益海嘉里旗下主要有香满园面粉和金龙鱼面粉两大品牌,市场份额合计超过市场总份额的15%左右,中粮旗下主要是福临门香雪粉、香雪面粉,初萃、悠采四大品牌,市场份额与益海嘉里不相上下。“恒丰河套面粉与前两者的全国布局不同,主要以北方市场为主,所以市场份额不超过6%,它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及北京的古船面粉。”路胜贞说。
益海嘉里则是最早在内地市场化的面粉企业,并将中粮视作最大的竞争者。他们的渠道能力很强,其他品牌还是无法与之抗衡。
中粮面业在巴彦淖尔一期项目已经开工奠基,中粮福临门雪花粉新品也于当月首发。
一旦侵权行为被认定,可能给中粮、益海嘉里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粮、益海嘉里将不能继续使用“河套”商标;而且中粮、益海嘉里将不得不承担因侵权行为给恒丰集团造成的损失。一旦商标遭遇侵权,企业或者个人一定要寻求合法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从法律的途径上让侵权人赔偿,而且,我们不仅要加强自己商标品牌的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商标,还要做好防护措施,虽然注册商标会导致商标的闲置,但是企业可以将其他类别的商标授权给那些可以相信的企业经营,这个既可以保护自己的商标被别人利用,又可以将闲置的商标进行合理化,可以提高商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