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7月9日举办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谈到上半年国内申请人提交的专利、商标申请量有所下降的原因时,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囤积和恶意注册行为;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专利服务机构的监管,依法打击专利代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201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申请人提交的专利、商标申请量均有所下降,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呈现怎样的趋势和特点?
葛树回应称,今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一系列举措,确保专利商标工作科学发展,实现了专利商标申请高质量发展,申请注册数量整体上处于高位趋稳状态。一方面,我们不断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印发了《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2019)》等政策文件,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和商标审查质量提升年行动,严把知识产权审查授权关,引导实现知识产权创造与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另一方面,我们持续强化知识产权领域综合监管。上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囤积和恶意注册行为;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专利服务机构的监管,依法打击专利代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葛树指出,上半年知识产权申请注册量符合预期,这是持续优化申请结构、不断提高创造质量的结果。比如,在专利方面,上半年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所占比重达到91.2%,较上年提升5.7个百分点,表明创新主体正在主动调整和规范自身的申请行为,我国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由数量增长转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更高阶段。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强指标引领,完善政策支持,突出质量导向,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和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用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