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这漫长的162.7公里海岸线,怎么没有岛呢?
我们说的岛,是指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
其实,在我们秦皇岛,不是没有岛,而是我们来的太晚了。
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永平府志》中有关于秦皇岛的记述:“秦皇岛在抚宁县东七十里,有山在海中,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万历年间,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记述的更为详细:“关(山海关)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秦皇岛……
另外,据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版的《山海关志》中也有记载:“秦皇岛,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相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
那时,秦皇岛这个地名,专指今天海港区的“东山”。东山方圆不足1平方公里,海拔20多米,是有太古界混合岩组成的残丘。“东山”现在不是岛屿,只是伸入海中大约100多米的半岛。
据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临榆县志》记载:秦皇岛,据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脉由东转西插入海中,横压水面,远望形如卧蚕。那时候,东山已经是半岛了。
在1535年间的时候,东山还入海一里。就是说,如今河北大街左右的位置在那时候还是大海!这也可以由多年前秦皇岛商城,海浪花市场施工时,都挖出大量含有海贝壳的海沙所验证。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试图“兴复海军,振兴商务。”拟在秦皇岛开辟口岸,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最终决定将秦皇岛开辟为商务港口。
几百年来,对于人类来说长的难以接受,可是对于渤海来说,没有太大变化。“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东山距离陆地只有一里,岛屿靠近陆地这一面的海岸受不到海浪冲刷,泥沙淤积,年深日久,便淤积成了与陆地相连的沙坝,慢慢演化成了半岛。
和东山岛类似的还有山海关以东,如今属于辽宁绥中的姜女坟,那是海浪侵蚀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形成的海蚀柱。通过它,也能看出渤海海面高度的升降变化。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距今1809年,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曹孟德,北征乌桓过程中,来到碣石山,远观沧海,留下著名的《观沧海》。
山岛竦峙,那个山岛,应该就是现在的秦皇岛。不知志得意满,奋发昂扬的曹公,心里怎样看待那座无名小岛呢?他能预估到千年后的沧桑变化吗?
秦皇岛是我国的一个城市,它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靠近渤海。秦皇岛从名字上看应该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岛,实际并不是岛,而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有条件的人们都要去那儿避暑。
就像老婆饼没有老婆,枣庄没有枣一个理。
秦皇岛市,原来曾经是个岛屿。后来苍海桑田逐渐变化,慢慢的海水退去再加上要修建港口填海造地。就形成今天的这个样子,秦皇岛市有山海关,北戴河。山海关是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北戴河也是著名的避暑圣地。当然了港口区,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这个就是我所知道的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