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历史有记载的最早的名字叫“盐渎”,“渎”就是沟渠、水道的意思。所谓“盐渎”,指专门用来运输食盐的河道。盐渎因此成为盐城最早的地名。
公元411年以前,盐渎尽管有县治,但是有治无城。东晋义熙七年(411),盐渎始筑土城,虽然仅仅是土城,但在地名史上却意义非常,正是在这一年,盐渎县更名为盐城县,而更名的直接原因正是筑城。其次,筑城给盐城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别称——“瓢城”,义熙七年这次所筑的土城形状很是独特,其形西狭东阔,状如葫瓢,“瓢城”的别名一方面取其形状如瓢,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该城能像葫瓢飘浮于水,不被淹没。尽管后来土城改成了砖城,但城池仍然维持了原来的走向,不是那种方方正正的样子,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城墙被拆前,这种奇特的形状依然可见。旧《盐城县志》上有一幅清光绪二十一年的盐城城池图,其城池的平面图的确与葫芦瓢酷似。古人有《盐渎感事》诗云:“盐渎不堪问,萧萧风苇间。绕城惟见水,临海故无山。”说的也是盐城四周环水有漂浮于水之感。
自改名盐城后,“盐城”的名称一直沿用延续至今。
瓢!永远是浮的。相传西京城沉了,盐城才会浮上来!若要西京城上来,一定得盐城沉了!所以取名瓢城!
难听死了 ,瓢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