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文化灿烂,素养共和国长子的称谓。“三山一水三分田”的地理优势滋育了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本土剧种主要以民间小戏为主,生活气息浓厚。
1.二人转:俗称蹦蹦,曲调为民间小调,清代形成于东北地区,是辽宁地区影响最为广泛的地方剧种。
2.阜新蒙古剧:所用曲调为民歌、书曲和好来宝。大概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阜新蒙古自治县,今天流行于该县。
3.凌源影调戏:又称活人演,所用腔调为皮影戏的范畴。1954年形成于凌源三道河子。
4.辽南戏:俗称影剧、影调戏,所用腔调为平唱、二龙松、硬唱,1958年源于辽宁盖平,现流布于辽宁南部地区。
5.海城喇叭戏:所用腔调为俗曲小调,源于海城,流布于辽宁南部。
6.评剧:又称落子、蹦蹦戏、平腔梆子戏。形成于光绪时期的河北唐山地区,后进入东北,在辽宁也有流布。
7.曲剧:单弦曲牌为主吸收各种打鼓唱腔,1954年形成于北京,后传入辽宁。
8.京剧:大连京剧院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大院团,人才辈出。
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的东北重阵,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哪说得就是大名鼎鼎的辽宁省。
辽宁省有着几干年的上古文化,除汉族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在这块黑土地上生活。少数民族比例占全国的第五位。
悠悠古老的文化传承至今,特别是在戏曲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戏曲方面主要有:辽宁二人转,辽宁评剧,辽阳的单鼓,辽西的太平鼓,木偶戏,奉天的落子,鞍山的皮影戏,海城的喇叭戏,沈阳的大鼓还有沈阳京剧等等众多反应民间特色的戏曲的优秀种类。
在没有电视的年代,我们都是通过无线半导体收音机里听到非常好听的民间戏曲并了解民间戏曲的,丰富了哪个年代的文化生活也给贫困的生活曾加了不少的快乐和愉快。
二人转,平剧,皮影戏,曲剧,京剧,东北大鼓
有: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有京剧、二人转、东北大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