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阜民丰,焕然一新”阜新在1903年因此得名设县的。
要说历史有多悠久,辽河第一村也有称其为“中华第一村”的查海遗址就在阜新,距今8000年了。说它是村,自然不是那种一个山洞里住多少人的史前人类遗址了,而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已经可以应对人类大面积的聚居。查海遗址还因为出土了“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而被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与古时候长城之外都是游牧民族的这种想法不同,查海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定居生活,在查海遗址这处聚落共出土了房址55处,有点像是一直延续至今的那种地窨子。而且这些房址都是有规划的,不是乱搭乱建,东西成行,每行2—3座,方向一致。
定居一般必须得由固定的食物来源,采集和狩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种植与养殖业也已经成为了查海人食物来源的有效补充。
在查海遗址出土了各种各样石制的工具,其中石铲、石耜、石锄、石斧、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等都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
种的是什么呢,通过对查海遗址石碾子等石器上残留物分析,发现了禾本科、豆科、块根块茎类等植物的淀粉粒,其中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可能包括粟、黍、狗尾草属、黍属和小麦族等。研究者普遍认为,当时查海人吃的是小米。
而且在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猪骨骼占了一大半以上,分部在遗址各个房址,并且经过骨骼推算多数是成年猪,研究者以此推断,查海人已经尝试进行猪的养殖了。
后来经历过几次寒潮期,阜新地区渐渐就被草原覆盖了,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