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朔州有什么文化历史?

朔州有什么文化历史?

2019-10-17 04:19:22

朔州,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省辖地级市,到目前为止不满30岁。但是这一点儿都不会影响其悠久的历史。

从峙峪、边耀、鹅毛口古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8000年),朔州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朔州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文明进程从未间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朔州多民族杂居、位处边塞地区、自古战争频发、人民尚武、佛教文化深远等特点,铸就了朔州以下文化历史亮点:

民族融合文化

朔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塞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往来、徙居的重要基地,是北方游牧文化同中原农耕文化交汇融合的熔炉。

边塞军事文化

朔州,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争战的大舞台。而今遗存的巍巍长城,险要的关隘,残破的城堡,圮废的烽台,仍不失当年壁垒森严的气势。

源远流长的马文化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始皇遣将军蒙恬发兵30万人北击匈奴,收取河套内黄河以南地区,并动用兵民筑长城。当蒙恬备胡筑长城时,因当地盛产名马,作战又以骑兵为主。于是便在朔境筑城养马,所筑之城故名马邑(今朔城区)。

影响深远的佛教文化

佛教从十六国时代的后赵传入朔州,到北魏太和元年(477),平城(古朔州)有寺约100座,僧尼2000余人。平城周围有寺约6478所,僧尼77258人。今朔州地区有著名的显明寺、安福寺等。

我是从小土生土长的朔州人,要说到朔州的历史文化《朔州地方誌》应该是记载的最为详尽的,现存于朔州市图书馆。我在这里仅就三个方面,简单的说点朔州的历史文化吧。

一、多民族融合的人文文化。

朔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塞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往来、徙居的重要基地,是北方游牧文化同中原农耕文化交汇融合的熔炉。这些在今天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窥视一二。一个是延留下来的少数民族姓氏。如春秋时期的戎、米、安、狄等姓;秦汉时期的党、单等;北魏时期的元(“拓跋”改为“元”)、蔚(“尉迟”改为“蔚”或“尉”);明代的麻、贴姓;清代的金(“爱新”改为“金”)等。二是众多的少数民族文物古迹。如1986-1987年在今天平鲁井坪南梁出土的二百余座墓葬中,有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陶器;在朔城区北关出土的北朝画像砖,上面的出行、狩猎、舞妓等图案是北方和中原两种文化兼容并蓄的风格;除此而外,还有享誉海内外的北魏千佛石塔、应县木塔、崇福寺、鄂国公庙等更是少数民族所遗留的重要文物。

二、边塞的军事文化。

朔州地处塞上,正好在内外长城的包围之中。内长城有雁门、宁武、偏头外三关,外长城有著名的出塞西口——杀虎口。过雁门关,经朔州地区,出杀虎口,既为南北通商大道,又为南北重要的军事要路。因此,朔州境内各种战争设施遗迹星罗棋布,如在山头上随处可见的烽火台,再比如一些村子从村名就能看出来(小营、旧营、元营、金沙滩等)。

三、马文化。

朔州境内最著名的古人就是现在命名的“峙峪人”,考古研究表明,峙峪人主要靠狩猎野马为生,正是峙峪人拉开了朔州马文化的先河。

及至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开始推行“胡服骑射”,使养马、骑射成为赵国兴盛的途径。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派遣大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并动用兵民筑长城,于是蒙恬将军便在朔州境内筑城养马,所筑之城故名“马邑”(今朔城区)。再往后,马邑城历经班氏、尔朱荣等以马起家的氏族,世世代代以牧马为重要事业,到了唐末,更是“代北士马甲天下”。到现如今,我们依稀可以从许多村落的名字中窥得当时盛况之一二,如马跳庄、上马石、下马石、马蹄沟、马营、马庄、马堡桥等。

朔州还有历史悠久的佛文化,朔州境内,佛教名寺林立,甚至在应县木塔(释迦塔)二层和四层中各出一颗佛牙舍利,压根凹槽镶嵌有舍利子,为佛教至尊圣物。此外,佛教七珍、经卷谍度等佛家秘宝,应有尽有。

最近几年,朔州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特别注重绿化环保,被中央评为“全国宜居城市”。朔州地肥水美,物华天宝,朔州人豪爽大气,海纳百川,欢迎大家来朔州游玩。

上一篇:[阳泉翠峰山如何?]

下一篇:[阳泉附近有温泉?]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