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境内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欢呼庆祝。
1950年
1月 阳泉至昔阳公路客运通车。
10月1日 阳泉电信局安装第一部摩尔斯人工收发电报机。
12月6日 矿务局四矿首次使用蓄电池安全头灯。
1951年
10月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始在境内发行。
年内 境内首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平定县麻地峪村和朱会村试办。
1952年
4月 中共阳泉市委党校成立。
6月11日 隶属阳泉市煤业局管理的裕民煤矿由山西省公安厅接管,并于翌年初改称山西省荫营劳动改造煤矿。1954年始称山西省阳泉荫营煤矿。
10月 阳泉市地方工业局以3.6万元(旧币)赎买私营民丰煤矿,并将其改称阳泉市地方国营第二煤矿。1954年改称南庄煤矿。
年内 阳泉铁厂以日均生产生铁75.71吨、高炉利用系数0.91的成绩,创全国小高炉生产纪录。
1953年
1月 阳泉市人民检察署成立。
3月 境内城乡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同时开始实行婚姻登记。
4月22日至24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阳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6月至11月 全市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市区18.71万人。
全市第一家国办幼儿园——阳泉市健幼保育院成立。
年内 编制完成《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
1954年
6月26日至30日 阳泉市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出席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6月 阳泉市烈士陵园在市区德胜街建成。
1955年
1月7日至13日 中共阳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李玉田当选市委书记。
3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新人民币在境内开始流通。
3月18日至20日 阳泉市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4月9日至11日 政协阳泉市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李玉田当选主席。
9月 柳沟村成为全市第一个通电的农村。
1956年
2月 矿务局第一座选煤厂在四矿破土动工,1958年12月建成投产。
夏 境内第一个病虫测报中心—白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1957年
8月 开始对城市非生产性人口进行全面压缩。至翌年2月全市共压缩22309人,绝大部分回乡务农。
年内 阳泉市工人文化宫在北大街破土动工,翌年2月建成。
白(羊墅)荫(营)铁路专用线破土动工,1959年5月建成。该线铺轨总长16.18千米,系境内最长的运煤专线。
1958年
5月1日 市委机关报《阳泉报》创刊。初为周双刊,4开4版;后几停几复。1984年10月1日改为周6刊。
5月 矿务局四矿将矿井抽放的瓦斯用作锅炉、食堂炉灶和加温站的燃料,并以瓦斯为原料和燃料,建起一座试验性炭黑厂,是为境内利用瓦斯作为生产燃料之始。
7月1日 阳泉市由榆次专署代管。
8月15日 撤销平定县建制,划归阳泉市郊区。
8月 阳泉公共载客轿车(含长途车)投入运行。
9月9日 全境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
9月18日至21日 阳泉市第一届全民体育运动会在市体育场举行。
年内 全境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实现农村食堂化。
1959年
1月 白羊墅至南庄运煤铁路专用线破土动工,翌年1月正式建成通车。
2月22日至23日 阳泉市首届农民运动会在市体育场举行。
8月1日 石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段复线建成通车。
10月26日 阳泉市兴隆街商店在全国群英会上被评为全国10个先进零售商店之一。
12月25日 阳泉钢铁厂炼出建厂以来的第一炉钢水。
年内 由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东风剧场在河边街(今属桃南东街)破土动工。翌年4月竣工,5月1日正式开业。剧场内分两层,可容纳观众1467名。
1960年
5月1日 阳泉人民广播电台在市区古城建成,7月1日正式开始播音。
9月15日 桃河大桥竣工。长187米,宽15米,总投资140万元,是省内第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梁大桥。
年内 在市区赛鱼至五渡口段的桃河两岸开始修筑永久性城市防洪大坝。该坝于1962年建成,长16.7千米,高8.3米。
阳泉市技工学校创建。
平定上盘石管理区一号深井竣工。井深135.6米,是境内石灰岩地区第一眼深井。
1961年
5月1日 南山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
1962年
3月 全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郭全宝等随中央广播说唱团来阳泉市演出。
10月9日 阳泉一中被山西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年内 市区洪城河口至赛鱼桥公路开始修建,1966年竣工。
1963年
9月 阳泉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
阳泉市粉末冶金厂试制粉末冶金产品成功,填补了省内粉末冶金工业的空白。
12月 全国第一座无烟煤重介质选煤厂在矿务局一矿破土动工。1965年12月建成投产。
1964年
4月4日 全市召开第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之后,境内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
6月17日 平定县委、县人委发出向优秀教师张瑾瑶学习的号召。10月张瑾瑶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8月18日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到矿务局三矿看望井下煤矿工人。
年内 矿务局七尺煤层邻近层瓦斯抽放试验成功。1970年,该局一、二、三矿相继建立瓦斯抽放利用系统,将瓦斯作为民用热源向本局部分居民供气。1985年,开始向城区居民供气。
1965年
10月28日 阳泉市首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
11月 矿务局直属二坑(原四矿二坑)利用闲置的康拜因联合采煤机改装成截式滚筒采煤机,并将其与相应的普通机械化采煤设备组成采煤机组(俗称土机组)用来在本坑四尺煤回采工作面采煤获得成功,标志着境内煤炭生产进入普通机械化阶段。
12月7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到境内视察。
1966年
10月 市泡沫塑料厂试制成功聚酯型聚氨酯硬泡沫塑料,并为大庆油田制作国内第一根试验性输油管保温套。
11月 国营东方红电影院动工兴建。1968年竣工,可容纳观众1047人。后改称阳泉电影院。
1967年
7月1日 市邮电局开设阳(泉)左(权)自办汽车邮路。
8月 西河口至赛鱼段公路改建成市区首段柏油路面。
1968年
9月18日至26日 阳泉市革命委员会筹备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阳泉市革命委员会。至年底,全市各级革命委员会陆续成立。
10月 全市中小学陆续复课。
11月11日 国内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台长距离钢缆胶带运输机在矿务局四矿丈八煤一井东斜井安装使用,最大运煤量每小时达500吨。
12月 盂(县)五(台)公路、盂(县)石(家庄)公路正式通车。
1969年
10月1日 中共阳泉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机关报《新阳泉报》创刊,1972年8月复称《阳泉报》。
12月21日 山西省阳泉汽车运输公司开设的阳泉经盂县、平山到石家庄(北线),阳泉经平定、微水到石家庄(南线)的客运班车正式通车。
1970年
1月19日 阳泉市增设矿区,从而使市辖区成为城区、矿区、郊区3个区。
3月2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阳泉警备区成立。
7月1日 矿务局金属支柱厂开始试产。该厂设计能力为年产金属支柱5万根、金属顶梁2.5万根。系省内唯一生产金属支柱的厂家。
1971年
7月 市电机厂制造出省内第一台叉车直流电动机。
8月 石太铁路阳泉至太原段114千米复线工程开工。翌年9月22日正式通车。
10月30日 阳泉钢铁厂自行设计、施工的全国第一座无炉衬炼锰铁高炉建成投产。
11月13日 温河水利工程开工。翌年9月13日,该工程的枢纽工程温河高灌站竣工。
1972年
2月21日 寿阳县山南水库破土动工。
1973年
4月23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及夫人邓颖超陪同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及夫人一行65人赴大寨途中,在阳泉作短暂停留。
6月25日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陪同马里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穆萨·特拉奥雷上校参观大寨时途径阳泉火车站。
6月 阳泉师范学校在郊区桃坡村创建。翌年4月迁至城区新华街。
平定县乱流大队凿成境内最大深井,井深540米。
7月20日 中国国际旅行社阳泉支社成立。
1974年
3月5日 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在矿务局四矿二井4223工作面安装试产。
年内 市合成洗涤剂厂在李家庄建成投产。1982年,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余吨,成为省内第一家生产三聚磷酸钠的专业工厂。
1975年
3月13日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率领推优小分队到境内推广“优选法”“统筹法”。1977年3月29日,应邀再次到境内指导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4月 石太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石家庄至阳泉段于1980年9月9日竣工,阳泉至太原北站段于1982年9月29日竣工。石太铁路系国内第一条复线电气化铁路。
6月 矿务局工程处五七队在贵石沟铁路专线2号隧道施工中,月进101.6米,创全国煤炭系统隧道掘进最高纪录。
荫营硫铁矿建成一套年产5000吨硫酸的装置,其回收磺烟工艺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7月29日 市区娘子关供水工程开工。
1976年
9月15日 阳泉市聋哑学校在市郊桃坡村建成。
10月21日 全市8万多名各界代表在市体育场隆重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年内 矿务局三矿裕公井采煤二队在厚度1.14米的煤层中,年产原煤吨,创同煤层普采全国最高纪录。
1977年
6月15日 平定县娘子关提水工程开工,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1985年6月4日第一期工程竣工,1987年3月1日开始试运行供水。
1995年9月1日第二期工程开工,1996年10月正式向阳泉二电厂供水。
9月6日 阳泉铝矾土矿回转窑块法生产试产成功,为国内用回转窑煅烧高铝黏土开辟新途径。
10月9日 山西省第一座自立中波发射塔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阳泉转播台建成,并开始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
11月16日 矿务局采用顶板钻孔抽放临近层瓦斯,抽出量占瓦斯涌出量的60%至90%,达到国际水平。
1978年
10月16日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到阳泉视察。
12月下旬 境内各级党委组织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拨乱反正。
1979年
1月 境内开始按照中央有关规定为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和为地主、富农子女定成分。
12月18日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阳泉工作站成立。
4月2日 中共阳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9月30日 新建的赛鱼大桥、华盛大桥、五渡大桥和南滨河路通车。
10月27日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研究所与矿务局共同研制的JY-Ⅱ型掩护式液压支架通过煤炭工业部鉴定,填补了国内煤炭行业一项空白。
11月10日 政协阳泉市委员会五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召开,标志着政协阳泉市委员会正式恢复工作。
11月22日 对全市城乡地名首次进行普查。
12月 阳泉火车站主要岔道实现电气化。
年内 境内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年
1月15日 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与市机械修造厂联合设计的YPB-300型液压平衡吊在国内首试成功。
5月2日至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到阳泉矿务局视察。
6月 阳泉市地震台正式投入使用。
10月25日 市内第一套闭路电视系统在中国工商银行阳泉支行筹备处投入使用。
12月26日 平定县实现村村通电。
1982年
3月3日 娘子关发电厂和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共同试验的在炉属液态渣中直接增钙工艺获得成功,属国内领先。
4月6日 市仪表厂首次在全省试制成功1.5立方米/小时煤气计量表。
5月4日 山西省第一条矿用排矸架空索道在矿务局三矿投入使用。
7月22日至28日 阳泉市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一次会议召开,将阳泉市革命委员会复改为阳泉市人民政府。
7月 矿务局二矿西副立井大型箱式结构井架起吊落成。时为省内最大的井架。
1983年
1月11日 市煤矿机械修造厂试制成功208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填补省内一项空白。
7月19日 全省第一台大口径水表检验装置由市自来水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并安装成功。
7月28日 国务院批准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管辖。9月12日,平定县、盂县正式划归阳泉市管辖。
8月30日 全省第一台电车、汽车空气液压机由市自来水公司机修厂试制成功。
10月16日 矿务局二矿西竖井筒第一期装备工程竣工,国内第一台大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绞车在该井投入使用。
1984年
2月16日 全市建乡工作开始,8月结束。至此,境内人民公社全部撤销,均改称乡(镇)人民政府。年内,农村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
3月 矿务局第一工程处五五队在三矿水源风井施工中,以月成井177.02米创全国立井月进新纪录。
4月 阳泉市工业学校创建。
7月 境内首次由飞机在盂县王村、西潘两乡接壤的上河弯水岭一带播种牧草,播种面积达1万余亩。
9月22日 矿区铁路专用线石卜咀集配站电气集中开通。该站是煤炭系统华北集配站中第一个电气集中车站,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一种铁路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
10月16日 设置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1986年1月改建为阳泉煤炭专科学校,2001年4月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12月24日 市水泵厂全性能测试中心建成,填补了山西省现代化水泵测试技术的空白。
12月 盂县实现村村通电。
1985年
1月 全市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开始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全市所有企业开始全面推行合同用工制度。
5月1日 五一照相馆在全市首家开办彩色扩印业务。
7月2日 巨灵百货商场开业,营业面积4396平方米,系全市最大的百货商场。
8月25日 桃河大桥扩建工程竣工,拓宽后的桥面为26米。
年内 阳泉市体育馆在义东沟村兴建,1989年9月落成。内有座位4000个,并配有先进的光控、声控和电子计分装置,可举办篮球、排球等多项室内比赛。
1986年
7月10日 阳(泉)涉(河北涉县)铁路动工兴建。2002年10月21日全线开通。
7月20日 全市第一座标准游泳池在矿务局三矿东山公园正式开放。
12月29日 市青山水泥厂在西南舁乡建成投产。其规模居全省乡镇企业同行业之冠。
1987年
3月23日 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在全市展开。
6月2日 全市第一幢高层建筑——阳泉宾馆新馆竣工。主楼共18层,高63米。
7月1日 阳泉电视台开始试播。
7月7日 市委、市政府在狮脑山举行百团大战纪念碑落成典礼,中顾委常委陈锡联等应邀参加。纪念碑呈三棱形,高40.8米。
彭真、徐向前、薄一波分别为纪念碑题词。
9月8日 阳泉新火车站动工兴建,1990年12月15日建成。总投资1700多万元,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
11月26日 市电工机械厂研制的定柱式旋臂起重机通过省机械厅技术鉴定,认为该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88年
6月1日 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
6月14日至15日 国内第一个地面工矿企业660伏供电系统在矿务局的四矿选煤厂试验成功。
7月13日 国内首次进行的煤矸石造地复垦试验工程,由中美两国合作在矿务局三矿全面铺开。
8月6日 阳泉市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