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领航玫德崛起路 一腔大爱留人间

领航玫德崛起路 一腔大爱留人间

2019-10-22 17:43:27

——追记玫德集团原董事长孔祥存
  核心提示:
  每年5月,是平阴玫瑰花应时绽放的季节。这一年,春雨不再贵如油,伴随孔祥存溘然长逝降下的第一场春雨,滋润了玫乡大地,平阴玫瑰盛开得更加多情和芬芳。在5月10日的告别仪式上,六千多人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赶来追悼他,玫德集团员工更是自发来到殡仪馆,送老董事长最后一程。人们无法相信、却又不得不面对,他们永远尊敬、崇拜和爱戴的老董事长,已经与他们天人两隔。没说出的话语,未分享的喜悦,化作声声叹息,长长呜咽,湿润了眼睛,哀伤了心情。几十年里与孔祥存相处共知、携手创业的点点滴滴又在眼前浮现。
他47岁从“负数”起步,忍辱负重,扭亏为盈,拼搏19年把濒临破产企业锻造成全球最大最强最优的玛钢管件生产基地
  1992年12月16日,时年47岁的孔祥存第一次走进这家当时名为济南玛钢厂的县属集体企业。在此之前的6年,他刚刚完成了一次从平阴县第二机械机械厂的农民临时工到厂长的“逆袭”,带领企业起死回升,扭亏为盈,这也使他在全县工业领域崭露头角。当时的济南玛钢厂,总资产不足2000万元,却潜亏500万元,更要命的是,应收账款中100多万元已成为死帐,美国客户因一个管件产品质量问题索赔67万元,银行天天上门催贷,工人工资拖欠多时,厂内管理混乱……
  赢了!赚了!时至今日,许多玫德集团的老员工,回忆起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仍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可是玛钢厂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盈利,数额如此巨大,让大家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头炮打响,乘胜追击。刚刚扭亏为盈的孔祥存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始确立玛钢厂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创业目标:奋斗十年,力争实现年利润过亿元。这才刚刚“脱贫”,他那里就大喊着要年利润过亿,有人劝孔祥存“低调”一点,或者把目标定低一点。他却在叹了一口气之后,语重心长地说:赚钱是企业家最大的政治和事业啊。
  多年来,玛钢厂的当家产品一直都是弯头、三通等管路连接件,块儿八毛的小买卖。产品要出口,企业却没有自营出口权,处处受制于人,本就不高的利润被层层盘剥。孔祥存大手一挥,吐出一个字,“走”,便头也不回地扎进了天南海北的商品交易展会,在广州、在纽约、在科隆、在法兰克福等所有的大型展会举办城市,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靠着双手比划,靠着翻译传话,靠着物美价廉,终于开发并积累起自己的客户群。与此同时,经过数十次北上南下、远涉重洋十几个国家,也终于拿下了自营出口权。玫德集团销售总监苏朝霞回忆,当时她刚参加工作,跟着老董事长出去跑市场,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听客户的。客户要什么咱就给什么,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要多少给多少。正是靠着这种“拼命三郎”精神,孔祥存和他的玛钢厂终于在大洋彼岸有了一席之地。2002年11月底,玫德公司提前一个月实现了“年利润过亿元”的奋斗目标。在孔祥存执掌玫德玛钢帅印的19年里,玫德公司从没有一年发生亏损,企业固定资产年年大幅度递增,企业员工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总资产由2218万元增加到24亿元,生产各类管件201.43万吨,完成销售收入167.16亿元,上交税金19.80亿元,实现利润36.79亿元,支付工资16.57亿元,股本分红15.5亿元。
  如今的玫德集团,有8家分厂。位于县城南门路的总厂,正是这家国际巨无霸企业的发祥之地。工厂的墙上至今张贴着孔祥存1994年提出的发展理念:念念不忘开发新市场,念念不忘开发新产品,念念不忘管理上水平,念念不忘环保达标准。这“四个念念不忘”,是孔祥存拼杀商场多年的治企真经,而其中放在首位的,当属市场无疑。他一生经历危机无数,但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危机,那危机,没有销量是最大危机。为此,他把公司的“迈克”牌商标在全球102个国家进行了注册,通过了欧美多国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形成了英标、美标、德标三大系列10万多个品规,年生产能力超过30万吨,70%以上产品销往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销售实现了一天24小时“日不落”。现在的玫德人终于明白,当年老董事长提出的“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销售策略,是多么的英明。
  身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孔祥存对于在多个场合听到的,“平阴的工业偏‘重’,玛钢厂的员工偏‘黑’”这句话,一直耿耿于怀。他暗下决心,玛钢厂一定要带头,把平阴工业的短板补齐了。他要求企业主要领导要拿出一半的精力抓好工艺改革和技术进步,彻底消灭地摊式生产模式,全部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玫德公司副总丁庆玲说,集团公司8个分厂每年新上和技改项目无数,但老董事长始终要求环保评审必须是第一关。传统冲天炉的运行中容易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在玛钢科技园,他们投资3000万元,把传统冲天炉改为外热风长炉龄水冷炉,每年可减少排放固废2000多吨,处理后的中水达到三类水质,全部回收利用,环保水平达到了欧洲标准,成为全国铸造行业排放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
  丁庆玲介绍,早在2010年,经过大量数据分析,老董事长提出了“用设备不贵,用人工不贱”的人力资源观点,大规模推进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现在,玫德公司的自动机器、产量均已经占到70%,提高了工作效率,拉大了与同行的距离。在未来,玫德公司的环保工艺发展目标是,不仅要达标,而且要超标,不流一股污水,不冒一股黑烟,让周围居民听不到噪音、看不到烟尘、闻不到异味。
他的人才观与众不同,认为“没文凭有水平亦可,没学历有能力也行”,把一帮土专家带成了企业家,把一帮大学生带成了“国标”制定者
  一路走来,没上过大学的孔祥存对人才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他说,一个人,没文凭有水平亦可,没学历有能力也行。
  公司人力资源部丁娟刚上班时,在厂部办公室工作,负责给孔祥存收拾办公室、打印文稿。她说,老董事长非常爱学习,不管工作多忙,每天必须坚持看书看报,遇到自己关心关注的,会通过划线、折页、压眼镜等方式标记出来,提醒自己以后多看几遍。他做事非常认真敬业,手写的文稿打印出来后,他逐字逐句的校正、修改,有时候一个上午能跑20多趟,但从来没见他着急发脾气。
  公司总经理于瑞水是1993年进厂的老员工了,他说,老董事长很少批评人,但也不轻易夸奖人,与人交流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由他亲自安排的工作,从来都是手把手地教,具体要怎么干、做到什么程度,说得一清二楚,由此带出了一个吃苦重干、执行力强的玫德创业团队。
  玫德公司曾经聘请过一位60多岁的台湾工程师,在镀锌、攻丝机等方面给公司很大帮助,但也有个缺点,就是思想和行事风格与本地人有很大差异,人际关系极差,每隔一两年就要换一家新企业。为了把他留住,孔祥存逼着员工给他全力配合,让他感到舒心温暖,悉心传授,终于带出了技术队伍、留下了真经。他在玫德公司工作了7年,最后由于年龄原因不得不回台湾,临走前专门去给孔祥存辞行,很感动地说,这是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家工厂,感受到了孔总的人格魅力。
  多年来,孔祥存重视挖掘“洋专家”,但更加重视培养自己的本土人才梯队。他认为,文凭学历固然重要,但工作能力更加关键。玛钢是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艺,涉及30多个工序。公司员工常年在数千人之多,创业之初由于劳动强度大,员工经常流失,为了稳住生产队伍,他在常年的观察实践中,提拔重用了亓晓玉、徐健军等一大批“没学历有能力”的员工,这些人最高的做到了集团公司副总级别,最低的也是分厂副总、车间主任,成为玫德公司跨越发展的中流砥柱。总经理于瑞水就是因为在当年的商标抢注以及反倾销诉讼中的出色表现,而被孔祥存看中,从出口部副经理,一步步成长为集团公司总经理。他回忆,当年老董事长提拔干部,不唯学历,不重年龄,不看资历,就看有没有能力、愿不愿在厂里干。提拔他为出口部副经理时,他工作才3年24岁;现任公司党委书记刘勇提拔为总经理时34岁;副总亓晓玉提拔为出口部经理时30岁;副总丁庆玲从一线工人成长到车间主任时24岁。
  今年44岁的张菊是玫德公司的“老人”了,从1995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公司技术科工作。她感受到的孔祥存对技术、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是这20多年来,从最初四五个人的技术科,发展到现在200多人的研发中心,是从当初三万、两万的研发投入,到现在每年占公司产值5%、约2亿元的稳定投入,是从当初仅靠纸笔绘图,到现在总投资上亿元的研发中心的大数据支持。她回忆,2000年以后,公司业务猛增,产品从原本单一的玛钢管件扩展到球铁、沟槽管件等,而且经常是时间紧、要求严。在老董事长的亲自关心下,公司无条件满足技术科提出的一切要求,要设备给设备,要经费给经费,要人员给人员,全部第一时间解决,由此把技术科打造成响当当的一线核心部门。她本人也从当年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从绘图、到小试、再到量产均能全产业链、独立完成的技术骨干。现在,公司累计用于技术改造的投入超过20亿元,研发中心跻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申请专利20余项,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5天。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多个国家及行业标准,多项技术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他屡屡打赢国际反倾销诉讼,却又能沉静思考贸易争端实质,最终以和为贵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共赢中把生意做到全球
  多年来,人们看到的玫德集团,只是她无限风光的一面,殊不知,在其迄今25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曾面对无数的险礁暗流,有时甚至是灭顶之灾。但每一次,孔祥存都能用他特有的智慧,把危机转化成发展的机遇。
  1997年,就在玫德公司刚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时,一纸来自美国的传真——“迈克”牌商标在美国被抢注、海关以侵权为名查禁了公司发往各口岸的货物的消息,击透了玫德人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当时,公司每月发往美国的货物达50万美元,已到口岸未提货和在海上漂着的不下百万美元,生产工序上的毛坏、半成品有上千万元,如果美国客户仓库中的管件也被查封再引起索赔,损失会更大。
  怎么办?怎么办?农民出身的孔祥存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用得好好的“迈克”牌商标怎么就成了别人的,而且海关还要查禁我们的货物。公司上下连夜开会,商讨出了打官司、改模具、换商标等多个方案,但他发现,无论哪个方案,都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玫德拖不起啊!经过彻夜思考,他决定换个跑道,把“迈克”商标从美国人手中买回来。经过多轮议价,最终敲定为17万美元,由此稳稳地保住了美国市场。在当时,17万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它占到了当年全部出口额的4%、美国市场的20%,但相比于其他任何一种办法,无疑都是最划算的。
  吃一暂长一智。此后,孔祥存确立了产品卖到哪儿、商标就注册到哪儿、产品就认证到哪儿的战略。迄今已在10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注册,且被评为同行业唯一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564.84亿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1998年开始,欧盟率先提出,其后有土耳其、巴西、阿根廷,2002年美国、加拿大等国也陆续提出针对“迈克”牌管件的反倾销调查。面对一次又一次危机,孔祥存的“倔劲儿”体现得淋漓尽致,坚决不服输,坚决打官司。针对对方商务部的问卷及诉方问题一一回答,形成了拥有3000多页、上亿条数据的应诉材料,最终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国际官司。在美国和欧盟两次反倾销应诉中,美方对玫德征收的反倾销税率是7.08%,对中国其他没有应诉的企业征收75.5%;欧盟则是给予了零税率支持,还能申请2000万元的退税。
  面对商标之争和每隔几年就要打一次的反倾销官司,孔祥存反复思考,贸易争端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可以避免?想了很久,他以独特的“农民式思维”理解为,外国同行认为玫德的进入抢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市场,于是发起了反倾销诉讼,意欲把玫德赶出去。既然如此,相争不如合作。他把目光放在寻求合作、谋求共赢上,频频抛出橄榄枝,化干戈为玉帛,先后与美国、欧盟、墨西哥等国家的竞争对手签署了合作协议,多年的竞争对手成了合作伙伴。
  他常说,市场何其大,每一个产业、企业,都只是整个经济链条中的一环。只有认清并坚守自己的生态位,才能把企业做强做久。现在,玫德公司在海外的合作伙伴均是当地最大的管件供应商。他甘当配角,由此稳定并扩大了市场,使得在欧盟市场占有率达到35%,在美国占30%。这一战,为孔祥存赢得了“儒商”的雅号。
  商场如战场,步步惊心。从1992年至2002年创业的十年间,玫德公司先后遭遇了原材料涨价、商标抢注、东南亚金融危机、出口管件反倾销、通货膨胀、市场恶性竞争等一个个危机;在二次创业的第一个五年里,又经受了反倾销、非典、人民币升值等重重考验,但每一次,孔祥存都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终打个漂亮仗。到2011年底,孔祥存辞去董事长职务时,公司当年的纯利润已经达6.47亿元,员工分红率15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他坚持“管理无对错,管用的就是最好的”理念,600多万字的“祥存观点”、管理真经上升为企业文化 
  按说,掌管一个年产值55亿元、7000多人的企业集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孔祥存却能做到闲庭信步,偶尔还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为何?
  怀着对人性、企业和社会几十年如一日的深思熟虑,孔祥存常常语出惊人。他说,企业是以利润为主要目的,持续进行产品及服务性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组织体,而优秀企业即是创造更好经济效益的企业;企业的利润是经营者设计出来的,员工执行出来的。企业不能创造利润的责任,不在员工而在经营管理者;经营者和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营者依靠员工的劳动获得产品,员工依靠经营者的生产资料实现劳动价值。私心是人的先天本性,公心是人的后天觉悟。私心只能利用,你是斗不掉的,批不垮的。在玫德集团,没有“门庭若市”的岗位,也没有“门前冷落”的部门,就是缘于孔祥存依据人性理论制定的“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职工使用原则:对于抢着干的工种,降低其报酬,直到没人争又符合生产所需为止;对于没人去的岗位,提高其报酬,直到有人去又满足生产所需为止。
  用收入作杠杆,独家设计具有玫德特色的股份制改革,把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全厂7000多人的心牢牢地绑在一起,是孔祥存管理之道的最大过人之处。玫德公司的薪金构成,实行“岗位工资+动态股”模式。公司打破正式工、临时工界限,根据工作条件、繁简程度、技术难易,将不同的工种分为不同的等级。同时,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再以突出贡献动态股的方式给予激励。一年一评,一年一清,股份动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但增设了干部动态风险股、工人突出贡献动态股,还增设了学生身份股、干部退休突出贡献动态股等,开创了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先河。利益变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从1994年实行股份改革以来,连续24年,玫德公司的分红率最高270%,最低130%,从没低于100%,累计分红35.5亿元。这也成为检验孔祥存教育员工常说的一句话,“只要好好干,保证有钱赚;如果不想干,大家都情愿”的最大注脚。
  赚钱是企业家最大的政治,但是这钱如何赚,企业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孔祥存的回答最简洁:买得贱,卖得贵,高效率,低消耗。面对2008年那一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孔祥存牢牢抓住提升销量这个关键,千方百计降成本、提质量、增销量。大批量物资库存限量由1、2、3个月改为10、20、30天,小批量采购用多少购多少,决不超购,随用随购。内销库存以不超过一个月的销量为基准,出口订单严格以销定产。结果,不出半年就率先渡过了危机,年底实现了“转得快等于赚得快”的好结果,比上年净增利润1.03亿元。早在2010年,孔祥存就提出,公司只要决定进入一个新的细分领域,半年内必须打开市场,两年内一定要做到行业龙头。市场行情风云变幻,如果不强势进入、猛打猛跑,就会失去机遇。
  一个高中学历的农民企业家,47岁才进城,何以能把块儿八毛的小买卖做成几十亿的国际大生意,何以能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金制品行业终身成就奖、中国铸造行业终身成就奖、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何以能带出成百上千个千万、百万富翁,何以能与外商平起平坐、在国际市场呼风唤雨?很多人想不通。
  孔祥存生前说过这么一句话,企业的最高管理是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是是企业经营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企业的命运。只有一以贯之地建设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永续百年基业。从1992年他执掌“帅印”那天起,在生产物质产品的同时,就一刻也没有放松“文化产品”的生产。20多年来,累计创作各类文章1500余篇600多万字,出版了15部管理专著,形成了具有系统思维的“祥存观点”。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育灌输和经营管理中,逐渐化作员工的价值理念、企业的文化基因,成为推动玫德公司“年年不好过、年年过得都不错”的源动力。济南儒商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孟宪杰、会长李军等多位专家曾感慨地说,“玫德公司的成功是文化选择的胜利”。
  孔祥存成功了,但他没有飘飘然,彼时,已经50多岁的他,想到的是,自己是众兄弟企业家们的老大哥,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好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给他提供了施展才会的广阔舞台,他理应把自己的创业体会、成功经验和经营管理心得,分享给大家。于是,对于登门求教股份改革的,他悉心传授;对于进厂学习生产管理的,他一路绿灯;对于请他出山讲学做报告的,他也欣然前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生钻研心血奉献给大家。他常说,生在新时代,我和玛钢厂取得的所有成就,都要归功于党的领导、归功于党的好政策。
他“尊重财富从不迷恋财富”,坚持行善积德广为善举,带领企业捐资4亿元,个人捐资1.1亿元,对自己却异常吝啬俭约
  执掌玫德公司19年里,孔祥存带领大家创造了亿万财富,但他“尊重财富从不迷恋财富”,这是包括他的家人在内以及多年的老搭档刘勇、阴元晓等同志和社会各界对他的一致认识。
  孔祥存的儿子、玫德集团董事长孔令磊说,作为一名企业家,衡量他贡献大小的标准当然首选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为企业创造的财富,价值越多,财富越大,贡献也就越大。但父亲的一生从来不迷恋财富,从来没想过把这么大的企业据为己有。在19年里,他可以有很多次机会,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在企业里占大股甚至是控股,但他从来没有那么做过。他和公司的高管多次交流,人的一生所需的财富寥寥无几,个人只是临时管理者,最终还会还给社会。
  孔祥存生前曾多次说过,“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以及“金钱像肥料,撒出去才有用”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所以在他一手设计的薪金分配制度中,把大部分股份都分给了员工,自己始终占小股。每年分红,都能诞生数百个百万富翁,而且还都死心塌地的继续跟着他干。这几年楼市价格上涨很快,看到公司很多年轻员工买不起房,他专门安排旗下的房产公司为玫德员工定制房子,一是优先购买,二是价格要低于市场价,三是资金不足时可从公司低息借款。一举圆了职工的买房梦,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在工作上铁石心肠的孔祥存,每当面对社会需要时,他的心又是软的。他常说:“行善积德是企业家的终生使命。”2001年,主动为政府分忧,公司捐资4566万元建设了平阴一中东校区,两年后又捐资3000万元设立了玛钢永久性助学基金,十一年来累计发放助学金2012万元,受助学生8156人、教师2327人次。他说,不管这些孩子们以后回不回来,他都希望平阴人在外面能有出息。2011年,听闻县里要把荒废的城西洼改造成玫瑰湖湿地公园,他带领企业捐资1亿元;2013年捐款5000万元支持平阴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2013年公司出资1000万元设立玫德爱心基金,用于救助公司困难职工家庭;先后出资1500多万元,支持环秀公园、堂屋山、文笔山、会仙山等县城周边山体公园建设健身路径、休闲设施,惠泽全县百姓。
  担任荣誉董事长后,他退而不休,拿出多年积蓄,2016年捐资3000多万元建成石博园,安放灵璧石、燕子石、天景石、泰山石、费县石200多块,大的500多吨重、20多米高;捐资500万元建起文化苑,24块大碑镌刻“名人名句、平阴文史、玛钢文化”10万多字;2017年捐资1200万元建成动物石刻园,雕刻恐龙、熊猫、老虎、斑马等石雕动物40多组100多件;捐资400万元栽植百年槐树、枫杨、皂角树100多棵;捐资24万元,以书卷形式,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镌刻于芝麻白大理石上;捐资3000万元建设玫瑰湖湿地观光园,建成平阴的精神文明宣传阵地。20多年来,玫德集团累计为社会各界捐资5亿多元,孔祥存个人捐款1.1亿多元。在平阴,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上学孩童,人们发自内心地认为,玛钢厂、孔祥存是平阴最大的善人。
  在下意识里,很多人一定会认为,作为“首富”的孔祥存,其生活一定会是奢侈的、高级的。他们从来不会想到,对别人如此慷慨大方的孔祥存,对自己却是异常的吝啬俭约。生前他一直住在县委家属院的单元房里,100多个平米,四楼且是楼顶,简单的家具,俭朴而整洁,一住就是十几年,很多人劝他改善一下居住条件,他都摇头。他曾在不经意间向好友袒露,能住在县委家属院的房子里,那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荣耀。他的生活极其简单,早餐经常是豆腐脑+油条,或者小米稀饭+鸡蛋,中午则是赶到哪儿吃哪儿。跟他多年的司机张志方说,赶上出发在外地,老董事长就吃服务区的份饭,需要赶时间的时候就在车里吃饼干,原则只有一条,吃饱就行,别耽误工作。他不抽烟不喝酒,面对实在推不掉的应酬,也要坚持四十分钟以内“解决战斗”。他常说,工作都谈了,有这些时间足够吃饱喝好了。
  女儿孔淑华回忆,父亲从来没想过要享受什么,几乎对消费、购物没有概念,没见他逛过商场,身上常年是那几件衣裳,倒是由于走路多,皮鞋磨损得比较快,所以他和弟弟送给父亲的生日礼物几乎都是各种轻便舒服的鞋子。
  从1992年以来,玫德公司有个雷打不动的传统,出去拜访客户或领导,必须做到早上8点以前在对方办公室门前等着,这样能第一个见面、第一个谈工作,以免客户临时有事外出。同时还要求,员工出发500公里以内不许住宿,必须当天往返。不管工作期间还是退休后,孔祥存都带头执行这个规定。2016年,他全身心的扑到石博园的建设中去。有一次,他和河北曲阳客户约好前去洽谈石雕事宜,没想到遭遇大雾,早上两点就出发,一路走走停停,下午三点才在安国吃点水饺当午饭,三点半赶到曲阳后,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谈完工作,五点往回赶,路上吃了点饼干充饥,到家时已经夜里十二点了。即使这样,也没耽误第二天早上八点会见外地客人。开了将近20个小时车的张志方说,别说老董事长是个71岁的老人了,身体还不好,就连他这个48岁的人也熬不住啊。
  虽然一手缔造了玫德公司这个年利润十几亿元的财富帝国,但孔祥存从来都是公私分明。出差在美国,妻子想买个品牌皮箱,他用眼神制止了想要买单的随行人员,一句“咱家里不是没有”就轻飘飘地打发了;因私外出,委托办公室预订车票机票,他从来都是第一时间嘱咐秘书,费用要走他的个人帐户;参加各类考察学习,不管路程远近、费用多少,他从来都是自掏腰包,没在公司报过一分钱;没有公事从来不用公车,为了交往方便,退休后他以68岁的高龄学了驾驶证,朋友有事时亲自开车进进出出。
  晚年的孔祥存,把财力精力都毫不保留地投向了石博园、石刻园、古树园、观光园等精神文化家园。石博园里有一巨石名曰“擎天柱”,巍然耸立在天地之间,令人仰望神往。孔祥存,以其72岁的生命、一生的奋斗,为平阴人树立的不正是精神上的“擎天柱”吗!
讲最有意思的财经故事
——多多法务

上一篇:[高薪聘请装卸工5300-7300元/月+保定招聘网4月12日保定人才招聘信息 (1)]

下一篇:[保定人才招聘网人才市场招聘会信息9月13日(1)]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