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脸处好繁华——天津老城的踪迹 第十六回
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东门内大街东端南侧的新世界百货(新安购物广场)大楼的建成,不仅使东门内大街向南收缩了一大块,就连天津老城里原来最长的一条胡同——二道街,也因为这个大楼的开工而被截掉了它东头的几十米。现在我们的新世界百货与新安花园小区之间,还有一段马路,有人会觉得这段是老城里二道街的“残影”,实际上不是。
首先说说东门内大街,我们都知道东门内大街东端给所有天津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文庙的二道牌坊,虽然现在的二道牌坊是2009年拆掉后重建的,但是位置基本上原地没变,相当于现在的鼓楼东街东端北边的边道,所以说这边道才是以前东门内大街的位置,而现在新世界百货门前的鼓楼东街,也包括商厦本身的位置,以前曾经有卢家胡同、权家大门、杨家大门等胡同。对于二道街,它是天津老城里最长的一条古老的胡同,长800多米,正因为在此修建了新世界百货,将二道街的东端“斩断”,所以二道街最长胡同的记录自此“作古”。连同前面几个胡同一起消失于这一时期的还有紧靠东马路的营业所后胡同和冰窖胡同。这儿咱们就主要说说这些地方。
营业所后胡同,因为1937年,当时的天津铁路局就在东马路成立了铁路售票营业所,位置正好在这条胡同的后面。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是个预售火车票的门脸,上一次咱们不是说到了东马路上的东南角卫生院嘛,这个卖火车票的门脸就在东南角卫生院向北走一点儿。然后再往北走,就是华光电工电料商店,后来改成了华光摄影器材销售店——以上两个都是在东马路的二道街以南。
冰窖胡同,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历史上这里一定是有冰窖。没错,明代天津三卫就各自有自己的冰窖,根据《天津卫志》的记载,(其中)天津左卫的冰窖在东门里门房后,后来这一带就形成了这个冰窖胡同。一提到冰窖胡同,我们或许马上能想到天津名人大盐商李春城李善人的故居就住在二道街以南的冰窖胡同。说到李春城,前面提到过的天津居士林早期就是他家的祠堂;在老城里另一处与李善人有关系的就是西南角的涌延街,这条街也是因为李善人在那一带开设经营了房产的涌延公司而得名;在老城里之外,英租界五大道有不少李善人后代的故居至今作为文物建筑而保存完好,还有原为李善人家的私家花园——荣园,即现在的人民公园,这里就不细说了。
沿着东马路向北过了二道街,可以说就算是原来的“东门脸”南半边的部分了,这一带原来更是云集了不少天津有名的企业。一过二道街,先是中华照相馆,此“中华”并非辽宁路的中华照相馆,后者原是鼎章照相馆的分馆而后“独立”出去的。
再向北走,比较出名的商家有元隆绸布店、新中鞋帽商店和中立园饭店并经营曹记驴肉,直到原来的东门脸。逐一回忆一下,元隆绸布店,早先起家于清末光绪年间由孙烺轩和胡树屏等在针市街义兴栈内创办,上世纪50年代末搬到这里是由于此地交通方便,店里经销府绸衬衣、布置成人服装,后来增加了呢绒和化纤等。改革开放后,元隆绸布店又经销了灯具、电料等生活必需品。孙烺轩的儿子叫孙仲凯,和平区新华路与承德道交口处有一个“元隆孙故居”,现在是和平区委驻地,那里当初就是孙仲凯及其家族的故居。新中鞋帽商店过去在东北角同陞和鞋店附近,原来的名字叫内联陞鞋店,以自产自销千层底缎
毛
布面鞋而闻名华北地区
,公私合营后更名为新中鞋帽商店,此后搬到此处并多次扩建。中立园饭店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当时的大门开设在东门内大街的文庙牌坊跟前,当时饭店的名字叫“东玉恒”。饭店里面有华世奎书写的中立园三个楷书大字,创办初期的菜比较大众化,比如三鲜馅的饺子、新月形锅贴以及单勾卤面,锅贴的样子很像老虎爪子。曹记驴肉的创办人从冀州来到天津,从初期的北门西到后来的此地,可谓生意越做越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立园饭店的曹记驴肉享誉津门,改革开放后,中立园饭店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冀州曹记驴肉”商标
申请了专利权,
它也被收录进了《天津名吃》及《中国名吃大辞典》等书中
如今,昔日东门脸一带著名的津门商家随着新世界商场的盖起和东马路的扩建,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们的美名却永远刻在人们的脑子里。
◆老城E刊 所载文章敬请您欣赏 品评 如有意见、建议 请您联系我们。
◆老城E刊需要与您共建 如有兴趣请您不吝赐稿 积攒一些时间我们会行印纸质文集赠予您共赏。
◆天津之城是移民之城,独善其身难成今日繁华,您如赐稿,内容可不限津城之内,津地、国内、国外传
城
关注
天津老城网
关注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