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方寸多娇——芦海娇书画印作品展

方寸多娇——芦海娇书画印作品展

2019-10-22 17:44:54

芦海娇
,1978年生人,字渊若,号金泠、金鸿。2000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山水画研究方向,导师卢禹舜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首届高级访问学者,2013年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第二届精英班学术班成员。2013年黑龙江省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文艺类青年人才。
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协理事,黑龙江省美协会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讲师; 
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方向,导师卢禹舜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副教授;
201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生导师;
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先生高级访问学者; 
2013年5月至今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书法精英班学术班成员。
和谐大美刀底生
——略谈芦海娇的篆刻创作思想及艺术特色
徐碧宇
   芦海娇是我非常推崇的一位具有浓郁诗意的女印家。在很多印人不约而同的挤在工稳印这条小船上望洋兴叹的时候,她却以独立的审美思想和创新精神,“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犹忆葛公冰华师治印,有风云开阖,壮士拔山之气象,先后开创了“葛氏公章”与“葛氏道教印”两大系列。斯人远逝,想见其运刀之际,眼前依然是八方风雨会冰城。作为葛公最亲密的人,芦海娇受其影响无疑是至深至远的,但她的睿智之处在于只借鉴了葛公的创新精神却又我行我法。因此,她的作品不求壮怀激烈,而是将传统元素相融合、相锤炼,使天地大美静静地从她的玉腕下流出,从而为鸟虫篆印推出了更新、更雅、更美、更高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空间。
以我的管窥蠡测,芦海娇的艺术风骨由以下四个方面相构建:
一是美学思想的生发与运用。作为工稳印,尤其是鸟虫篆印,很多印人的视角都聚焦于线条和构图上。于是,精工典丽似乎成为一种目标,这并没有什么异议。但作为艺术,想要上升到一种品位与境界,这种“目标”还嫌单薄,甚至于前路漫漫。多年执着于工印的芦海娇深知个中况味,所以她重新思考如何让鸟虫篆印摄宇宙之诗魂于其中,拓物象之众美于其外的问题。苏东坡说:“我书造意本无法”。其实,无法并非没有法度和秩序,而是法外求法,此法则更丰富、更有
生命力。以芦海娇的传统功力,它是具有创造“新法”的本钱的。是故她义无反顾的创造了,而且创造的有思想、有情感,更有耐人寻味的美学哲理。
出名与垂名,同样是名,可深度与品位并不一样。当然,芦海娇并不屑于浮名,也不在意于虚贬,她注重的是艺术的品质和修为。因为她知道,缺乏思想的作品意义并不大。
二是独树鸟虫篆的新典范。以我愚见,自古以来鸟虫篆印主要是由龙、凤、鱼以及鸟虫等图饰组成的,即使是道教印也只是由象征着日、月、星辰等点块相交构,绝无人物图饰的出现。
芦海娇的不同凡响就在于她勇于和善于将人物形象不留斧斫之痕的艺术化的运用到鸟虫篆的创作之中,让观者在惊奇之后再喝一杯香茗或吸一支烟。
她的“天地大美 笔随墨顺 心驰神往”朱文印堪称新印风的压卷之作。印面除了使用鱼、鸟等传统图饰外,居然以人物代替线条,而且这些人物图饰纯以点线构成,简约至“一”至“道”,且神采焕然。就技法而言,芦海娇用铁笔刻出了吴带当风的神韵;就哲学与美学而言,芦海娇触及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在周易八卦中,初爻与二爻象征地道、三爻与四爻为人道,而五爻与上爻为天道。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或含道应物,付之于作品则形成了众美共荣,我心即禅的境界。芦海娇摄人物之形神于篆刻中的创作思想可以说前无古人,且合乎艺理。
除人物外,古琴、奇山、水纹线等图饰也被她施之于鸟虫篆中,当我们体察其作品时,便觉得诗人雅士、高山流水与琴韵共融一画、共造一境,她以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创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是经典元素在涌动。苏东坡曾深有体会的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之。详观芦海娇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有着众多传统的消息:古玺、汉印、花押甚至于唐宋官印等。这些元素被她运用得多而不散,行之有序,恰到好处。正是基于这些底蕴和妙思,才构建出芦海娇的鸟虫篆印的艺术体系。因此,她既攻小印,更善于创作巨印,这对于搞工印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但对她而言则得心应手,因为她的字法丰美高华,适于鸿篇巨制。从这个角度说,她堪称女印家中的大手笔了。
芦海娇曾说,她的创作趋向于唯美主义。但对观其作,并无秀美之态,尤其是她的巨印,卓然有璞玉浑金、风尚高远之气象。故其唯美者,舍天籁之大美而其谁也?
四是人文修养的蕴藉。无疑,芦海娇是位诗人似的印家,操刀弄
石之际,则遣其诗兴作逍遥游。此外,她精于书画,其书雅逸不俗,其画则山水与花鸟兼长,且其本人为新人文化的领军人物卢禹舜先生的得意门徒。对于文学她也颇有造诣,加之多年在高校执教,使得她在理论与实践上多有建树。
我认为艺术不是玩出来的,而是“境与思偕”的。当我们越是思考艺术二字时便会越发的对它产生新奇和敬畏之心。一切文化都是建立在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体系中。因此,思想境界、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芦海娇的作品里正是奔涌着其美学思想与传统元素的活水,也奔涌着她的人生境遇和情感。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一味的在作品里寻寻觅觅的找遗憾,则艺术将不再是艺术了。因为完美的东西世间本来就没有。
宋人谢枋得曾有这样两句诗:“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我将此转赠与芦海娇,当然也以此勉励我自己。
众星列河汉和月出天涯
——我眼中的芦海娇
郑长华
  黑龙江是一片肥沃神奇的土地,尽管这里没有留下上千年的古老文明及南方所特有的小桥流水式的文化氛围,但它的肥沃与神奇就在于只要在这里播下一粒种子,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多年来,北方人凭借着地域所赋予的豪爽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努力的改变自己,创造着自身的价值。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在文化界里,女性的成就则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尤为引人注目。如已逝的萧红及游寿先生,其成就一直以来被传为佳话,影响着人们。在众多的追随者中,芦海娇则是脱颖而出,为黑龙江的文化艺术事业又浓墨重彩的书上一笔的人。
  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听说的芦海娇这个名字了,但我记得那时我还在上大学,知道她是恩师葛冰华先生的众多弟子中出类拔萃的一个“巾帼刀客”,至于其人何貌,其艺何风,并未得见。后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我开始经常关注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的动态,发现芦海娇这个名字屡现其上,我在想,她的作品到底有何超人之处,以致频频获奖、入展,于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其人其艺,因她与我同拜在葛冰华先生门下,使我有幸结识了这位名噪印坛的才女。
  海娇为人直率、真诚、谦和、大度,初识之时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的意识里,这样一位全国大展中的“常客”势必会有一点傲气,但使我吃惊的是,她的和善就如自家的姐姐一样使我感到亲近,并且谈到艺事,其谦恭笃学的精神则更是令人钦佩不已,原有的距离感一下子被冲击的荡然无存,心中暗想:芦海娇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随着接触的深入,偶然的一次机会使我得见了她的珍藏——历年来所创作的精品汇集而成的印谱,其中有很多是我在全国展中未曾见过的佳作。我端着印谱,爱不释手,那一方方径寸之作吸引着我的眼球,这不但是印作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而且每一方印拓就像一个个坚实脚印一般,使我从中看到了海娇学印所走过的艰辛历程。由稚弱到老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才情与功力充分体现的过程。记得葛冰华先生在上课时曾说过:学艺做事,往往聪明人不下功夫,那是耍的小聪明,成不了大事;笨人下功夫,往往下的是死功夫,亦成不了大事。最可怕的就是聪明人再下功夫,这就是所谓的“大家”。总结的可谓言简意赅,入木三分。才情是天生的,是学不来的。功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锤炼。而才情、功力此二者海娇兼而有之,顺理成章,其势必成大器。
  时下,印人追求狂怪,搔首弄姿者有之,随波逐流,东施效颦者亦有之,致使印坛缺乏“章法”。而海娇则以其古雅之美标立印坛,这与其思维缜密是分不开的。观其作品,如品清茗,香清益远,让人久久不忍离去。其作之古,缘于她对传统印作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又在于其不拘成法的活学善用,具有一定的创造价值。这在其前期作品中不难得见:如“母万寿无疆”一印,直接取法秦代小玺,对玺印形式与线条的控制可谓炉火纯青,章法茂密紧结,因字成势,线条以元朱文小篆形式出现,寻求古典现代审美的融合而又全无造作之感。“落花水面皆文章”一印,取法浙派,又出其窠臼,弱化浙派线条有如锯齿之弊,以意拟之,而其韵味又流美其中。
  艺术的道路是漫长的,每个实践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去实践,海娇亦然。记得米南宫曾说过:“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也”。海娇走的便是米氏先集古而后成的道路,但其中皆有个人意识,充分体现。翻开其印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学古,如“老梅谁写小江南”是以汉玉印形式为之,线条劲挺雅丽,分布停匀。类比者还如:“魏晋楼”、“大器晚而成”、“风前有客自清吟”等;“卢禹舜印”则是学秦代小玺,宽边细文,凝重典雅。章法参差错落。类此者又如:“母万寿无疆”、“老马后人”等;而另一类则为借鉴当代。“通县砚雪轩藏”一印,六字平稳中寓巧妙,虽变化不大,却颇见笔墨,线条饱满且方圆兼备,非刀法纯熟者不能为之。
  海娇在创作中,对于文字的运用及处理上亦是别具匠心,读其印,无呆板之感,我想这与其用字是分不开的。如“一千里色中秋月”一印,文字皆为金文,然将其字形结构略加变化,又以海娇惯用的小篆线条表现出来,把文字自身的美与篆刻艺术的美巧妙的融合起来,异常典丽。我想,这正是海娇的聪明过人之处。又如“龙年大吉”一印,比印形式取法秦代玺印,然在选用文字上却并非秦印文字,力求给人一种新鲜感,“龙”、“大”、“吉”等字均作圆转处理,且有装饰味道,类似这样的印,还有很多,虽然取法不同,然与其总体风格却是统一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海娇的综合修养和创作能力。
  写到这里,应该值得一提的是海娇的国画与书法。自九六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后,国画一直是其本专业,直到现今,仍在攻读著名画家卢禹舜先生中国画山水方向的研究生。篆刻可谓其业余之艺事,却成绩斐然,可想而知其国画造诣之高。同时,国画山水的构图安排为其篆刻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书法是海娇的强项,海娇深知“书画印”为一家之理,一有闲瑕即勤学不倦。篆书写峄山碑、吴让之,同时还兼善章草。在海娇近期的作品(尤其是白文印)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其起行收所流露出的动势,其微巧的细节处理得益于对书法的理解。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还望海娇能够本着“安贫乐道”的精神继续下去,以不负平生之志。
二零零四年三月长华执笔于冰城哈尔滨
芦海娇书画印艺术品读
曾来德
2012年秋,芦海娇女史自东北来京,负笈访学,从沈鹏老及予修习书法。来京之前,海娇已在书画篆刻领域,取得优异之成绩,系西泠印社社员、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书画印作品,入选国内外各项重要展览,为当代女性书画篆刻家之优秀代表。夫古来女子书画,魏晋有卫夫人之绝,元代有管道升之妙,近现代萧娴、游寿继之,然以女子而擅金石篆刻者,历来少见。盖金石篆刻者,以刀作笔,女性皆视为畏途。海娇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慕卫管之馀烈,效羲献之前规,尤醉心于金石篆刻,极虑专精,时近廿载。期间虽遭生活之创变,志未移也。观海娇之金石篆刻,安详静逸,写刻精微,其镕铸虫篆古玺为一体,构线条之曲直,出规矩于方圆,方寸之间,如绛树青琴,殊姿共艳,堪称绝艺矣。其印学筑基皖派,刀法准狠,又上追秦汉古玺封泥,品格超逸,高出流辈。篆刻之外,海娇工四体书,尤擅篆书章草。近作并参弘一、王遽常等近代诸贤,书风古朴沉厚,意境苍茫。其画则深受乃师卢禹舜先生影响,笔墨细腻,表达出浩邈深邃之意境,其思逸神超,意游八荒,澄怀观道,体观自然,得丘壑之真精神、山水之真意境者也。噫,合三绝于一身,由八法而通六法,海娇以女子而兼此三绝,诚难能可贵也。今抽绎其一二,爰书卷末,后之览者,亦当有所同感焉。
书 法
国 画 / 工 笔
国 画 / 山 水
篆 刻

上一篇:[长沙警方破获特大生产销售假冒美容产品案]

下一篇:[我省曝光13起“一问责八清理”典型案件]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