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村集体咋样才能不差钱?这10个典型村帮你开阔思路长本事

村集体咋样才能不差钱?这10个典型村帮你开阔思路长本事

2019-10-22 17:45:09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农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只要项目对了头,发展才有奔头。
  在扶持、培育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方面,我市通过土地流转、村企供需对接、组建合作社、强村带弱村等形式,在全市培育发展了迂城、马会、温村等10个典型村,引导全市各村积极发展不同类别的村级集体增收项目。截至目前,全市201个无集体收入“空白村”全部确定了增收路径,153个村实现了增收目标。
  只要你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大有可为,这10个典型村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同镇马会村
流转土地建起现代集体农场
  该村充分发挥当地滩涂广阔的优势,引导村民大力种植冬枣,聘请林业技术专家适时提供技术指导,投资20万元建成保鲜冷库,供枣农免费使用。目前,全村冬枣林已发展到近百亩,并注册了“武大马”冬枣品牌。2015年和2016年,该村成功举办了两届冬枣采摘节。此外,他们从外地引进可制作生物碳、经济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竹柳树。
  今后,马会村还将着力打造无公害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同时利用产生的大量秸秆,发展奶牛、山羊等特色养殖,把现代农场做强做大,多渠道实现集体增收。
伯延镇先锋街
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作业
  1997年,村党支部书记马金明多方筹资创建了集体企业先锋面粉厂。围绕面粉厂,先锋街积极探索建立“种、养、加”结合的新模式,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作业。
  2014年开始,村集体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成立了伯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村民闲、散、小的地块整合起来,大力发展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割,有效解决了村民种植技术落后、土地收益少、个别村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2016年,村集体在主营面粉加工的基础上,先后投资新上了玉米面加工设备和新型的面条、馒头加工设备,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创新管理形式,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不仅扩大了产业链,而且促进了村级增收,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余元。
办起茶业公司,金银花、菊花、红果遍山梁
  豹子峪村支村“两委”通过多次外出考察论证,选择了发展金银花、菊花等特色种植业。农户参与率达到95%以上。
  按特色种植250亩金银花、150亩菊花和200亩红果计算,金银花亩收干花100斤,每市斤市场价格50元,亩收入在5000元以上,菊花亩收入3000元,红果亩收入1500元,全村特色种植年可创收近20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特色种植亩收入是种粮亩收入的5倍以上。在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持续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同时,他们积极兴办产品深加工集体企业,开辟销售绿色通道,年可创收20万元以上。
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服务业
  2012年,上团城乡团城三街在村东开发建设了集蔬菜水果、粮油食品、烟酒糖果、水产干调、畜禽产品、鞋帽服装、日杂百货批发零售、有机绿色蔬菜产销等为一体的大型农贸市场,能满足周边15个乡镇村民的生活供给。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入住商户1000余户。二、三期工程也将陆续开工建设,届时预计年成交额可达15亿元,利税800万元。
  为适应当前新形势,农贸市场还与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合作推出“互联网+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此外,该村化零为整,组织闲散劳力和农闲村民,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企业服务队,积极牵线搭桥,为周边的大中型企业做零工杂活,提供劳务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循着个体经营和集体经济的结合点,村办企业发展到20余家
  改革开放以来,白沙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围绕农村城市化、环境生态化、生活福利化、农民市民化目标,把白沙村建成了幼有所教、青有所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者有其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村集体已开办了石料厂、牧业公司、商贸公司等20余家企业。
  从个人承包集体所有、个人承包集体经营,到集体经营个人管理,循着个体经营和集体经济的结合点,白沙村不断创新管理办法,个体的积极性不断被挖掘,集体的财力不断增强,先后建成的20家企业均为集体所有、多种方式管理经营,集体年收入超亿元,村民人均收入3.8万元。
  “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和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治化、民主监督程序化”,这个在全省推广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就是白沙人探索出来的。这一机制使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民心更加凝聚,党组织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村民心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全村各项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把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
  温村是传统农业村,地势平坦,土地较为开阔,生态环境优良,村民世代以种植为业。
  在西二环防护林的建设中,温村抓住机遇,开始发展林下经济,选择了种植有机红薯,并引进了现代化的种植模式。第一年,每亩地的纯利润在500元左右。进而,温村将红薯作为了集体增收的主打产业。
  未来,该村还将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家乐,努力为城市居民提供农业采摘、餐饮、旅游的一条龙服务。
大手笔做强做大小米产业
  西张璨村充分挖掘其与磁山文化遗址相毗邻以及该村历来在全市属于数一数二的优质谷子高产村的优势,大手笔、高标准建设一流的谷子示范基地。
  为把武安的粟文化做大做强,西张璨村计划利用五年时间,投资10亿元,建设河北田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由国家农业部设计院进行园区规划设计、省农林科学院进行技术指导,力争打造出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谷子示范基地和集种植、养殖、采摘、旅游、休闲、观光、垂钓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让人在此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学以致用。待园区建成后,直接受益农户2000余户,受益人口达7000余人,带动就业1000余人。
开展股份合作经营,让村上资产不断升值
  得义村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借助紧邻海生集团矿业企业的便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将闲置的60余亩河滩地以股份合作投资方式,投入到海生集团矿山企业,年获收益10万元。
  得义村有南北两条河道,而且常年有水,特定的自然土地资源,造就了植树造林的先决条件。为此,近年来,得义村带领村民一直坚持植树造林,每年在河道植树3000余棵,现已达到300余亩,林木产值达到50余万元。
  迂城村地域面积大,土地肥沃。2006年,刘润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想在农业上“刨刨试试”。于是一趟趟地往市农业部门跑,逢人就说“俺村地多土又好”,终于争取到了优质谷子示范项目。当年群众不积极,他就让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们陆续加入。目前谷子方田扩建到了1500亩。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经营,迂城村赢得了小米之乡、葡萄小镇、红薯小镇的美誉,村民的收入也逐步提升。
发展物业经济,“司机之家”响当当
  2014年,在南二环铺设到南安庄村北后,利用这一交通优势,该村多方筹资1000万元,垫起土地150余亩,建成服务区临路门市45间,当年出租率达90%,年盈利80万元。
  随后,该村先后引入鼎宝物流公司、劲达汽修厂、安鸿停车场、路力加油站等50余家企业,使服务区住宿、餐饮、汽车加油、加气、维修、物流等功能逐渐完善,带动本村500余人就业,并辐射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步增加至60万元。
  今年,南安庄村对服务区管理逐步细化,严把“入口”关,优先发展“绿色、环保、新型”企业;逐步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创立“销售服务平台”,着力为企业提供更优的服务,形成以“司机之家”为主题,“维修服务+生活服务”的产业链,打造“南安庄品牌”。
■编审:高树其

上一篇:[彻查30万公斤假种子,检察官万里取证办铁案]

下一篇:[关于2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