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不可不知的襄阳茶史与茶人

不可不知的襄阳茶史与茶人

2019-10-22 17:47:18

“干旱旱不到、下雨涝不着、地震整不倒”,在湖北襄阳人脱口而出的顺口溜里,既流露出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优越感,又能感受到他们骨子里带有的幽默感和文化气息。
就是在这般土壤中生长的襄阳茶,呈现出了和其他产区茶不同的一面。襄阳茶的人文故事,正期待着读者们的静心细品。
护城河上,华灯初上。月色中,沿着厚重的石板桥一路走,一间雅致幽静的茶馆———南湖印象,正待茶友的探访。
茶馆主袁玉芝身着旗袍,举手投足间,是优雅的淑女气质。“我喜欢茶,是小时候埋下的种子。当时,父亲给我订了一本《少年文艺》,里面有一则乡村孩子勤工俭学、炒茶赚钱的小故事,那种丰收的喜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此后,她就一直期待可以到有茶山的地方去。如今,如愿以偿。
茶室的设计和布置,就仿佛是茶馆主思想的流露。“每一根柱子、每一个包间、每一张桌子,你都要讲出一个文化的故事。”襄阳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栋曾这样告诉袁玉芝,茶室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他的指导下,南湖印象的每间茶室,都有特色、有故事。
“这间就是孔明厅,从书画作品到茶室摆设,一走进,就能发现很多孔明元素。”袁玉芝说,她还特意做了很多孔明小故事的标牌,能够让来往的茶友在品饮茶时,也能感受到襄阳随处可见的文化氛围。“效果也很显著。有一次一个德国留学生请他的德国老师来这里喝茶,还首先跟他讲起了孔明的故事。”
孔明厅,襄阳红,在南湖印象品茶,真是满满的襄阳味道。甚至连不少学校也把选修课的课堂搬到了这里。“我们还会定期举办‘静善美茶修’培训班,希望让喜欢喝茶的人,也知道如何喝茶。”袁玉芝说。
古老、年轻,两个看似矛盾的词,却在一杯襄阳茶中融为一体。
“说古老,是因为襄阳自古就有茶,说年轻,是因为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襄阳才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茶叶专家、襄阳市茶叶协会会长张耀华说。
茶在襄阳,古今风采,处处都有故事。
襄阳茶与“大人物”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一些史学家、茶学家认为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从神农时代开始。
神农氏出生地在随州历山,主要活动区域在神农架,位于这二者之间的部分区域,就是古襄州。“现在在襄阳辖区内,谷城县、保康县、南漳县至今流传有神农活动的故事和众多古迹,且盛产药材130余种,在古代荆巴间还有野生大茶树。因此,根据我的研究和大胆推测,‘得荼而解之’的区域,就在襄阳。”张耀华说。
第二个与襄阳茶有关的人物,乃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亮与茶也有关系?不仅有关系,他还因指导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而被当地尊为普洱茶祖。
其实,早在这之前,山东孩童诸葛亮就跟随叔父来到襄阳生活。“他在襄阳古隆中隐居十年,躬耕苦读,种茶明志。”张耀华说,传说诸葛亮在隐居时,就常与豪杰持杯品茶,纵古论今,并对种茶技术和茶叶功效颇有心得。“我查阅的部分史料和收集到的民间传说,都印证了诸葛亮在后期平定西南叛乱时,还带去了种茶、制茶的技术。”
说到与襄阳有关的第三位“大人物”,可谓在茶叶界最有分量——茶圣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对于古代八大茶区划分有这样的论述:“山南茶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又次。”
“别小看这个评价,通读全文,你会知道,这可以说是对襄州茶评价极高了。”张耀华说,在陆羽划分的八大茶区中,山南茶区被列在首位,襄州是第一大茶区的“第二名”。“而且在《茶经》中,他还把浙东、浙西茶区的茶叶,与襄州茶作比较,可见古襄州茶叶的品质影响力了。”
襄阳人文荟萃,诗作中“茶”的身影也屡见不鲜。
“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是赏茶;“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是制茶;“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是煮茶。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为茶“十咏”,作茶坞、茶人、茶灶、茶鼎等十首五言诗,可见这位隐居襄阳的文人对茶的痴爱。
许是受襄阳文化的滋养,如今当地的茶人也常喜欢寄情于诗词歌赋中。张耀华做的第一首诗便是《赞茶》,深情全在字句中。“茶,荼、荈、茗、蓶,世界饮料,祖籍中华。茶树郁郁四季青,蓬蓬勃勃山间生……”
襄阳码头,汉水涛涛,人声鼎沸。江边舳舻千里,船夫、马夫、车夫忙成一片,他们将一担担茶叶、竹木、药材等物资,从船舱搬上马背。汗流如注的他们,会走到江边随处可见的茶馆,来上一杯大碗茶,解渴、歇脚、谈天。休息充足后,船夫向南、马车夫向北,继续运输的旅程。
这是时空逆转至17世纪时的襄阳,那时的它,是中部“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
“明清以来,襄阳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襄阳农业科学院茶叶专家唐前勇说,襄阳地处华中腹地,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自古就是南北交汇之地。
当时,商人从福建武夷山采购茶叶,先经水路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阳(樊城)和河南唐河、社旗。上岸后再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晋城、长治、太原、张家口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然后再改用驼队穿越荒原沙漠,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继而莫斯科、圣彼得堡,贯通亚欧。
“万里茶道”的兴起,也带动襄阳成为仅次于汉口的茶路商埠。一时间,南船北马、车水马龙,商贸会馆云集。
“据史料记载,万里茶道通过樊城口岸运送的茶叶,日吞吐量达到了30吨。清代中期时,汉江上汉口到襄阳的船,每年约有20000只,老河口到樊城、樊城到社旗,长期往返的船只大概有1600艘。”唐前勇说。
如今,襄阳码头虽已没有了昔日的繁闹,但襄阳依然是辐射鄂、陕、豫等省市的物资集散中转站。市区内仍形成了古襄阳商都、白马市场两个专业茶叶市场。其中,古襄阳商都主要是来自福建的客商,也算是踏着古老的茶叶之路勇闯内地市场的弄潮儿了。
襄阳人饮茶的民风依然兴盛。曾经作为重要码头的老河口,更延续着过去的饮茶习俗。江滩绿荫下随遇而安,摆上桌子就是茶馆。喝茶的,既有年过90岁的老年人,也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怡然自得的心态,贯穿在当地男女老少的生活方式中。
“目前,我们也在积极整理‘万里茶道’襄阳节点历史文化遗产清单,并积极参与‘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交流互动活动,希望未来能在这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唐前勇说。
“襄阳是产销结合区域,是茶叶产区的北缘、销区的南缘。”张耀华走到一幅中国地图前,继续说道:“从襄阳出发,向西甘南还产茶,向东山东还产茶,但垂直向北却不产茶了。”他形象地以襄阳为中心,连接山东和甘南,一只栩栩如生的海鸥,瞬间“飞跃”在地图上。
当地人,更开玩笑地用“不南不北、不东不西”来说明襄阳的地理位置。“人家常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襄阳,南北方的植物,都可以在这里生长得好。”茶叶更不例外,2012年,“襄阳高香茶”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成为“湖北省高香型名茶”典型代表。
“高香茶”目前已是襄阳的一张经济和文化名片。”张耀华说。襄阳为什么能产高香型绿茶,既有工艺的功劳,又有生态环境的天然优势。“襄阳昼夜温差大,且休眠冬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再加上石渣滓土壤通透性好,降雨量适中,能够使得茶叶在杀青工艺后,香气更容易发挥,有高栗香、汤色亮、滋味醇、耐冲泡等特点。”
尤其是茶叶浓郁的熟板栗香,常让喝的人念念不忘。“现在,我们还在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强化品牌管理,并制定了《襄阳高香茶生产技术规程》,不断促进襄阳高香茶产业做大做强。”张耀华说。
“一幅画轴几翠峰,风光谁与此处同。千年清澈半溪水,灌醉游人南北东。”襄阳五山镇的诗意乡情,留住了天南海北到访者的脚步,连传说中的玉皇大帝也对此流连忘返。
当地诗人有佳句:“玉帝留恋不忍去,且听堰河水潺潺。”在五山,玉皇街、玉皇殿、玉皇池等现存遗迹,似乎也印证了当地传说与玉皇大帝的渊源由来已久,甚至连茶,也与他有关。
车辆沿茶山一路向上开,两侧连绵的茶园摇曳生姿,早已将外界的喧嚣隔离开来。忽而,一个用于祭祀的古色古香的茶坛,屹立于眼前。
茶坛置身于五山镇的最高点,拾阶而上,豁然开朗。茶坛之下是万亩生态有机茶园,一眼望去,满眼皆绿。每一次深呼吸,似乎都带着自然的清新。
“上武当问道,来五山喝茶。你看,左边是武当山,右边是神农架,五山就在二者的中间。”谷城县农业局原副局长罗国君说。“我们在特别向阳和背阴的地方都不栽茶,茶园内也是树中有茶、茶中有树,保证了生态种茶。在提升品质的同时,风景也好了,更为茶乡旅游留下了很好的资源。”
茂盛的茶树早已将茶坛围拢。仔细一看,叶片间,竟有一个个小蜘蛛网。生态、有机的茶园,俨然成为了蜘蛛的安家之所。“这是不打农药才有的效果。从一开始,玉皇剑生态休闲谷就在打造‘中国有机谷’,不施农药化肥,有机肥都是从新疆购买羊粪。”
不远处,还有病虫测报灯。“测报灯将茶园的虫子诱捕到一起,技术人员看它们的成长时间,可以提早来采取措施,减少虫害。”再往茶园高处看,还有摄像头。“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实现茶园直播,让消费者看在眼里,喝得舒心、放心。有喜欢的,还可以租上一两亩茶园,当个茶园主。”玉皇剑公司副总经理姚伟说。
每年3月-5月,游客可以观赏到有机茶制作的全过程,还可以参与采茶、制茶,学习茶叶知识。“我们建有百茶园,引种了18个省份最具代表性的100多种茶树品种,消费者可以看到不同的茶树做成不同茶类。”姚伟说。同时,养生山庄、喷泉广场、宴会厅、品茗区也是应有尽有。如果游客时间来得巧,还可以参加开园仪式、旅游节、茶王赛等。
餐饮也是倾心入茶。铁板红茶烧肉、茶香小河虾、双拼茶香饼,光听名字就已令人垂涎欲滴。他们将高山有机茶与食材结合,开发了系列茶菜,打造茶香特色和农家风味。
茶园与五山其他景点连成线,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家寻踪游、田园风光游、茶色生香游”线路,引得不少自驾游顾客寻线访美。
“这里常有湖北、陕西、河南、江西等地的游客来茶园游玩,我们还会给他们提出建议。”罗国君说,例如出门向北两公里处,可以进入素有“小武当”之称的五山百日山,沿途有自然奇观夹板洞和神秘莫测的大黄洞等景区。万亩生态茶园分布在各个景点周围,形成了天然的氧吧,是户外郊游、休闲放松的世外桃源。
“五山,在2002年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也是湖北产茶第一大镇。堰河村,也是我国最美休闲乡村之一。我们目前正以此为依托,申报打造茶旅小镇。相信下回来,五山又有新看头。”罗国君说。
襄阳古城,遗韵犹在。茶文化也不例外。从渊源到品类再到名号,都彰显着古风古色,仿佛当地的企业,都是“穿越”而来。
茶庄园内,建有邦公亭广场、邦公石雕像,历代名人题词壁雕,讲述着这里不同凡响的宗族故事。果不其然,汉家刘氏茶的传说,正与汉高祖刘邦有关。
“我们将茶的种类分为帝、王、将、相,茶的细类分为钻、翠、玉、金、银,处处彰显、传承这份茶文化的美好缘分。”刘家国说。
在传承中推陈出新,是汉家刘氏茶坊新传人的又一突破。在襄阳,茶企多以生产绿茶为主,他们则创新研制了“黑茯砖茶”。这28道加工工序和6次发酵过程,又与当地的文化元素结合,被撰写于对联当中。上联是“二揉二渥二晒七百二十时制成毛茶真本事”,下联是“三蒸三拌三焙三百六十天发出金花硬功夫”。横批为“匠心独韵”。
襄阳市政协委员、该公司总经理高玮莲说:“实际上,这是几大传统工艺结合的成果,我们研究融合了泾阳茯砖、安化茯砖、湖北青砖以及老一辈传下来的机制砖茶的古制法,采用嫩芽嫩叶,用轻发酵、慢发酵、自然发酵的方式,压制出一种外表像青砖,棱角分明、文图清晰,内里却是发有金花(主要为茯砖茶特色,又名冠突散囊菌,是一种益生菌)的茶叶。”
“我们就是想从传统黑茶里‘跳’出来。”高玮莲说,传统的黑茶多是边销茶,采用的原料是老叶老梗,他们则采用嫩芽嫩叶,打造精品黑茶。“为了让嫩芽嫩叶在压制很紧实的情况下发出金花来,我们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历时5年,技术才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以往从5月份夏秋季开始,绿茶生产几近结束,大多数茶园多被闲置。他们就从这时起,开始采摘和生产黑茶,一直持续到9月份。高玮莲说,茶园全部由人工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原料,再加上独特的工艺,最后也使得黑茯砖茶的口感别有特色。“特别是在渥堆48小时以后,会有和米酒一样的香,还有浓郁的兰花香。”
曾几何时,中国茶传入俄罗斯,被沙皇当作珍贵的礼品。清朝时期,中国砖茶从湖北汉口起运,途经襄阳,运往俄罗斯。现如今,俄罗斯,亦成为汉家刘氏茶的重要出口国,当地已设有加盟店4家,配送店50余家,此外还远销至德国、美国、法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沿着‘一带一路’,做健康、优质的品牌中国茶。”高玮莲说。
媒体支持

上一篇:[陈德明:漫说风雅古官渡(下)]

下一篇:[紧急通知:157家企业涉嫌假冒伪造“肥料登记证”被曝光!这肥料你敢用吗?]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