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蓝字
免
我们都在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第十八届散文诗笔会.之一
说说熊亮和他的长篇散文诗《黄河》
国 林
一
散文诗是一种介乎散文与诗之间的文体,一方面有着散文的形式,另一方面又有着诗的韵律。
因此,有人称它为诗化的散文,有人称它为散文式的诗歌,还有人干脆就说它是一种新的文体。
其实,就散文诗的文学表现形态与传递的文学意境来看,它还是属于诗歌的范畴,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存在。
之前的他,写过约定俗成的现代诗,后因为热爱散文诗这一文学表现形式,便转向了这种文本模式的写作与专攻,而且是一进行这样的写作就有点不能收手,大有奋勇前往而不回头的猛烈架势。因为他在这方面的勤奋拼搏,因为他于此种文体写作中的执着探索,目前,他在散文诗领域的创作,已有了业内人士共同认可的骄人成就。
此外,他还是南昌市的美协会员,还时常弄弄书法、古琴、古筝和一些收藏。2017年7月,他被中国古琴文化研究会聘为中国古琴文体传播使者。可以说,他除了倾注散文诗的写作外,兴趣十分广泛,有时候会在兴致起时而手舞足蹈,给人一种古人的那种风流倜傥、飘洒雅士之感。
熊亮自入散文诗的写作行道后,越写越多,越写越喜爱,越写范围越广。
此外,他还经常外出参加一些笔会、采风活动,还在南昌市开展一些散文诗的讲座活动,并把课程弄到了大学的讲堂上。
熊亮在散文诗领域的勤奋写作及其不遗余力地对散文诗这种写作模式的广泛传播,让亮书堂、多多法务杂志一起,在江西省及周边省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诸如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内蒙古、贵州等省区都有广泛的文友联系与互动。
在这里,对于他于这一领域的活动与写作,我可用两个成语来形容:热火朝天,风生水起。
熊亮在散文诗领域的这些作为,使他和他有着各方面联系的一批喜爱散文诗写作的文友们一起,在江西省文苑这块阵地上,形成了一道光芒亮丽的风景线。
献给祖国的散文诗:江西熊亮电视散文诗《秦简》 诵读:梦儿、君盈
二
他写的散文诗,多以内容宏大为基点,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要用散文诗这种有限的文学表现形式,于写作中不把天地万象之景吞纳笔下,不足以展现自己的胸襟意蕴。
因此,熊亮在构架长篇散文诗的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风格与套路。
就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看法,熊亮的诸多长篇散文诗写作,综合起来可概括为:
激情饱满的诗意人生、思路开阔的宏大叙事、想象丰富的瑰丽景象、古今穿梭的历史沉思。这些特质,充满在作家的每部长篇作品中,就是一些短篇有时也会有着这样的特点,从而在他的诸多散文诗篇章中,形成了一种浓浓的、气象万千的峥嵘景象。
熊亮是一位诗人。
诗人的特质之一是激情,激情是诗人的必备要素,也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须之料。在熊亮的身上,有着诗人的气韵,有着诗人的特质,也有着丰富的、瑰丽的想象头脑。所以他在构架每部每篇诗作的时候,首先调动的是激情,产生的是想象。也因之,他的散文诗,多会自然而然地让你体会到,他在诗中呈现出来的,是诗人的激情迸发的一面,是丰富想象的一面,而且都是饱又饱的激情与想象。
当然,熊亮在每部作品中,因为要表达的思意不同,在呈现上述特质的时候是有所侧重的,有的偏向于诗意,有的侧重于叙事,有的注重于想象,有的舒展于历史,有的展示于瑰丽,等等等等。
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那就是结构宏大这一点是一致的。
我几乎发现,他在构架每部长篇散文诗的时候,多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多维空间的高度,进行着自己的精思妙想,进行着自己的无边寻探。他写作的散文诗,不仅仅是在进行文字的堆砌,不仅仅是在抒写个人的一己之感。他要唱出的是历史的沉重感,他要抒发的是时代的使命感,他要展现的是一个多彩的缤纷世界。
一句话,熊亮是站在时代的大视野上,进行的一种民族性质的抒情,是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进行的一种探寻,从而让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大事,去开拓民族的美好未来。
可以这样说,在作家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着这样的意蕴在其间,相信诸多的读者,在细细品味他的散文诗作品时,多会有着别异的俏丽惊喜。
熊亮的散文诗集子太多,内容太宏范,仅用一个小篇章来谈这样的内容是不现实的。
下面,只说下熊亮今年完成的长篇散文诗新作《黄河》。
三
与上面提到的多部散文诗集子相比,《黄河》算不得长篇巨著,也不能成之为一部书,只能算是他众多长篇中的一个“小弟弟”。
然而,就是这个“小弟弟”似的篇章,给人的感觉却有着构架博大、诗意蓬勃、历史思索、多维世界、激情澎湃、赞美时代等特征。
通观《黄河》一诗,处处充满着诗意的特征,展现的是激情的突出流露,体现的是哲理性的历史思考,自然也是对黄河母亲的一种深情礼赞。
作品里的“黄河”,不仅仅是字里行间的字句叠加,也不仅仅是对黄河历史的一种简单描述。
作家笔下的“黄河”,是一个多维的空间书写,有着往来纵横的旋转多样性:
虔诚性,赤情性,意象性,亘古性,原始性,绵延性、历史性,变迁性,哲理性,思想性,精神性,导向性,峥嵘性,闲云性,澎湃性,激越性,发展性,未来性......
《黄河》一诗,已经不是我们寻常想象的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特有的高亢激越情思,也不那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那种飞霞长空一跃万里的八荒牵带。
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意韵绵延的广博,是远古未开的溯源,是纵横八万里、高天显雷动的不尽思索。
《黄河》是一曲声音悲壮、涤荡心胸的雄浑之歌。
《黄河》是一幅巨龙绕万壑、千帆趣竞风的峥嵘之图。
我们可以看看这首诗中展现的宏大结构与阔远的场面:
圣水焚香,顶礼膜拜,笔墨溯流,面壁而思。
青藏高原,黄沙大漠,巴颜喀拉,洪荒巨制。
盘石女娲,神龙高昂,山川沟壑,南海北国。
蓝天雄鹰,深山丛翳,风马旗舞,史书秋色。
激流险滩,惊世骇俗,汹涌肆虐,桀骜不驯。
泛滥成灾,花园溃堤,万般符咒,颠沛流离。
排山倒海,战鼓铠甲,金旗梦游,光芒遮蔽。
牧游三星,绵延峡谷,壶口飞瀑,感天动地。
高峡平湖,碧水朝阳,百舸竞帆,青山白云。
九曲回肠,激情拥抱,辽阔无疆,城市跨桥。
乾坤旋转,大地清澈,壮情千丈,海疆空濛。
不难想象,在这样一篇不是很长的篇幅内,要展现如此众多的内容与场面,需要的是文笔的灵巧,着笔的精思,语句的凝练,构思的精到。
一句话,这样的写作,体现的是作家的心胸、思维与文学才情。
我们看看这样的句子,大致就了解了该诗的叙事风格:
黄河,在太阳醒来的时候,你也将醒来。
五谷。
雄鹰。
水草。
渡口。
静默的白云,湛蓝的苍天。
史书,在秋色里老去。
黄河,在晨曦里启程。
这样的句式,很明显,是诗的韵律,是诗的节奏。
它所展现的内容,若以散文的阅读方式看待,常常会让阅读者有些“莫名其妙”。因此,这样的句子,只能用诗的意境看读,只能用想象的文学意象来品。
有了这样的思路,你再来细细地读,你再来细细的品,那会是另一番风味在心头、在口中:
黄河也有沉睡的时候,而这种沉睡还会是经常的。但黄河的沉睡不是一直地沉睡,它会在适当(太阳醒来)的时候醒来。
这是文内没有明言的内容,是潜在的内涵。
这样的引申,是一种意象,也是一种象征,是留给读者的想象品味的空间。
当黄河“醒来”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比如黄河的冰开,比如黄河的涨水,比如黄河的泛滥,等等。
因此,当黄河“醒来”后,我们就看到了浓浓秋意里的五谷,就看到了肥美的草地、牛羊,就看到了大地的丰收景象(当然也不泛春天的欣荣、夏天的繁茂、冬日的萧杀等等)。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湛蓝的天空、悠闲的白云、展翅的雄鹰,还看到了滚滚黄河古渡口处的码头、船只、流水、行人、车辆、房舍,以及诸多的热闹与繁忙景象。
至于下面的两句,是诗人哲理性的转折,意象已经很明白,这里就勿需再赘言。
这种意象性地展现黄河场面,在后面的诗篇中还有好多处。
这是作家的功夫之所在。
四
《黄河》一诗,虽然篇幅并不长,若论字数,只有4500多字,不过是一篇普通散文的书写篇章。
然而它的表现内容,却不是一篇此种篇幅的普通散文所能承载与容纳的,是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承载之感。
我们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圣河。
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无不对其进行过诸多的歌咏,对其进行过最为倾心的礼赞。在我们的印象中,诗仙李白写黄河是最具豪迈之情的,而且有诸多写黄河的豪迈诗篇,也有许多流传千古的雄浑黄河诗句。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等,都写得非常的豪气,非常的有品位。其他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张蠙的“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等,都是大气势的写黄河,把黄河的连天接地、吞纳万物的气势写了出来,给人无限的震憾之力。
熊亮的《黄河》不是这样的笔调。
他在诗中,虽然也不泛这方面的诗句:“百万年时光过去”,“卷起万重浊浪”,“在天地间行走的黄河”、“跌宕三千里,回旋三千里”等描写黄河的惊天动地的一面,但它的笔调不是以此为主旋律的,而是写的另一层面的黄河,是另外的一种笔调。这种笔调,是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是张养浩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是柳中庸的“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是佚名的“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等。
熊亮之所以用这样的笔调写黄河,目的就是想写出黄河的历史承载。
如此我们会问,黄河因何为会有这样的一种局面?
是她自身的原因吗?是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吗?是人们自行作为的结果吗?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都有。
但更为主要的,是历史的因素,是人为的因素。
为什么?
我们可以看看今天的黄河,那不断变清的黄河,那不断温顺的黄河,那高峡出平湖的黄河等,我们就知道了上面所讲的原因。
熊亮的《黄河》,就是要承载这样的历史,就是要给今天的我们一种启迪,这种启迪就是要认识自然,认识黄河,调整思维,长远谋划,顺理而为。
这样的历史承载之情,无需我在这里多言,请看看下面的几段诗句,我们就不难理解和想象了:
你总在思索天地如何才能清澈,你总在把河道倔强为一条铁鞭。
你的桀骜你的痛苦你的反思,那些无意的让人间涂炭的无心,千万年在你奔流的象形中,谁在风中叹息?
——第十二节
走近黄河岸边,借一只飞鸟的翅尖,那些百里千里的苦难的黄泛区,是遮蔽你光芒的阴影,是大地的伤疤。
一千五百多次的决口泛滥,夺淮入海,你奔腾万里闪展腾挪而来究竟为何?
灾难,不是你有心为之啊!
我的母亲河!
——第十七节
黄河流域沙地保持扎实,大量光洁度投入使用,从呼和浩特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泥水量锐减,碧水照朝阳。
人民有亲生,清澈飞瀑现壶口。
恍如隔世,恍如隔世,黄河,伟大的中华民族母亲河,你重又披上青春的靓装,河道转弯处,白鸟竞争翔,那是你依依的回首?
——第十八节
五
诗人是需要激情的,而且是时时刻刻。
诗人缺少了激情,剩下的可能就只是理智的一面,那诗也就难成其为诗了。熊亮作为一名诗人,他在自己的这篇作品里,与他的其他诸多作品一样,字里行间无一不流露出饱满的诗人情怀。
不过,他在《黄河》这部长诗里,虽然激情也是满怀的,处处都能看到诗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激越之情,但这里的激情是低沉的,是沉吟的。
这里的激情,不像其他诗中展现出来的那种高亢的一面,多给人以激越的感受。这里的激情,是一种悲悯的激情,是一种地火运行的激情。这样的笔调,旨在颂咏黄河母亲的同时,还有着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不尽思索。
作家的这种悲悯情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大情怀,体现的是对黄河母亲的一种企望大思索。
作家在写黄河的时候,是极其慎重的,是用最真诚、最虔诚的心来书写的:
“让我焚香,我要用圣洁的春水,洗濯我的衣襟,清洗我的尘垢,荡涤我的躁动的心/然后,我要面壁三天三夜/让壮烈的西风在天际劲吹,牵引我的一叶羊皮筏,在黄河的浪尖颠簸。”
作家为什么要这样的呢:
“我的沉香,从南海到祥云、海韵为伴,起于深山丛翳,大鱼为鲲鹏。我呢?南来的赤子,乘着长江的碧波,高举香烛,黄河的水浸润我的羊毫、狼毫,我的笔墨在溯流而上。”
很显然,作家面对黄河,是在溯源,是在探古,是在畅思,他想寻找到黄河最原始的时刻,是想把千万年来黄河的游走路线给记载下来,然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黄河,一个历史的黄河,一个现实的黄河,一个让人受到诸多启迪的黄河。
然而这样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也是带着神圣的、神秘的一面,因此作家不能不虔诚,不能不细心,不能不面壁。
那么,黄河在哪里呢?
作家在虔诚的面壁之后,看到了什么?黄河是我们想象的黄河、是我们知道和了解的黄河吗?
在这里,作家看到的是一个高天雷动的黄河:
你的源头在青藏高原,你的源头在三皇五帝的为民深陷的眼窝里,苍苍茫茫。
暴烈。
迅疾。桀骜。
洪荒大泽是你的,壮阔的绝望的万物的拯救者和毁灭者。
鲲鹏与你为朋,日月共你为伍。
山崩地裂是你初生的背景,西北有昆山,黄河出其间。
巴颜喀拉。
你这云间的修行者,你这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
扭转乾坤是你,开天辟地是你,醉酒一样的巴颜喀拉,你酿制了亿万斯年的华厦醇香,这一泄千万里的中国醇!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作家面壁后沉吟的澎湃激情,已经看到了作家要展示的黄河是多层面的不朽场面。
这样的书写,为黄河已经注入了广阔的背景,注入新的激动人心的元素。
虽然这样的吟唱并不显得高亢响亮、激越长空,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铿锵气势,但是我们的情绪却已得到了少有的迸发,我们的心灵却受到了巨大的撞击,我们的眼光已经被刷亮了!
然而,熊亮不愧是写过多部长篇散文诗的作家,能够在诸多激越情调的书写中,会随着波浪的起伏而制造着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会旋转出一浪高过一流的峰流浪尖。
因此,作家写到了这里,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纵横交错的黄河描述,他还要进行进一步地展示这种意境,进一步地拓宽已有的描述场景:
盘石。
巨人醒来。
女娲。
悲悯醒来。
混沌初开。
混沌已经打开,太阳的光在海底升起,向上,从南海、东海、北海,从长江,从我无法抵达的江河湖泊的水平面升起。
光芒。
希望的火种,上古,是英雄的舞台。
于是,青藏高原、河套,于是,黄土高坡、渤海,都在这圣洁的光芒里——醒来了啊!
摒弃昨日的征尘,于是,一部史诗开篇。
这就是熊亮的写作,能够把自己的思绪拓得广广的,宽宽的,然后游刃有余地进行自己的铺垫,进行自己的推波助澜,进行自己的黄河书写。
不难看出,熊亮书写的《黄河》,从虔诚的顶礼膜拜,到面壁而思,到黄河的纵横交错,再到黄河的苏醒引领,然后一路潇潇洒洒地、多层面地展示黄河,吟咏黄河,思索黄河,歌颂黄河,直至黄河奔流入海:
让我掬一捧融合了天地的黄河的水,膜拜,痛饮!
雪山。
冰川。
草地。
沙漠。
当你已成为海的一部分,海更加辽阔。
还我壮心的黄河哦,荡涤我的灵魂。
在黄河入海口,与黄河一道走进海的空濛。
奔流万年而不息的黄河,在万里的征途中已经尽显风流,已经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最为瑰丽的宏伟篇章,而到了入海之地则显得风平浪静,则显得辽远无际。
因为黄河到了这里,已经与大海连为了一体,已成为海中的一分子。
这样的融合,自然是人类走向世界的一种融合,是人类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一种融合。
黄河入海,那么“我”呢?
“我”站在黄河的入海口,已经被黄河“荡涤”了“灵魂”,已经有了更高的精神与理性的升华,然后也就自然而然地与黄河相融合了。“我”与黄河一起,走进大海,眼前更加开阔,视野更加辽远,那里呈现的是一片海的“空濛”!
很显然,《黄河》对我也进行了一次“灵魂”的“荡涤”。这功劳是诗人熊亮的。
不难想象,一部作品的问世,自然倾注了作家的许多心血,也展示了作家的许多才情。
长篇散文诗《黄河》有着多层面的收获,是值得我们庆贺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品中的有些方面比如前后的过度、黄河的气韵、相关的诗句等,感觉还需进行些许的斟酌、润色。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也是瑕不掩瑜的方面,不影响整部作品的写作成功。
整体说来,《黄河》一诗,是熊亮从六月到十月花费数月完成的一部力作,是具有震憾力度的一部作品,也是值得我们特别是进行散文诗创作的朋友们一读的。
同时也相信,当你读了熊亮的《黄河》后,一定会收益多多,喜悦多多的。
二0一八年十二月中旬写于家乡枣阳
个人简介:
《多多法务》致力于散文诗创作与推广,致力于将散文诗立体化、可视化。
神圣的河流----长篇散文诗《黄河》创作谈
熊亮
长篇散文诗《黄河》是我2018年创作的最新的一个长篇散文诗,这是献给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颂歌,或者说是我的一次与母亲河的神游对话。
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那么历史的见证者何在?无疑黄河是其中佼佼者和代表。辉煌、伟大、等等的词语都不足以恰当的表达这条苦难的大河。
对于启发孕育和承载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母亲河,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先贤歌颂过,不知多少百姓膜拜过,当然也有深受黄河灾难的艰难岁月,但是,从来没有人动摇过对于这条大河的亲近的纯真。
母亲河的伟大在于这条大河的不屈不挠的前进脚步,在于润泽了万里两岸的黎民百姓,孕化了无数璀璨的文明。黄河的开拓、改道、咆哮与安静,都是砥砺两岸儿女在天地间顽强生存下去骄傲地挺立在天地间的精神支柱。
用散文诗写黄河,用长篇散文诗写黄河,是我的一个愿望,忐忑中,我奋力而为。写黄河的清白的出发,写黄河的汇聚溪流与大河,写黄河的穿行于入海,包容与毁灭,黄河的源头是高原,黄河的尽头是大海,多么神奇多么让我心驰神往和敬佩的母亲河哦。
长篇散文诗:
黄河(节选)
熊亮
黄河。一条孕育苦难与新生的母亲河,一道划开蒙昧与文明的闪电(不,是雷霆是催开富强与开拓的长虹,)黄河,你就是烧红的烙铁,将华夏的印记牢牢铭刻进中华大地。
我们的血脉里我们的泪水里,我们的胸膛里,迸发的是黄河的涛声是黄河两岸的春雷。
在黄河故道,在鲜红的朝阳升起的时刻,我泪流满面,黄河,我乘着羊皮筏子带着赤子之心来了……
------ 题记 2018年6月4日--10月24日
这是我的开篇的题记。
一口气写完,心胸豁然。
当一个人茫然走在天地间,尤其是走在大西北的空旷与高远,我更加强烈感到呼啸而过的风沙是如此强劲,感到水对于大地的宝贵。
黄河的伟大,不在于滋养了一方水土和人们,在于一路东行一路撒下的爱,可以说黄河途径的地方都是美的。
黄河给我的印象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生养了很多孩子的母亲,对于谁她都是一样的看待,孕育、抚养,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各自独立成为一方英豪,然后微笑着奔向前往。
让我掬一捧融合了天地灵气的黄河的水,膜拜,痛饮!
雪山。冰川。
草地。沙漠。
那些地理上的深谷与大川,那些史书上的咆哮与灾难,一条大河能拥有的荣光与梦想,都在入海的那一刻
我的心身在黄河的波光纯净,当你的波浪与海的波涛连成一体的瞬间,乾坤开朗。
乾坤旋转,你便倔强。
天地澄澈,你便奔腾。
(黄河,你消融了所有的赞美、颂词,你就是天地间的颂词,你就是献给苍生的赞美。)
当你成为海的一部分,海更加辽阔。
还我壮心的黄河水哦,荡涤我的灵魂。
在黄河入海口,与黄河一道走进海的空濛。
-----熊亮长篇散文诗《黄河》(节选)
面对黄河,我不仅写黄河的壮美,更要写黄河的磊落胸襟,写黄河的淡泊与从容。
远去了战马金戈,远去了激流险滩,峭壁上的岩画、淡淡的墨香在史册中芬芳。
黄河,你的大美你的悲壮你的桀骜,你的痛楚,都在这滔滔浪阵消失千百年后的故道。(沉寂。沉默。沉沉的呼唤)
-----熊亮长篇散文诗《黄河》(节选)
生命的终极是什么?
一条大河的终极是什么?
我想,生命不是一场梦,也不应该是一场梦,更不会是肮脏的污垢。一条河流经过的地方即使干枯已久,也会有痕迹,历久而弥新。
用散文诗写黄河,是寻梦,更是一次熊亮对于自己的内心的审视与洗礼,我知道终将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消失,但是只要有黄河的意象,我就不会哭泣。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