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31日上午,荆门市政协围绕培育“荆品名门”区域公用品牌这一重大话题展开网络协商,邀请14位嘉宾来到“网络议政厅”,同时邀请观众朋友在直播页面上参与互动提问,发表各自看法。
2018年,荆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荆品名门”惊艳问世,它由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以“中国农谷·长寿荆门”为内涵,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开启了我市上下一心打造农业强市、叫响城市名片的新征程。
以网络议政为载体
以培育“荆品名门”为主题
政协委员、部门代表
热心网友亮出“金嗓子”
各抒所见,畅所欲言
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议政嘉宾
解读“荆品名门” 拓展品牌维度
鸟鸣、山悠、水清、物美……一部短片,拉开了本次“网络议政厅”活动的序幕。
短片播放了目前我市在大力培育“荆品名门”区域公用品牌的工作掠影,但许多人仍然对“荆品名门”这个品牌称谓不甚了解,到底什么是“荆品名门”?相关部门进行了解读。
“荆品名门”品牌主形象以地域名称和品牌名称的“门”字为创意点,融入的山谷形象与荆门的多低山丘陵的地貌相呼应;左侧立柱以“华表”为主要汲取元素,象征品牌作为品质标杆、形象标杆的厚重感和可信赖感。
中国农谷养生地,荆山汉水数万顷,荆门是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长寿之乡”,孕育了100多位百岁老人,从土壤、气候、饮食等方面都能找到长寿的科学依据。因此“荆品名门”品牌口号为:中国农谷 长寿荆门,它是“荆品名门”的产地标示(中国农谷出品)和功能隐喻(长寿)。
基于品牌名称和品牌口号之间的内在逻辑,我们将品牌价值支撑体系进一步提炼为:江汉平原沃野出荆品;漳河优良水质养荆品;现代农业科技育荆品;全程品质监管保荆品;皇家御膳饮食传荆品。
培育“荆品名门” 打造农业强市
如今,我市以信息化、工业化理念促使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以现代科技应用和农产品加工助推农业发展,已孕育出一大批本土家喻户晓的优质农产品品牌。2012年湖北省级战略“中国农谷”应运而生,成为引领荆门农业发展的旗帜,吸引了一大批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助推荆门农业呈飞速发展的态势。在此背景下,我市大力培育“荆品名门”品牌有何积极作用?
市农业农村局:培育“荆品名门”品牌,可促进我市农业资源整合与竞争力提升,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使人们对当地产业、产品产生高度的认同感。
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没有百亿企业,迫切需要打造“荆品名门”区域品牌,聚集大量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推动我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从我市目前农产品销售情况来看,由于科技含量较低,很多原材料只经过简单加工就流入市场,因此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且销售渠道不畅、市场竞争力弱。通过打响“荆品名门”区域品牌,能产生农产品溢价效应,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价格。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称之为区域的“金名片”,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能有效整合我市“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业、旅游、文化等品牌资源,塑造我市农产品良好的整体形象,快速提升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我市农产品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网友:对荆门地方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助推作用,对荆门地方农产品提质增效有助推作用,对荆门农业、农村、农民有增收带动作用。
网友:传播荆门品牌文化,树荆门形象,让世人对荆门流连忘返!
原生大地孕“荆品” 农耕画卷绘“名门”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基础良好,这里更是农耕文明的摇篮,出土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种化石。荆门农产品有什么优势资源,可支撑“荆品”诞生、“名门”伫立?
黄昌武:区位优越。荆门,自古就是“荆楚门户”,拥有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区位优势,这赋予荆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大的市场规模优势。
资源丰富。荆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地貌多样,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成就优质农业种植区。旅游资源丰富,系列节庆活动带动了荆门农业成功转型,成为了荆门农业旅游的靓丽名片。
文化多元。荆门屈家岭文化遗址将农耕文明追溯至5000年前,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古文化发源地之一。郭店楚简是道家文化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楚国文化的凤图腾和民风对荆门影响深远。明代走出过皇帝朱厚熜,设承天府,蟠龙菜、桥米、龙米、风干鸡等诸多饮食都曾是皇家御膳的贡品。此外,莫愁歌咏文化、三国文化、绿林文化等都是荆门多元文化中的精彩元素。
产业扎实。我市是农业大市,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万多家,建成粮食、油料、水果、蔬菜、食用菌、生猪、肉牛、家禽、水产品等优质农产品种养基地,为我市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产品的初加工、精深加工奠定了基础。
立足品牌培育 填补发展短板
国内外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目前国内较成功的案例有:浙江“丽水山耕”、内蒙古“天赋河套”、山东“聊·胜一筹”、湖北“潜江龙虾”等。和发达地区比,我市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与保护上存在哪些差距?
刘丰国:我市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与保护上起步较晩、基础较弱,差距主要体现在:
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参与者品牌意识淡薄,许多人考虑的只是产品流通带来的短期利益,缺乏使命感。对企业产品缺乏宣传,全市市级以上219家龙头企业广告宣传总投入仅为1.8亿余元。多数经营主体特别是合作社等主体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缺乏品牌创建理念,对做好品牌的动力不强。
缺乏有效整合。“荆品名门”尚处在起步探索之中,从总体上看缺乏有效整合,品牌多而散、多而弱。我市农产品品牌较多,但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认知度不高,形不成集聚效应。
品牌支撑不够。培育“荆品名门”品牌,须有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模式、长寿生态环境及长寿产业等方面支撑,但从现状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种养殖基地建设及农产品加工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全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还任重道远;主体带动力不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少,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与农户利益连接不紧。
各方联动发力 共塑“荆品名门”
打造“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施“1+8”发展战略,以“荆品名门”为母品牌,以优质稻米、高油酸油菜、漳河清水小龙虾、漳河“果冻橙”、大柴湖花卉和京山对节白蜡、荆山食用菌、长寿食品、绿色家居等八大重点产业为子品牌,这不是哪一个企业的事,而是荆门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农业农村部、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农业供给侧改革、质量兴市等重大战略做出的科学决策。要真正叫响“荆品名门”这张荆门名片,部门如何做,企业、百姓又该怎么参与?
市发改委:
作为市政府的宏观经济部门,我们在产业融合上做了努力来彰显我市农产品的溢价效应,比如在粮食行业的深加工上,对国宝桥米等大型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支持。接下来我们将把培育“荆品名门”品牌纳入我市“十四五”经济发展工作规划,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载体对待;支持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提高农产品溢价效应;将“荆品名门”创建的相关企业和主体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红黑名单进行管理,做好品牌保护;一如既往支持“一袋米”工程。
市农业农村局:
2018年以来,我们编制完成《荆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已准备发布实施;组建了品牌协会,开展了品牌宣传,“荆品名门”宣传片登陆央视,并协同推进多媒介宣传;积极争取省农业农村厅支持,力争将“京山桥米”“荆品名门”列入“湖北优质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央视广告宣传项目”,借势扩大影响力;通过设立销售专区、参加博览会等开展了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我们将按照“母凭子贵”“母子同辉”“母仪天下”三个步骤提升区域母品牌和企业子品牌的知名度,久久为功;与政府、行业协会、各类经营主体等分工协作,合力共为;加强品牌保护,健全品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体系,预防制止侵权行为;找准突破口,高精度筛选入会企业,搭建销售通道,注重多方共赢。
市商务局:
今年以来,我们深层次调研掌握了农电商品牌的发展现状,多维度推进“荆品名门”品牌走出荆门,全方位鼓励电商企业参与品牌建设。接下来,商务部门将进一步拓宽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指导电商企业加强参与度,培养积累农村电商人才,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好品牌推广。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我们帮助特色农产品申报湖北名牌、政府质量奖,帮助企业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引导企业参加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开展的品牌价值评定;组织制定、批准发布“荆品名门”子品牌的系列标准;申报“荆品名门”商标;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作,帮助我市家居企业争取国家第一批、湖北省第一张绿色家居认证证书。下一步,我们将建立“荆品名门”的标准体系,实施标准,评价企业,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权益,服务品牌建设。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我们通过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的直接融资方式和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方式,为“荆品名门”品牌培育提供了融资支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供金融支持,加大涉农企业的银企对接频次,积极搭建网络共享信息平台,根据行业特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同时利用直接融资的渠道,将重点龙头企业纳入上市企业的后备企业库重点培育支持,帮助企业插上资本的翅膀,实现快速发展。
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协会:
协会于今年4月成立,是荆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运营主体,由湖北农谷实业集团担任会长单位。协会实行政府+协会+企业+基地的运作机制,以区域公用品牌为纽带,链接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智库、媒体和市场,聚合资源,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发挥社会组织中介作用。协会注册成立以来,参与开展了“荆品名门”商标知识产权的保护、品牌传播推介、品牌标准化建设、拓展线上线下渠道等工作。我们呼吁社会共同关注“荆品名门”品牌,关注荆门农业八大产业,营造全民重视的大环境,聚合各方资源,促成我市农业结构性的改变。
彭永洪:
层层推进的宣传扎实地把荆门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让全国消费者感受到荆门土壤培育出来的企业和产品,这是极好的一件事情!建议从市场环境、自身品质、身份溯源上做好咱们农产品品牌的保护。
何环:
“荆品名门”全面拉开推广大幕的同时,荆门八大重点产业应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在文创方面充分挖掘,好产品应该有好故事,比如褚橙等,目前我们品牌以《橘颂》为故事蓝本推出了《新橘颂》系列故事,让人们记住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产品和品牌;各产业应制定和宣传好行业标准,明确地理标识和溯源系统,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做到更强。
冯晓燕:
农业品牌建设初期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发展农业产业面临抵押物不足等尴尬,因此融资问题困扰着许多企业,我建议荆门在加大“荆品名门”品牌对外宣传力度、培育新的品牌、进一步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不断拓宽农业品牌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苏永财: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我们村与荆门民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订单,整村推进高油酸油菜种植。希望各级政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邓民丰:
近年来,我们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合作,开发了国内首款高油酸菜籽油,并通过订单生产保证了产品品质,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同时还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建设了育种基地。以培育“荆品名门”品牌为契机,希望荆门优质农产品企业抱团展销、抱团宣传、抱团进商超,提高知名度,一起走出去。
网友评论
网友:从社会层面看,企业要生产合格的符合“荆品名门”定位的产品;老百姓要消费和使用“荆品名门”产品,自觉维护品牌声誉,并向亲朋好友推广,形成口口相传的氛围。
网友:政府部门要给予政策引导,以及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向正规化发展;老百姓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实现脱贫致富而努力奋斗!
觉得不错,请
点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