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汇源果汁,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自诞生以来,这个“国民饮料品牌”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许多中国人的成长。然而,近年来,汇源果汁却开始走下坡路,经营情况十分糟糕,负面新闻频出,实在令人惋惜。
汇源果汁2007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创造了当时规模最大的IPO纪录。上市当天,汇源的股价就暴涨66%,市值一度超过313亿港元,可谓风光无限。然而,也许是因为势头太猛,汇源果汁在上市后不久就被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看中了。
2008年,可口可乐提出以179.2亿港元的天价收购汇源果汁。当时,汇源果汁的年营业收入也不过30亿元左右,净利润不足1亿元。其创始人的朱新礼也将近60岁,为汇源心力交瘁十几年,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朱新礼也认为,如果仅凭自己的能力,汇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而如果收购成功,汇源果汁就可以借助可口可乐的帮助打入100多个国家的市场。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朱新礼决定出售公司。
为此,朱新礼还解雇了一些销售团队和员工。然而,不幸的是,这笔巨额收购案最终并没有达成。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的收购将会形成垄断,并根据《反垄断法》对该收购案予以否决。
从那以后,汇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目前为止,汇源已经连续六年处于亏损状态,其股价已从12.20港元跌至2.02港元,市值跌去了超过100亿元,公司负债超过115亿元币。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4月,在没有获得汇源果汁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向集团下属的北京汇源饮料出借了42.75亿元的贷款,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也没有对外披露。由于北京汇源饮料不是上市公司,汇源果汁的行为违反了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其股票由此被停牌。
同年6月,港交所向汇源果汁提出了复牌条件,包括对相关贷款进行法证调查,公布调查结果,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公布缺失的财务业绩,并解释任何审计修订等等。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底前完成香港证券交易所提出的条件,汇源果汁就会面临退市的可能性。
更加糟糕的是,汇源果汁的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据悉,汇源果汁的董事会现在只剩下5名成员,每个职位的人数都低于上市公司要求的最低人数。从今年1月11日到今年2月3日,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汇源果汁执行董事崔先国、非执行董事徐庆柳、CEO吴晓鹏等六名高管相继辞职。虽然汇源果汁的人事变动不是第一次,但投资者们仍感到担忧。
事实上,汇源果汁管理层的变动在2008年就开始了。当时,由于可口可乐的收购计划,朱新礼解雇了大部分销售团队和员工,更换了一个新的管理团队,这相当于改变了管理模式,影响到了汇源果汁的市场基础。此外,2013年朱新礼辞去汇源总裁一职后,汇源管理层的变动就更加频繁了。自2013年以来,共有5人担任过汇源果汁的行政总裁。然而,他们每一个人的任期都很短,很少超过两年。此外,在2018年贷款违规行为曝光后,汇源的家族式管理风格也受到了不小的质疑。
为了挽救汇源于水火之中,朱新礼不得不开始寻找接手的人。今年4月份,汇源果汁宣布将与天地壹号、和智投资合作成立一家新公司。汇源以资产出资形式向新公司投资24亿元,占总股本的40%。值得注意的是,这24亿元包括了汇源的注册商标。而天地壹号则以现金方式投资36亿元,持有60%的股份。天地壹号曾表示,在此次交易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市场布局,提升品牌竞争力。至于汇源果汁,它可以获得30亿元的资金,这就可以暂时缓解其债务压力。可以说,这一交易应该是“双赢”的。尽管“卖身”不是朱新礼所愿意看到的,但对于已经深陷泥潭中的汇源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从家喻户晓的国民饮料巨头,到如今的负债累累,面临退市危机,再到无奈“卖身”,汇源果汁的处境实在令人感到遗憾。未来,易主之后的汇源能否重振业绩,找回昔日的辉煌?我们唯有拭目以待。但不管怎么说,小编还是希望汇源能够得到“重生”的,毕竟,已经有很多老牌国产品牌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了,希望汇源能够继续走下去。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