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丹妙药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静又火辣的调味料。
对于北方人而言,不管怎么着,吃面就好啃头蒜。
梁实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写得非常生动:“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经常有几十口人在院子里进膳,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呼噜,呼噜,呼——噜”的声响,然后’咔嚓’一声,他们是在吃炸酱面,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山东人吃蒜历来生猛,且是刚需。
在山东,“蒜”你狠
在山东,葱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尽管在餐桌上,葱才是主旋律,是周礼指名道姓“春用葱”的古老传统。但山东人吃蒜的功力绝不亚于吃葱!地位上稍逊一筹,想来是汉代才传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没能吃上,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前几年蒜价疯长,对于南方人来说,只是少了点调味料,无伤大雅。但对山东人来说,蒜价浮动可是关乎“吃饭的家伙”!
烹饪界有言:“鲁菜一万单八百,大蒜独占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儿被山东人吃出了百般花样:生着吃烤着吃,鲜蒜上市时腌糖醋蒜,寒冬腊月腌腊八蒜。
山东人虽然嗜蒜如命,但是葱作为山东人的象征,似乎更是山东人的代表符号。葱不仅是山东人普遍而又基础的调味品,在有些山东人的饮食结构中,还是一道基础菜品。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馍,大葱卷煎饼,这些听起来就有味道的饭还是某些人的最爱。
大葱蘸酱卷煎饼是很多山东人爱吃的一种食物
所以当绘画师在绘画地区代表形象时,一个手拿着煎饼卷大葱的山东大汉成了山东人的形象符号。不过,山东的葱之所以能直接单独吃,是因为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小火葱,葱白粗且长,足有擀面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数山东菜肴也要用葱来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烧等方法都要用葱,尤其是葱烧类的菜肴,更是以拥有浓郁的葱香为佳,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都是经典的鲁菜。
为什么钟爱蒜
这种对葱蒜的偏爱地域性非常鲜明,有些山东人不能理解,在这个国家的其他地方许多人是根本不沾葱蒜的。尽管只是口味差异,但由于葱蒜独特的香气喜爱者欲罢不能,厌恶者却是避而不及。
有相当部分外地人将生吃葱蒜看作不雅的陋习络上不少言论嘲笑山东人自带生化武器。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葱蒜味道熏人,吃完异味久久无法散去,山东人为什么就这么爱吃葱蒜?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的味觉习惯往往根植于土地,承袭于血脉。探讨当地人的口味演变就是在梳理一部地方史。
早在西汉年间,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有:“张骞使西域得大蒜”。到了东汉章帝时(公元76年至88年),甘肃人李恂任兖州刺史将大蒜带到住所种植,后又分赠下属、家眷,相传相种,繁衍滋生,渐渐地从兖州发展至周围各郡、县,并扩展到山东各地,形成产区。
中国是大蒜大国,国产大蒜占据了大蒜界的大半壁江山,世界上76%以上的大蒜都产自中国。而中国的大蒜,大都来自山东、江苏、河南、河北。
提到大蒜,山东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山东是中国大蒜的最大产区,经官方认可的大蒜之乡有两个,苍山和金乡,一个在山东、另一个也在山东。本是同根生的两地人民经常为谁更能代表大蒜争论得不可开交。
比如金乡大蒜,在千禧之年就注册了具备地方特色的大蒜商标——“金乡大蒜”。同时,山东省金乡县的大蒜还出口到了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人由此可以分为两类:吃大蒜的和在国外吃金乡大蒜的。
山东人爱吃蒜的习惯与本地盛产这种食物有关
山东盛产大蒜,尤以济宁的金乡大蒜和临沂的苍山大蒜最知名。从数量上来看,光是金乡大蒜,就占全国大蒜产量的十分之一,且汁鲜味浓、香脆可口,更富药用价值,传闻神医华佗曾以之救治咽喉堵塞的病人,可谓“蒜”到病除。
苍山(现称兰陵县)的大蒜同样个大味美,其间更有一曲悲壮的“天堂蒜薹之歌”。在作家莫言的笔下,名扬天下的“白汁儿蒜薹”承载着农人丰收的希望,腐败了带着“辣臭”的蒜头里则藏着一部爱与恨的血泪史。
山东潍坊,高密市东北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内景
而那蒜乡之人的性情,正如这片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大蒜,平日里质朴敦厚,埋在地下沉默寡言;一旦被视作“羊、马”宰割,则拔地而起与命运搏击,留下一段慷慨悲壮、荡气回肠的史诗。
在从前贫困的岁月里,一天劳作归来,几个馒头就着生蒜下肚,是老山东人活命的方式。这种味觉记忆根植于厚土,承袭于血脉。
在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农家人自然是田地盛产什么则多吃什么,这样的饮食习惯,经由一代代家庭餐桌上的菜肴传承下来,形成了片区内较为稳定的味觉系统。
此外,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通常和地质气候有关。山东地处北温带,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短,到了冬天,可供食用的蔬菜种类更少。大葱和蒜凭借着它极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和易储存性,能够四季维持充足的供应。
此外,北方天气干燥,易出汗,体内电解质损失多,人常会感觉“口无味,体无力”,因此菜肴多味浓且咸。在重口味的饮食习惯下,北方人生吃葱蒜也远比南方人更常见,也更能接受。
蒜已融入鲁人血脉
就像不是所有四川人都能吃辣,所有天津人都会说相声一样,每个山东人都爱葱蒜实则是一种刻板印象。
目前来看,鲁西南地区吃蒜的比例相对较高,原因可能和种植产量有关。虽然说山东是全国第一的蒜省,实则大蒜的种植主要在山东西南部:在山东以成武为主的菏泽蒜区和以金乡为主的济宁蒜区有机融合成了全国最大的鲁西南大蒜区,共计种植大蒜200万亩,种植面积几乎占据全国的1/5。而胶东沿海一带,吃葱和蒜的比例稍微低一点。
朝夕的相处,让许多山东人对葱蒜产生一种特殊的情节。在外不管吃了多少山珍海味,还是会怀念家乡的大葱卷饼、面配蒜的滋味,甚至时常被这刺鼻的辛香勾起乡愁。这种喜食葱蒜的饮食文化与山东人性格特点的关系互为表里。
《舌尖上的中国》里说过一句话:“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这就是山东人的家,大蒜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