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是不是被各种“微店”“海外代购”刷屏?从奶粉、衣服到化妆品、包包、保健品……各种想买的海外名牌货基本都能靠"微店"、"海外代购"买到。
那么,问题来了!"微店"、"海外代购"卖的名牌货到底是真是假?靠谱吗?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法院就受理了一宗“微店”案件。一名微店店主被英国传统奢侈品牌BURBERRY LIMITED告上法院索赔80万元。
微店店主被索赔80万
据原告英国传统奢侈品牌BURBERRY LIMITED起诉称,阿伟(化名)未经原告许可,在其经营的微店大量销售带有“BURBERRY”等标识的商品,包括BURBERRY经典围巾、衬衫、BURBERRY经典风衣外套等,种类多样,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并在页面宣传中大量使用“b家经典格子衬衫”“bbr经典格子”“burberry”等表述,让消费者误认为被告销售的服装为正品。
该微店以所经营产品均为BURBERRY正品为名,销售价格不菲,且收藏及购买者较多。原告以此向黄埔法院主张该微店向其赔偿经济损失80万元。
微信上的“个人交易”靠谱吗?
据了解,“微店”一般要求经营者进行实名认证、写明店铺所在地址、交纳保证金、进行企业微店认证、七天无理由退货等,属于经营主体,消费者在发生纠纷时可以寻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不过,在微信朋友圈还有一种比“微店”更为隐蔽的交易方式:“个人交易”。
黄埔区法院法官指出,此类卖家一般无实体店、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等,消费者权利更难得到保障。特殊群体,如留学、出国旅游、定居海外、长期飞海等人士进行代购交易,为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丰富国内消费者的物质生活,这自然无可厚非。
然而,有不少投机分子打着海外代购的旗号行欺诈之实,如收款后直接删除拉黑买家、售卖国内生产的高仿商品等。
黄埔区法院曾受理过多起通过微信售卖假冒进口品牌商标商品的案件。如2018年郑某某售卖假冒“labo-labo”等注册商标的化妆品,扣押货品价值逾50万元;2015年曾某某、刘某某售卖假冒“BOTTEGA-VENETA”“PRADA”等注册商标的手袋,拟销售价格逾40万元;2015年李某某通过微信售卖假冒“LV”“Dior”牌注册商标的手袋,扣押货品金额逾1970万元......
因为个人交易中的卖家很难被定义为经营者,消费者难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自己的权益。即使消费者可以依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保护自己的权利,也会面临举证难、诉讼成本远超商品价款的困境。
温馨提示:微信交易不轻信朋友圈晒图
黄埔区法院法官表示,无论微店还是个人代购,都是借助熟人进行营销,依赖朋友圈扩大自身影响力,这种交易模式较为私密,商品的真伪难以鉴别,商品的
❷ 进行微信交易时请警惕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风险,多对比多询问,不轻易相信朋友圈的晒图;
❸ 在支付环节尽量选择第三方平台,如闲鱼等,收货后再付款,避免钱货两空;
❹ 收货后保留购物小票、发票、物流信息等证据。
广州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