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长远新思想引领新发展
塔源镇(场)1958年筹建,1965年建成投产,1987年设置镇,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是新林林业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也是林业开发建设时期闻名全国的“采育用”统筹作业法发源地,所创造的“站在排头不让、扛着红旗不放”的新林精神是大兴安岭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面停伐的冲击,如何让老林区焕发新活力,使塔源更好融入大兴安岭和全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局,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是摆在镇(场)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反复调研和征求意见,姚文乔认为,塔源的根基在生态,优势也在生态。姚文乔结合塔源发展实际提出了“保生态、兴产业、促改革、强管理、惠民生”的发展思路,为实现兴企、富民、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生态筑牢兴安绿色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停伐后,大兴安岭生态地位愈发突出,基层镇(场)的工作重点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彻底转变。作为镇(场)长,姚文乔带领塔源镇(场)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肩负起维护一方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
2018年出动车辆65台次,人员210人次,开展资源专项检查,有效杜绝了各类资源案件的发生;完成补植补造任务3049.8亩,景观廊道人工造林54.42亩,栽植樟松大苗7500余株,中幼林抚育4249.43公顷,病虫鼠害监测23万亩,其中鼠害防治3100亩。
姚文乔以保护家园为已任,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在区内和外援火扑救任务中表现出色,荣获2018年度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河长制实施后,巡河和开展沿河环境治理已是他工作的常态,他建立了区域内12条河流“河长制”管理体系,落实了具体责任人,每年的清河行动为塔源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域治理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发展打造地方经济重镇
为加快林区林业转型步伐,大兴安岭地委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和管护区经济,塔源的经济转型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姚文乔以“一路带沿线”的管护区经济发展模式,抓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利契机,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多方联系、整合资源,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70年代深入塔源考察为背景,建成总面积220平方米的华罗庚林业情怀纪念馆,生动还原了华老1975年在塔源林场考察林业生产中应用优选法、统筹法时的场景,弘扬了战严寒、破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激发了新时代的青年人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创业精神。在创意文化产业上,姚文乔大力推动塔源老树根根艺有限公司建设,推广+根艺产品”业务,使这家由职工自发成立的创业组织,一步步发展为民营企业,注册了“特和尼”商标,产品远销哈尔滨、大连、天津等地,已是深圳文博会、哈洽会等各类展会上的常客,不仅成为新林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头雁”,还获评黑龙江省文化创作优秀群体,成为大兴安岭当地小有名气的明星企业。在绿色食品领域,姚文乔将招商引资与盘活企业固定资产相结合,成功引进了偃松籽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300万元。企业的入驻,解决了林场50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塔源镇(场)的管护区经济呈现出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喜人之势。
惠民生建设和谐幸福新城
作为出生在大兴安岭这片热土上的75后“林二代”,姚文乔对家乡有着最朴素的感恩情怀,为林区百姓踏踏实实做点实事,是他作为镇(场)长始终如一的追求,这份真诚和感恩也融汇在实践中。2017年以来,塔源镇全面推进了营防一体化工作,明确固定人员,理顺身份关系,理清工资渠道,实现了一支队伍、两项职能、队伍稳定、收入保障的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有不同重点工作。职工绩效工资、职工工会福利待遇、营林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姚文乔同志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两节”期间走访慰问贫困户、困难职工、老党员32人,发放慰问金及物品16000元;为7户因学致贫困难家庭申请金秋助学资金14000元。每逢“两节”,姚文乔都组织社区党员包饺子,邀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户等特殊群体到社区共聚晚餐,老百姓激动地说,姚镇长真是我们的“贴心人”。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他组织成立了群众秧歌队,举办了文艺汇演、乒乓球、棋牌赛等活动,为小镇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了提升百姓居住环境,他以城镇绿化、香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为契机,组织职工栽种花卉2万株,摆放花箱50个;将主街人行道、文化广场整体建设升级,铺步道砖1600平方米;楼区硬化路面4700平方米、楼区新建车棚450平方米、楼区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购置环保垃圾箱100个,安装多功能庭院照明灯14盏,安装路灯130盏,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用一位退休老干部的话说,姚镇长真是我们的好当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