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有茶,有好茶”,这是泰安茶产业工
6年不懈努力
“泰山茶”回归泰山
泰山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泰山周边茶树始种于宋代,明清均有种植记载。上世纪50-60年代的“南茶北引”工程,使泰山周边区域成为山东省三个优势茶产区之一。
然而由于台湾某企业早已注册“泰山”茶叶商标,泰山茶一直不能名正言顺地使用“泰山”牌商标。2012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依据《商标法》有关规定,对台湾某企业持有的“泰山茶”注册商标予以撤销。泰安市市场监管部门抓住契机,立即启动“泰山茶”地理标志商标材料整理及申报工作,全力推进“泰山茶”商标回归。
2017年以来,泰安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专班,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充分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和依据线索,主要负责同志带领相关人员先后多次到商标局争取汇报,于2018年3月再次向商标局提出申请,终于在今年3月20日通过了初审公告,并经过三个月的异议期,于6月20日正式注册成功。
泰山茶产业有了火车头
乡村振兴乘“泰山茶”全速前进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这‘泰山茶’商标就是我们的车头,有了它,我们泰山的茶叶才能真正的走出去。”山东泰山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祥说。他告诉
“泰山茶”商标的回归,不止是茶企高兴,茶农也受益不浅。王兆祥的公司建设于2013年,为了更好的带动周边茶农的积极性,他将公司茶园的420个大棚返包给100多个村民,并且不收承包费,还免费提供物资和技术,村民只负责种植管理,到采摘季,公司再统一收购。返包以后,村民平均收入由每年2—2.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年4—5.6万元。“近些年鲜茶收购价格一直在上涨,茶农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随着今年‘泰山茶’商标的回归,茶农们的收入还将会进一步提升。”王兆祥说。
无独有偶,位于泰山景区大津口乡的津青茶业有限公司也在用行动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津青茶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生产模式,形成了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现在津青茶业承包了120亩有机茶园,所在有合作社170多户有400多亩茶园。“现在公司的这120亩茶园就像是‘实验田’,在这些茶园里获得的一些好的方法会向合作社的400多亩地推广。”津青茶业负责人邢传艳说。不仅如此,公司还给合作社茶农免费发放有机肥料。现在茶农一亩地的收入在18000元左右,远远高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
首批21家茶企获授权
泰山茶进入品牌保护与建设阶段
“‘泰山茶’商标不是说你想用就能用,而是要达到一定得标准后,经过审核通过后才能授权使用。”泰安市泰山茶叶协会秘书长、泰安市泰山女儿旅游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其峰说。泰安市泰山茶叶协会是泰安市政府委托的“泰山茶”地理标志商标日常管理部门,但是协会本身不能使用“泰山茶”商标,只能授权有资格的相关单位使用。
根据出台的《泰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申请使用泰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的茶叶企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主要需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另一个是应当拥有30亩以上种植基地,或辐射带动茶叶基地100亩以上。据宋秘书长介绍,现在已有21家茶企拿到了“泰山茶”商标使用授权。
“泰山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后,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品牌保护与建设也是至关重要。根据全国茶叶品牌保护的经验,著名茶学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霞提出了三个担心,第一个是外来茶叶冲击,发生外地散茶使用通用包装假冒;第二是本地茶企使用其在外地茶叶基地的茶叶冒充;第三是地方小作坊,生产的茶叶价低、质劣损害品牌公信力。
“‘泰山茶’作为地理标志商标,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更是泰安形象。”泰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京洲说,他表示市场监管局将以“泰山茶”地理标志商标成功注册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品牌强市战略,加强品牌培育、保护和运用,充分发挥品牌在助力创业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践行好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当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