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明末清初人,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在崇祯皇帝和皇太极看来,洪承畴是个值得被重用的人才。在明朝,洪承畴因为剿灭叛军有功,所以一直升职到大将军,在国家危难之际更是临危受命,担任蓟辽总督,直接督管辽东事务,还带着30万大军与清抗战。要知道,洪承畴后来转为替清朝卖命的时候,明朝还未亡国,既然这样,为什么洪承畴要“背弃”崇祯皇帝的信任转投清军呢?对于洪承畴转投清朝的原因,历史上大众对“孝庄色诱”这一说津津乐道。
首先,了解一下孝庄皇后是何许人也。孝庄皇后是皇太极未即位时的侧福晋,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受到专宠、统摄后宫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后来因为其子福临即位才与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
皇太极派范文程游说洪承畴归顺,一开始两人还聊得甚欢,而当谈到归顺一事时,洪承畴态度突然转变,很坚决地拒绝,而就在此刻一阵风吹落灰尘,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下意识的弹掉。这一动作被范文程捕捉到,范文程心想:“洪承畴连自己的衣服都爱惜,难道他会不爱自己的性命吗(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于是就将这件事禀告给皇太极。皇太极反而对洪承畴更生爱才之心,想将他收入麾下,而孝庄主动请缨与洪承畴会谈后,洪承畴归顺,后来不知怎的就有“孝庄色诱劝降”这一说法。
但传言终究是传言,没有得到印证,而且这其中也有很多逻辑不通、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首先,为什么一个皇帝竟会让自己的女人出卖色相去吸引自己欣赏的人,而且还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正能为自己所用?洪承畴虽然是个人才,但也不是事关清王朝生死的人,何必皇太极何必去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再者,孝庄是皇太极的女人,皇太极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女人拱手奉上,这事关的是皇太极的声誉,毕竟对于任何一个男人而言都是侮辱,何况是皇太极这种有野心、心高气傲的人呢?
然后,从后来孝庄的地位来看,倘若这件传闻是真的,一枚给皇帝带了“绿帽”的“棋子”也早该湮灭在历史中,皇太极是不会留着她并给她地位的。而且,孝庄是一个极具政治眼光的女人,私以为将这种龌蹉的想法没有根据直接加在她身上是错误的。
再言,一个会拜倒在女人石榴裙下的人的人品可想而知,就是一颗墙头草,谁有好处就跟随谁,有了前面背主的做法,难保不会背叛皇太极,这种人在皇太极霸业中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时的收服也许给自己的大业埋下更大的隐患。
既然不是孝庄色诱,那么到底为什么要洪承畴投靠清军呢?
有另一种说法是关于洪承畴背弃信义,比权度势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投靠清军。起初,皇太极并没有将汉文化放在眼里,觉得洪承畴的信心已被自己给挫败,毫无威胁可言,结果洪承畴却倔起来不肯降服,可能是洪承畴因为带着30万大军却战败的羞耻感在起作用。最后皇太极放下身段,嘘寒问暖,见其衣服单薄,亲自给他加衣,感动了洪承畴,洪承畴才答应。还有一种传闻则是说洪承畴听到崇祯皇帝已死的传言,自觉明朝已经无力回天,自己也没办法报答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因此才答应皇太极,为清朝效力。这两种说法都相对有它们的合理性,也正是因为都有合理性,加之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记载太少,人们只能凭借有限的资料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人物加以评判,对洪承畴的说法才褒贬不一。
但是,洪承畴到底也是个叛臣,是抹不去的事实,而“孝庄色诱”这桶脏水更是对一个聪慧、极具政治眼光的女子的极大恶意。所谓传言,没有确切的证据是只是传言,而无聊人士用自己低俗的眼光看一个女子的舌灿金莲,可他们的意淫成了谈资时,以讹传讹,侮辱抹黑了一个女子。我想人人都应对历史有一颗敬畏之心,用公正客观的眼光看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