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回,冷子兴在介绍荣国府时曾提过,贾母因“极爱孙女”,才将惜春放在荣府抚养,与迎春探春这些姐妹一处读书识字。
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自贾源和贾演一代,到了惜春迎春一代时,已经过了四代,都快出五服了。如此关系,贾母还能将惜春当亲孙女一般对待,可见贾母确实喜爱女孩子。事实上除了宁荣二府的女孩子,贾母连族内其他女孩子也会另眼相待,譬如贾母八十大寿时,族内的其他媳妇带来女孩贺寿,贾母因见一个叫四姐儿和一个喜鸾的举止行事比别个不同,便异常喜爱,命王熙凤将其留下住几日,并劝别让人委屈了她们。
无论惜春抑或四姐儿和喜鸾,与贾母丝毫都没有血缘关系,却如此得贾母厚待,那作为亲孙女的迎春和探春,自然该更要受宠了。
然而,作为贾母的亲孙女,迎春自嫁入孙家,并在孙家受尽凌辱,贾母都不置一词,置若罔闻,而根据迎春的判词,这个懦弱的二小姐最后生生被丈夫虐死,那时候的贾母大抵更不会去干涉半分。所以,有人要问了,出了名疼爱孙女的贾母,怎么会任由迎春嫁入孙家呢?若当初阻拦一下,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了。其实,贾母何尝不知道迎春嫁入孙家要面临什么?只是有几个缘故,令她选择了闭口不言:
首先,迎春父亲尚在,贾母无权干涉孙女亲事。
贾赦将迎春嫁入孙家,是见其家资富饶,是世家之孙,便满心欢喜择未快婿,然报与贾母后,贾母是“并不十分称意”的,但是因为贾赦是迎春父亲,根据礼规迎春的亲事都得由他操办,贾母最多只能提供下意见,贾母不便干涉太多,所以选择了不出头。
再有,贾赦与贾母的关系一向紧张,作为贾代善的大儿子,荣府的管家权却由二房掌控,不得不让贾赦气恼,为此还曾当众讲了个母亲偏心的笑话,可以说是非常明确的抗议了。更有当初强娶鸳鸯不成,反而加剧了母子关系的紧张程度。贾赦对贾母心中有气,贾母是非常清楚的,这时候本就是该他做的决定,贾母若再插手,不更授他把柄,火上浇油么?
其次,贾赦听不进劝。
知道迎春被许与孙绍祖后,贾政是持反对意见的,只因为孙家并非世家,当初因为有解决不了的事才拜在了贾家门下,然而后来孙家明显忘恩负义,不仅不记得贾家的恩情,孙绍祖还反咬贾家希图他家的富贵,贾政深恶这样的人家,所以极力劝阻,但贾赦却一意孤行,并未听进去,贾政也只能作罢。
再次,贾母迷信儿女之事自有天定
虽然是史侯家的千金小姐,自小成长与优渥的生活环境中,但这并不妨碍贾母骨子里对宿命论的坚信。贾母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好的(根据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所见所闻,似乎也是如此),自己再干涉也没有用,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就好。
最后,便是贾母对迎春并不是很上心
虽然很残酷,但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使贾母对于众儿孙并不能一碗水端平,譬如我们都知道贾母最疼爱“两个玉儿”,并且一心一意都在他们两个身上。而即便有多余的精力,探春也是在迎春之前的。
贾母对迎春并不大用心,甚至可以说不太喜欢这个孙女。
譬如贾母生日,南安太妃要见贾府的小姐,贾母却将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几个叫去,而贾府的小姐仅仅叫去了探春,这已经很明显了。贾母眼里,迎春是上不得高台盘的,为此邢夫人还怄了一肚子气,觉得贾母偏心,到后来还将气撒在了迎春身上,骂其没用,自己娘比赵姨娘强十倍却比不得探春。更有查赌一事,迎春的奶娘首当其冲,众人看在迎春的面子上为其求饶,贾母却不为所动,继续对其严惩,试想如果是其他的小姐,贾母会不会宽容一点呢?当然,也只有迎春这样懦弱的小姐才会让底下的奴才无法无天了。
素日就不受贾母欣赏,不得贾母关心,关键时刻,贾母又怎么会对迎春特别的照顾呢!不惜与儿子恶化关系那种。
以上种种,都是贾母不会干涉迎春婚事的缘故。所以,说到底,因为母亲早逝,自己养成了软弱可欺的性情,父亲又一味高乐,纨绔糊涂,才导致了迎春如此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