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市民收藏见证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 “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展今天在沪开幕

市民收藏见证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 “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展今天在沪开幕

2019-10-23 18:36:05

“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9月21日上午,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群白领用《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红旗飘飘》等歌曲快闪的形式拉开“我爱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实物展”的序幕。展览共展出从市民中征集而来的300余件实物藏品、150幅与天安门的合影及其背后的故事。除了上海市民踊跃参与外,北京及其它省市的市民也踊跃参与进来,用藏品和照片述说着歌中所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情怀。现场,一组组老照片,一件件旧物,勾起了市民的家国情。主办方还将藏品及照片故事集结成册,供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取阅。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北京朝阳区文化馆、上海市收藏协会、文化上海云联合主办,将持续至10月20日。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对于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感。这世上没有一座广场能像天安门广场这样让我崇敬、敬畏。”邮票收藏者、照片提供者王力伟激动不已。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它始建于1417年,高大红墙厚重沧桑,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首仅仅只有四句歌词的儿歌,却传唱了50年,成为几代中国人热爱祖国的启蒙教育歌曲。展览开幕当天,当现场观众和词曲

她找到当年刊登了儿歌的小册子,挨个谱了曲,其中有一首就是她的堂弟金果临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于1970年9月正式刊登,如今她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当她拿着杂志兴奋地说给同事听的时候,同事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却并未听清。这首歌的歌词四易其稿,三年后才正式定稿,1972年2月,发表在《工农兵歌曲》(第一辑)上的歌曲是我们现在传唱开的版本。1972年4月23日,人民

走进展厅,一座宽97厘米,深37厘米,高29厘米的“小号”天安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座以1:118比例精准还原的高仿真纸艺模型,运用传统古建筑的榫卯结构,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天安门风貌,其上的众多“小细节”——城楼上的灯笼、龙凤彩绘,甚至台阶和瓦片数量都与真实场景无异。整个建筑共有斗拱252个,1300余个零件,制作耗时约一年八个月。制作这座模型的是天津工艺美术大师、纸模设计师曹珉。因为没有图纸,他特地找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几番“求教”,终于取得1942年梁思成测绘的图纸复印件。他很珍惜这次创作,“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对我的信任,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希望用纸艺模型这种传统的文化记忆,为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他还多次到天安门现场拍摄取材,记录下城楼的每个设计要点和准确色标,制作过程中,七易其作,误差不超毫米,模型完工后,得到古建专家认可。这也是这座模型制作完成后首次公开亮相。

在展馆的一侧,孩子们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天安门。12岁的小学生姜赏和14岁的中学生钮清越创作的油画,每个用色都很用心。“那红色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拱门是要流向远方的……”创作的过程中也让她们深入了解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沧桑巨变,爱它被暴风雨击打过的土地,也爱它的富饶,它的荣光。而天安门对孩子们而言,人虽未至,心向往之。

展览上,一排排照片墙,从黑白到彩色,一张张天安门前的笑脸,定格了那些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本次展览的源起就是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一批老照片。二十多年前,北京朝阳区文化馆花了十年从朝阳区30多个社区居民家中收集来以天安门为背景的千余张老照片。这些照片集结了不同年代的人关于天安门的记忆。“一开始大家不愿意给,生怕被我们搞丢了,如果丢了天安门的照片就像丢了魂一样。”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说,这些与家人、战友、同学、朋友在天安门前的合影弥足珍贵,有的照片中的人早已各奔东西,还有的已经去世了,留下的照片都是老百姓的珍贵回忆,融入了亲情、友情、爱情和爱国之情,是一生中珍贵的记忆符号。

市民王力伟说,他要

也许在很多市民中间,每天、每年都发生着和王力伟一家同样的故事,郑重、虔诚地去天安门前合影,完成人生中的一个仪式。北京摄影师高源则是这项仪式的见证人。他是照相馆的员工,从1979年开始就在天安门广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拍照,弹指一挥间已经 40载。40年他共拍摄近60万张照片,见证了天安门广场每一个细节的改变,人们着装、习惯、拍照方式的改变,见证了那些来到这里庄严“朝圣”的人们洗把脸、换身衣服、拍个照的每个细节。有人父母拍完了,又带着孩子来找他拍;有人在逝世前从河南步履阑珊地赶到天安门广场来;有女兵们年轻时在天安门前与指导员合过影,多年后带着过世指导员的爱人一起再来合影。他的照片墙中,有学生、警察,有推着轮椅的残疾人、求婚的恋人,有手举哈达的藏族人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是每张照片唯一的共同点。“有机会再来,我还在老地方给您拍照!”他在天安门广场向每位找他拍照的人挥手。

你的生日,我的名字

开幕当天还来了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有的名字叫“国庆”,有的名字叫“建国”。他们的年龄从三十到七十岁,跨越了五十年,他们中有高级教师、人民警察、

而在现场还有不少共和国同龄人,董华兴曾当过兵,退伍后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驻守,见证过尼克松、金正日访华等重大历史事件,“站好岗、放好哨”是他坚守的信条。应汉萍是老三届,曾在上海益丰搪瓷厂工作,曾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也参加过全国妇代会,退休后做过世博工作人员,当过楼组长,如今还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和交通维持志愿者。张富宏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当年上山下乡认识了妻子季红青,结下了上海情缘。从射阳到上海,历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返城,最后,一家三口又重聚在上海浦东。退休后的他忽发“奇想”,决定以指路为“岗位”,发挥余热。近七年来,他约为六万余人次义务指路,被友誉为“最美指路爷叔”。每周一、三、五早上,他7点多就出发,骑上2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外地人最多的上海火车站,在南广场、东南出口外第三棵树下,为来沪的外地人指路。老张“上班”随身背的一个双肩包中装着不少指路用的工具,在上海站义务指路后,他特意买了一张1.8米的大地图,平时就挂在树上。他随身还备着打印好的几十张路线小纸条,分别是到上海各大医院和各大景点和前往郊区的路线,“这是我凭经验拎出来的外地人常

细数七十年光荣与梦想

展览中,更多市民提供了丰富的藏品,用百姓视角探寻中国建设70年的足迹及爱国情怀。

退伍海军军人郭乃兴提供了当年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徽的讨论件——一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正反面图案,另一张是其图案说明,还有一张则是毛主席于9月20日颁发的确定国徽的主席令。文字和日期向我们诉说了那段建国历史。1955年9月27日下午五点,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及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典礼。郭乃兴收集了不少以刘伯承、聂荣臻、徐光达、许世友、陈再道等授衔军官署名的酒会邀请函,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耀时刻。

市民顾文豪提供了一面上世纪60年代的红旗,红旗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红色。据他介绍,以前在上海,只能在福建路旗蓬商店才能买到国旗,要用精细度好的棉布,多重染色,这样使用久了也不会掉色。

市民蔡清生提供了1949年10月1日光明

市民冯胜和王力伟提供了系列纪念邮票。他们将自己收藏的邮票整理成册,分为六个系列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一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系列邮票。这里有新中国的第一套邮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纪念国徽发布邮票,中国第一套妇女主题邮票——1953年发行的“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邮票,纪念“八一”建军节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第一套以宪法为主题发行的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邮票,第一套“广播体操”纪念邮票……二是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这里有悠远绚丽的敦煌壁画,解放初期治理淮河、建设成渝铁路、建成玉门炼油厂、组建国营农场的“建设”邮票等,反映了国家各方面建设成就。三是重大历史事件系列。有土地改革、中苏友好同盟互通条约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等。四是经济建设系列。“北京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开幕纪念”邮票、鞍山钢铁公司的“无缝钢管”及“大型轧钢厂”邮票、1954年“新建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路”的纪念邮票……还有中国保卫世界和平系列和世界名人系列。系列邮票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新中国成立及各方成就的瑰丽画卷。

展出的市民藏品中,有珍贵的老唱片,怀旧的连环画,还有一张张票证、书籍、徽章、海报、火花、门券、瓷像、根雕、瓦片画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旧物件,它们述说着新中国走过的七十年的成就与辉煌。

上一篇:[上海市第21届研支团区域性多校联合培训班开班]

下一篇:[诗佛王维:随遇而安皆有数,红尘来去不是空]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