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是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高僧,后代都把他称为唐僧,同时他也是中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我们都知道他历经了万般的磨难, 自身一人向西行驶,想必路上碰到的困难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吧。
玄奘的父亲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县官,很多人都称赞他父亲为官清廉,玄奘是他父亲的第四个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儒家的经典文化,所以自己的品性形成非常的良好,唐高祖618年,战乱发生的比较频繁,所以玄奘就离开了洛阳,一路上求经问学,讨论许多关于地理等学说的知识,学业也长进了许多,很让人羡慕,在四五年的时间里,通过许多老师的教导,玄奘对一些学说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想要探索一下如何融合北方和南方的学问,所以就自发地想要向西寻找知识,开始了自己的寻找之路。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玄奘都继续的向西行驶,一路上抵达过玉门关,大雪山等多处地方,同时他自己也努力的学习焚文的经典文化,后又到达如今巴基斯坦的境内,学习佛法,继续学习,继续行驶,然后就进入了中印度,在那里历经了十多个国家后,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在那里也得到了优厚的待遇,自己对佛教的见解更加的独到和深刻,五年后又继续向西行驶,悉心研习有关一些佛教的书本,后来又返回自己待了五年的地方与那里面的老师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
可以说在古代,靠着徒步行走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玄奘不辞辛苦的自己走了几万公里的路途,在公元643年,玄奘满载着荣誉启程回国,同时也将许多佛经带回自己的国家,645年到达长安,当时的唐太宗知道他回国的消息后,立即想要接见他,两个人讨论着当年的一些事情,同时也想要劝阻他,不要再继续研究佛教的宗旨,他不想要放弃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成果,没有听从唐太宗的建议,多次想让他还俗,因为当时的社会并不看好佛教的发展,国家经济也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玄奘始终不愿意放弃自己努力辛苦得来的一些知识,努力的保全自己得来的研究成果。
后来玄奘又翻译了多本书籍,内容包括许多地区的地理,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不仅仅只局限于了解本国的历史,在它翻译的书籍中也有许多对中亚南亚等地区的了解和研究,特别是将中国的经典力作传到了天竺,两国也发展了文化,玄奘对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佛教的发展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影视剧中,他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但是出生在古代那个时期,无论是交通还是文化都是比较落后的,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为中国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实在是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