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第三届沈阳创意设计周盛事启幕。当日10时,在沈阳建筑大学新宁科学会堂举行了时长一个半小时的专场报告会,专题报告人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特聘党的十九大报告文化建设部分宣讲人祁述裕。关于文化产业之发展、文化创意之价值、创意设计周对于城市发展之意义等问题,祁述裕在接受多多法务、沈报融媒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特点和趋势:
走向高质量发展
呈现五大特点
社会变迁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转型,同步增长的是文化消费需求。但文化服务业因没有实物形态产出,一度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属于非生产性活动,是“低效率”产业。如今,这种认识正在改变。
2012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14%,祁述裕指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且呈现出集聚发展、数字化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化发展这五个特点。
集聚是前提,其中,构建文化场景包含五个维度:社区、生活文化设施、人群、文化活动、表达的意义和价值。人与表达,永远是文化和发展的核心。祁述裕举例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成立于2011年4月7日,是第一家入驻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孵化器,也是一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厅,其目标是降低早期创业团队的创业成本,搭建创业者互助协作平台。每天,有200人以上的创业群体在车库咖啡聚集,百余支团队在这里寻得投资,草根创业者的乌托邦就这样诞生了。”
数字化是手段,融合是路径,比如发掘非遗技艺的动态体验。“在云南,大理璞真扎染博物馆将周城300余年扎染历史以实物陈列、体验制作等形式呈现出来,让这项非遗技艺与大众走得更近。”张家界有效地将体育+旅游、音乐+旅游、演艺+旅游、娱乐+旅游等结合,生发出景区的综合魅力。“所谓融合,是从关注自然和历史到更多地关注日常,从有限领域到无限空间,由观光到更加注重体验分享……”祁述裕说。
关乎未来,品牌化是必然的趋势。比如,故宫文创产品已达1.1万种,年文创收入超过15亿元;“摩登天空”作为音乐与青年文化碰撞的第一品牌,布局全球,建立起中国和国际接轨的音乐产业结构;文旅领域的品牌化也初见规模,如成都锦里文化街区、青海环湖赛等等。
祁述裕表示,看到并总结成功的文化产业案例,从中找到适合区域特点的业态或模式,城市发展之路,就会因为文化产业的熠熠烁芒被拓宽延展。
文化创意对于城市的意义:是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
祁述裕说,说到城市发展,本质上就是两大驱动力,一是科技,另一个便是文化创意。
2014年,国务院出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阐述文化创意对其他产业的驱动。比如赋予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与机会,为餐饮业提供舒适环境和体验,为制造业赋予更多内涵外延,等等。祁述裕说,总之,文创会通过各种形式为其他产业注入活力和带动作用,是新的动能,而且是不竭的动力。
创意驱动城市有很多实例。比如洛杉矶的星光大道、芝加哥城市广场上的云门以及我国敦煌的“飞天街灯”,文化创意从梦想照进现实,常常会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也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品位。“所以说,文化创意无处不在,小到一个产品,大到城市形象,都与其有关。”祁述裕说,每个城市都需要依随时代和潮流发展而不断转型升级,这个过程必然离不开文化创意。且创意不仅与政府、企业相关,“它是全民的活动,每个人都是创造者,置身其中,为之贡献灵感、思路和努力。”
让创意设计周
发挥更大效能:
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让更多市民
知晓设计价值
祁述裕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创意设计周的举办有必要也有意义,能够积极推动创意在经济发展当中的引领作用。从全国范围来看,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进创意设计周的举办,比如北京、上海、苏州、西安等地,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收效。沈阳已经举办了三届创意设计周,也是正逢其时,“沈阳作为著名省会城市,也是东北重镇,沈阳举办创意设计周对于整个东北的发展、转型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多次来过沈阳的祁述裕,这次是首次参加沈阳创意设计周,除了带来文化产业方面的心得分享,还带来认同与期许,“从创意设计周的举办可以看得到沈阳在文化产业促进方面所下的功夫和决心,令人欣喜。”
如何让创意设计周不流于形式,益于城市,祁述裕认为,要着重提到的一点是要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激发他们的活力。“他们本身是非常具备创新活力的,但往往缺少平台,所以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周的举办,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发展平台。”其次,要加强配套活动的设置。比如举办创新创意大赛;引入东三省其他城市的创意企业参与,与沈阳本土企业形成创意上的互动、配合和竞争;也要让市民看到更多的“创意方向”,得以参与,比如组织学生等群体实地参观,让更多人知道创意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让创意设计周真正发挥实际效力。
沈阳有良好的
发展机遇:
大力推动创意
是不可或缺
的一环
针对沈阳的城市发展,以及如何让这座老工业城市重绽光芒,祁述裕说,首先,传统制造业的升级离不开工业设计,诸如品牌、商标等很多方面,广泛发挥技术与工业设计的结合应用,让这两大动力源更好地协作起来。其次,工业城市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时需有高端服务业的匹配,无疑都需要创意的介入。
“有人说沈阳粗放,我不认同,沈阳也很精致。沈阳历史悠久、高校云集,是交通枢纽,又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这些都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产业转型可发展的领域也很多,就老厂房改造来说,它是城市记忆,但又不能仅作静态保留,要充分发掘其旅游价值,通过设计,把它们变为博物馆、美术馆;就城市元素来说,沈阳故宫、满族服饰等也都有很大的创意潜力空间。”祁述裕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要吸引年轻人才、大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意、创业热情,同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文创企业遍地开花。
多多法务、沈报融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