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很经常接触到一些药品或是药厂,比如说王老吉、陈李济等等,或许有些药厂闻所未闻,但是它的产品却也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而广东,就是一个聚集着众多历史悠久的、国际驰名的药业的风水宝地。
一、王老吉
1、品牌发源
王老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约 1830 年),是由王泽邦所创。
清道光年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为挽救患者,王老吉研制出一种凉茶配方,帮助乡民躲过了天花、疫症等灾难,被清道光皇帝召入皇宫,封为太医院院令。
1828 年,王阿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这便是王老吉药业最原始的雏形。
1840 年,王老吉首创凉茶包,以“前店后坊”的形式,同时出售凉茶粉和凉茶包,方便顾客携带出门远行。
2、品牌发展
1935 年广州王老吉远恒济王远珍,即王泽邦的第四代曾孙,以王老吉榄线葫芦图案在广东省进行商标注册。
1936 年王远珍再注册了“王老吉公孙父子图”商标,而后至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王老吉商标注册证和特种药品营业执照注册人均为王远珍。
1956 年公私合营,王老吉与知名度颇高的嘉宝栈、常炯堂等八家企业合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继续生产正宗王老吉凉茶等产品。这时王老吉凉茶档已遍及广东城乡,凡卖油条煎饼咸香花生的地方,都有王老吉凉茶、凉茶粉出售,“王老吉”逐渐成为广东凉茶的代名词。
1992 年,羊城药业(广药集团王老吉药业公司前身)利用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凉茶配方开创性地生产出盒装王老吉和罐装王老吉凉茶,可谓国内最早的凉茶植物饮料,在华南市场上广受追捧。
1995 年之后,广药集团授权鸿道集团在一定期限内生产经营红色罐装和红色瓶装王老吉,而广药集团则经营盒装王老吉,盒装王老吉已经成为利乐装饮料的第一品牌。
3、招牌药物
王老吉凉茶颗粒、三公仔小儿七星茶颗粒、保济口服液
4、成功经验
①准确的品牌定位
在日益激烈的快消产品市场竞争中,王老吉明确核心价值,与竞争对手区分开,将其定位为预防上火的功能型饮料,并帮其确立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
②准确的市场定位
由于给出“预防上火”的饮料品牌定位,之后分析出它的独特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能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生活。所以红罐王老吉把市场瞄准在吃煎炸、烧烤、火锅、通宵达旦看足球、夏日晒阳光浴一类人及活动上。
二、潘高寿
1、品牌发源
潘高寿的雏形是清朝光绪年间(约公元 1890 年前后),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设立的“长春洞”药铺。20 年代初,广州起义爆发,长春洞药铺毁于战火。潘氏改在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设店,重新营业。
辛亥革命后,由于西医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长春洞潘高寿蜡丸营业额一落千丈。后潘郁生研制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并采用了画像商标、报章宣传,贴街招等新颖的宣传手段打响了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的名声,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治咳药,并行销省港澳以及台湾等地。
2、品牌发展
①抗战时期
由潘郁生独资经营,以潘高寿药行取代长春洞,并淘汰祖业经营的蜡丸,专营川贝枇杷露,又在杉木栏路开新店铺以扩大生产。1948—1949 年间,潘高寿药行发展到鼎盛时期,潘钮生除在香港设厂外,还在台湾、澳门设点经营。
②合营时期
1956 年实行公私合营,潘高寿药行与生产止咳枇杷露、止痛散、济众水的大同成药社和生产白萝仙咳水及丹杜莲皮肤水的中华成药社合并,组成“公私合营潘高寿联合制药厂”,生产以各合并厂原有的止咳糖浆为主,将川贝枇杷露作为主体产品,保持了原“潘高寿”的传统特色,其它外用药则调出划归其他厂生产。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了原厂名,改为“广州中药七厂”,且一度命名为“中药七连”。1974 年中药总厂撤销,并入市医药工业公司。直到 1981 年才恢复广州潘高寿药厂名。
④改革开放后
潘高寿以重点开发治咳药物系列为主,同时多品种、多剂型地发展其它治疗药物。针对小孩、老人等不同对象,热咳、寒咳等不同症状,高低等不同档次,从单一产品向治咳药物系列方向发展,先后推出了全国首创的驱风镇咳、除痰散结的蛇胆川贝液和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的蛇胆川贝枇杷膏。
在积极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对于老牌产品川贝枇杷露,亦在组方上研究改进,使药料的配伍上更趋合理,工艺上亦不断改进。针对川贝的特性,将传统的水煮法改为酒提的方法,制成川贝流浸膏,使有效成份充分释出,然后以半制品的形式加入药液,使治咳疗效更加显著。
目前潘高寿已发展为中国中药工业企业 50 强之列。产品结构向着多元化发展,现生产有糖浆、煎膏、胶囊、颗粒、合剂等五大剂型,100 多个品种,产品畅销海内外。
3、招牌药物
蛇胆川贝枇杷膏、蜜炼川贝枇杷膏、川贝流浸膏
4、成功因素
①因地制宜开发新产品。
南方气候炎热多雨且多乍暖乍寒天气发明出川贝枇杷露,行销至今。
②中西结合,实现国药的发展。
为使川贝枇杷露耐久存放,吸取了西药制剂方法,加进了苯甲酸等作防腐剂。
③树立品牌影响力
以父亲潘百世的真像和自己的画像为商标,并特意在自己的像旁注明潘四俶创制(潘郁生又名潘四俶),印成精致的包装盒,使人容易辨认。此外,潘还通过报章广作宣传,到处贴街招,还经常写些奇文怪论在报上发表,引起社会人士注意。
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针对川贝的特性,将传统的水煮法改为酒提的方法,制成川贝流浸膏,使有效成份充分释出,然后以半制品的形式加入药液,使治咳疗效更加显著。
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潘高寿以重点开发治咳药物系列为主,同时多品种、多剂型地发展其它治疗药物。针对小孩、老人等不同对象,热咳、寒咳等不同症状,高低等不同档次,从单一产品向治咳药物系列方向发展。
三、陈李济
1、品牌发源
陈李济可以说是广东中药药厂最古老的老字号,该药厂创办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有近400 年的历史,是南海九江河清人陈体全及南海西樵太平李村人李升佐共同创办的,厂名用两人的姓,取名“陈李济”。
民国初年陈李济药厂便以“杏仁堂”三字组成盾形图案作为该厂商标,后来业务蒸蒸日上,在上海、香港、新加坡设有分店。
2、品牌发展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商标法,陈李济注册“杏和堂”商标,并以“杏仁堂”三字组成盾形图案作为该厂商标,沿用至今。
1922 年-1942 年期间,陈李济在港澳设支行,并发展对南洋群岛的业务。
1954 年,公私合营时期,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伟氏、冯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斋等七家药厂,一家甘泉药社,一家大生合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1981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工艺作为文化遗产拍成记录片,向世界推广。
1993 年,陈李济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1 年 “陈李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3、招牌药物
舒筋健腰丸、乌鸡白凤丸、活络止痛丸、昆仙胶囊
4、成功经验
①敢于用现代检测标准检测产品质量。
目前,已使用先进的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精确的微克级限量检测,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有效。将该厂名牌产品“壮腰健肾丸”应用到基因库的水平上进行研究,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该产品抗氧化、抗衰老的优良疗效。
②敢于创新
在新产品研制上,陈李济人十年磨一剑,终于攻克了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纯中药制剂“昆仙胶囊”。如今,“昆仙胶囊”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第一批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种子产品”。这是中华医药对世界的又一贡献。
③勇于承担宏扬中医中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为了完整保留中药的制药历史,陈李济人自筹近千万资金建成岭南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开馆以来,深受中外人士好评,令陈李济这民族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④善于继承“济世”精神,与时共进建和谐。
陈李济人给予“济世”以新的内涵。他们持之以恒地开展送医送药、慰问、讲座等公益活动。在西藏最偏远的墨脱,可以见到他们的赠药,在贫困山区、在街头闹市,都可以见到他们义诊的身影。
四、敬修堂
1、品牌发源
清朝乾隆年间(1790 年前后),浙江慈溪商人钱树田,经常从宁波贩运丝绸到广州,因为他又是个儒医,自制丸散膏药,对沿途病患者施医赠药。有一年,他用"回春丹"治好了一巨商的儿子,巨商感激他救子之恩,出资助其开办药厂,1790 年,敬修堂钱树田中药厂在广州城南门挂牌营业,开始了自制丸、散、膏、丹,开始了悬壶济世的光辉历程。至清道光年间,已成为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的小型中成药厂。
2、品牌发展
从创业到 1956 年公私合营前的 160 多年中,敬修堂始终是小手工作坊,没有大的发展。
1956 年后,以敬修堂钱树田中药厂为基点,并入万灵中药厂等 8 家私营企业和万灵堂中药厂、张安昌中药厂、邓可安佐寿堂药店、黄贞庵药局等八家 私营企业和邓俊庭、岐芝堂等 14 家个体药业,组成了颇具规模的"公私合营敬修堂联合制药厂",统一在"园田牌"商标下的产品济济一堂。
1992 年底,转制为股份制企业,生产品种有 114 个,8 大剂型,著名产品有追风透骨丸,中风回春丸,清热消炎宁,化痔栓等。
1994 年,敬修堂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制药工业企业前 10 名。
1996 年通过澳大利亚 TGA 认证,1998 年又在广东省中成药企业中率先通过国家 GMP 认证。敬修堂以卓著的信誉和雄厚的实力,成为广州药业上市公司的发起人之一。
3、招牌药物
跌打万花油、逍遥丸、麝香跌打风湿膏
4、成功经验
①敬修堂高度重视新产品的开发。
全公司 600 多名员工中各类技术人员占 30%,现能生产 11 个剂型 140 多个品种,产品疗效卓著, 远销海内外,久享盛誉。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追风透骨丸、中风回春丸、清热消炎宁、化痔栓、跌打万花油等名闻遐迩。
②引入现代营销理念,从传统的销售观念转向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营销策划,加强产品终端推广的力度,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健络,如今企络已遍布国内外。
③敬修堂推行了“外扩内强”的经营战略,对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企业品牌效应;对内强化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