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襄阳
历时17天,行程近5000公里。
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
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奔波在路上。
一路上,襄阳
用镜头定格一个个美丽的瞬间……
神农架遇险
北纬31°线穿越的地带是一个神秘地带,神农架林区就位于这个神秘地带上。在这里,会有什么奇遇,谁也无法想象。
8月21日,襄阳
在护林员的带领下,摄像
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从山上传来一个人痛苦的哀嚎声,紧接着是几个人惊恐的喊叫……
怎么了?难道发生了不测?
山下的人大声询问,山上却没有回应。就在大家准备冲上去查看时,肖雨蒙一手提着相机,一手提着裤腿往山下跑,狼狈样儿令人忍俊不禁。
肖雨蒙
气喘吁吁地到了山下,肖雨蒙丢下相机就查看自己的腿,“我们被蜜蜂蜇了。”他把裤腿撸到大腿根部,拼命地挤被蜇之处。
李兴会赶紧上前帮忙,发现他两处被蜇的地方已经出血。“我的大腿至少有5个地方被蜇了。”肖雨蒙疼得直咧嘴。
季谦
此时,季谦又拿着三脚架和相机冲了下来。除了腿部,季谦左手被蜇的部位肿得老高。于是,现场又是一阵忙乱。
据当地人讲,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很小的蜜蜂,叫裤裆蜂,专门从裤腿钻到大腿上蜇人,非常疼痛。听到这话,穿裙子的李玉娴庆幸地说:“幸亏我还没有来得及上去,不然可惨了!”
裤裆蜂
虽然被蜇的地方被处理了,但因部位较多,肖雨蒙、季谦走路受到影响,他们怪异的走路样子,让人又好笑又心疼。
护林队员说,被蜜蜂蜇是小事,现在森林保护得越来越好,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我们巡山时多次遇到黑熊、野猪、毒蛇等。”
可见,一切美好生活的背后都有人在艰辛付出,甚至是流血牺牲!
传承老手艺
一路下来,有很多让采访团难忘的人和事儿,“95后”女孩彭佩珊就是其中之一。
彭佩珊是神农架林区的一名普通农家女孩。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当地报社,成为一名新闻从业者。然而,她不安于稳定,心中燃烧着一团创业的火焰。
小彭的外婆做腌菜在当地十分有名。在她的味觉记忆中,总抹不去外婆的味道。然而,随着年岁渐大,外婆的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们只有享受美食的嘴巴,而没有制造美食的能力。”小彭说,“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会做、愿意做了,我很害怕有一天再也不能吃到这个味道,所以我得学。”
打定主意后,小彭辞去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说服外婆,学习制作手工腌菜。
万事开头难。从选材料到切工再到手法,小彭一点一点地跟外婆学习,光练习切白菜就用了半个月。
最开始,为了接一个单子,小彭四处奔波,好不容易有了订单,又要自己生产。初期,她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
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要,小彭常常在山上四处奔波,只为做出最具神农架特色的味道。比如,为了做出最好的花椒油,她跑进深山,高价收购花椒籽。
材料有了保证后,小彭又努力掌握技术要领,在生产中不断摸索,对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研发各类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良好口碑,小彭的订单慢慢多了起来,她还聘请了12名员工,其中残疾人2名、大学生1名、无职业妇女9名。
为了做出品牌和影响力,小彭为自己的手工腌菜注册了商标“彭阿佩”。
2018年,小彭的手工腌菜实现营业收入40多万元。该项目还获得神农架林区2018年度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第一名,在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和松柏镇设立了实体店,产品还入驻了神农架林区林特产品中心。
特殊护航人
一路上,除了受访者留给大家的感动,还有采访团成员带来的温暖。
此次采访活动,采访团共有两辆车,每辆车一名师傅,他们是卜学俊和郭德军。
这两人均年过五旬,一路上,他们紧握手中方向盘,为采访团护航。
出发的第一天,目的地是陕西汉中,下午3点出发,一直到晚上11点才到达,从白天走到黑夜,两位师傅一句累也没有叫过。
每天的日程安排,从早上6点半开始,直至深夜,从来没有午休。马不停蹄、人不歇息的节奏,就连年轻同志都苦不堪言,但两位师傅从没有抱怨。为了大家的安全,他们两人每次都是提前离开饭桌,找空眯上一会儿,养点精神再出发。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数百公里的行程中,当大家困极而睡的时候,两位师傅却更加集中精神,甚至用上了提神湿巾,喝上了功能性饮料,向来不抽烟的卜师傅,下车也开始抽起烟来。
因为有他们护航,全程采访得以圆满结束。而这一切,采访团的每一位成员都看在眼里、暖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