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分不清《三国演义》的“州牧”、“刺史”和“太守”等官职,于是提问:哪个官职更大?
单从本义而言,“牧”是管理人民的意思,“州牧”就是指一州之长,“刺史”则是监察御史之意,“太守”则是一郡之最高长官,东汉末年开始,地方行政制度开始州郡县三级,所以作为州一级长官,州牧和州刺史的官职当然比郡太守更大。
而州牧与州刺史都属于州一级长官,三国时期两种官职并存,那么究竟哪个官职更高呢?
这或许要从秦末汉初说起,当时采用郡县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西汉武帝开始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注意这个时候“刺史”开始出现,其职权是“监察”郡一级官员,虽不是一级行政长官,也无固定治所,却也不受丞相的制约,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地位却在郡国之上。
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十二月,“罢部刺史,更置州牧”,“州牧”这个官职登上历史舞台,其俸禄也由原刺史的六百石提高到二千石,西汉哀帝“州牧”与“刺史”的名称曾几度变更,但都只是监察官。
王莽称帝时期,又将“州刺史”改称“州牧”,加封将军,并给予统军作战的权力,从此,州牧开始成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其原本的地方监察职权转为牧副监所行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又将“州牧”再改为“刺史”,但各有驻地,其俸禄也仍旧是二千石。东灵帝中平五年,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并自请充任交州牧,后来又改请为益州牧,至此,广义的三国时期开始有了“州牧”,其实际已为一州军政长吏、太守的上级,而州郡两级制也随之形成。
但此时“州刺史”的官职并未消失,而是与“州牧”并存,各割据势力诸侯也大都担任过州刺史或州牧的官职,但一般认为“州牧”要高于“州刺史”,最直接的证据是陶谦,《三国志》原文如下:
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剌史,击黄巾,破走之。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闲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从中可以看到陶谦是由徐州剌史迁徐州牧的,也就是说“州牧”的权限是大于“州刺史”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三国时期的官职对比,从高到低大体上是“州牧”、“州刺史”、“太守”,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曹魏地方官制中,内地诸州刺史并不加将军号、无节,也就是“单车刺史”,其地位仅与河南尹相当,而有些太守加了将军号地位也应按将军品位而定。
关于“州牧”、“刺史”和“太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