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小石榴做成大产业 县委书记喜当“推销员”火遍网络
2019-10-23 18:39:35
关键字:丹江口商标注册
“淅川石榴,色鲜、子多、口味好,欢迎各界朋友来品尝!”10月12日,河南省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在老城镇豫淅红软籽石榴产业扶贫基地喜滋滋的向客商推荐淅川县软籽石榴。上卖石榴不是第一次了,数日前卖石榴的视频已络,“淅川的软籽石榴,‘喝’的是丹江口水库的天然纯净水,‘吃’的是原生态有机肥……”也成了淅川当地民众争相传说的话语。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集山区、库区、边缘区、移民区和贫困区于一体,肩负着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两大政治任务。为服务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淅川累计淹没国土面积506平方公里,先后动迁移民36.7万人,淹没肥沃良田42万亩,关停380多家工矿企业,拆除水箱5万多箱、禁养区养殖场500多个,关停矿山120多个。保水质,生态“绿线”必须保;促民富,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门槛限制。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成了淅川发展“菜单”上的优选项。近年来,淅川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产业作为结合点和突破口,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有机化发展、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了以软籽石榴为主导、杏李和薄壳核桃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水源区绿色崛起、转型跨越的新路子。“把软籽石榴作为我们的主导产业,既有天然的优越条件,又有独特的市场优势。”卢捍卫介绍。软籽石榴喜光,较耐瘠薄和干旱,坐果率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淅川属南北过渡性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种植石榴已有1000多年历史,因其籽粒红色,被称为“淅川红石榴”;另外,淅川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和核心水源区,环保要求远高于其他地方。好山好水育好果。适宜的维度、充足的光照,加上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优质水源,淅川的软籽石榴果形、果色、果肉俱佳,出汁率达91.4%,含糖量14.5%左右。近年来,淅川县委、政府按照“一县一业”的工作思路,把软籽石榴作为重点扶贫产业和富民支柱产业来抓,整个产业呈现出良好态势。加大扶持力度。高标准编制了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软籽石榴为淅川县主导生态发展产业,先后出台《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水果产业补贴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土地流转、种植、技术、资金到加工、市场、品牌,基本实现支持全覆盖,保障软籽石榴等产业发展需求。成立淅川县软籽石榴产业协会,并逐步发挥其诚信、自律、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市场竞争合力,吸引河南仁和康源、豫淅红、丹圣源、丹亚湖、南阳果然出色等60余家专业公司落户淅川。加强科技协作。成立专门的产业办公室,建立林业络、专家服务平台,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取技术一系列“组合拳”使淅川软籽石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县软籽石榴总种植面积近5万亩,产果量预计达270万斤,千亩以上基地8个,500亩以下大户46个,通过地租、劳务、分红等方式,实现产业带贫4300余户。除了软籽石榴,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保姆式”的服务也刺激了淅川杏李、黄金梨等生态产业的高品质发展,丹江鱼、大闸蟹、小龙虾、白玉蜗牛等优质农产品已进入城市餐桌。近年来,该县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扶持农民合作社1152个,创建家庭农场916家,林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0多万亩,林下作物套种面积达到50%左右,全县贫困户80%以上的收入来自扶贫产业,1/3以上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来源:中 上一篇:[旅游名城惊世界]
下一篇:[开亚马逊店铺一定要知道以下几点,否则就是浪费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