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请一组人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土耳其的人口超过3500万吗?
你猜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
再请另一组人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土耳其的人口超过1亿吗?
你猜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
结果很有趣,人们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往往都会受到第一个问题的影响,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随着第一个问题的数字增大而增大。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这就是“沉锚效应”。
而“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关羽战败后,""降汉不降曹"",进入曹操麾下。对关羽青睐有加的曹操偶与关羽论及天下英雄,关羽说自己的三弟张飞: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及至曹操在荆州击败刘备欲追而歼之,在当阳遭遇张飞时,我们看罗贯中的精彩描述: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起望西奔走。这里,曹操便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落入了""沉锚效应""的怪圈。
首先,对关羽的钟爱导致他对关羽的话不加分析地接受,其次,关羽勇武绝伦都激赞张飞,这两个先入的条件直接左右了曹操的判断,决定了他的行动。多智、多诈、多疑如曹丞相,尚且如此,足见""沉锚效应""之威力。
很多家长可能会头疼小孩子吃饭的时候非常挑食,比如说遇到他不喜欢吃的蔬菜时,你不要问他:
“你吃不吃青菜?”
或者说:“你必须吃青菜!
”你可以试着这么问:“你吃几口青菜?”、
“你要喝这种口味还是那种口味的牛奶?”、
“你早餐打算吃一个包子还是两个包子?”
给他限定一个范围,当然也会有说“我都不要的。”但大多数人都会受“沉锚效应”的影响从限定范围中做出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在商业谈判中,先狮子大开口打高对方心里预期,再提合理要求,成功率会大大提高,所谓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
要想避开这些“沉锚效应”的陷阱,要先有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不轻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多收集信息,不被第一信息所影响,打破设有的条框束缚。
那么,在教学中呢,教师对于这种“沉锚效应”既要加以利用,又要进行预防。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先试着给他相同类型但相对简单的题目做,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
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比如作文,我常常锻炼学生们的开放性思维,不希望他们被固有思维限定住了,如果总是依赖范文中的经典选材,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