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昌县向塘镇剑霞村是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西省文明村”“南昌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于一体的示范村。走在村里,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一字排开,入眼是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的“软弱涣散村”。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说,多亏了他们的村支书——刘伟平。
刘伟平,农民出身,从打工仔做起,而后创办起了品牌餐饮公司,成为身家过亿的企业家。
“我是剑霞人,我的根在剑霞。做生意挣大钱只是我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带动乡亲们致富,让家乡变得更美,才能真正实现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2012年,刘伟平带着对家乡的满腔热爱和一腔赤诚,毅然回到剑霞村,担起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决心用自己的经验和干劲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立志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真抓实干解难题
上任的第一天,刘伟平到各户村民家走访,和他们拉起家常:“有什么困难是需要我解决的吗?”村民们纷纷直言,村里唯一的小学剑霞小学年久失修,孩子们在那里里读书太危险。刘伟平当即表示,“老师不能安下心来教学,学生不能安下心来读书,那这个地方谈什么幸福指数”。他开始四处“跑”资金,一边请求上级政府补充资金,一边拜访在外经商的乡贤。刘伟平上任4个多月后,村小学开始重建,用了不到1年时间,新学校即交付使用。
校舍重建后,刘伟平马不停蹄,修路、水利改造、村貌整治……积极推进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绿色产业闯新路
以往,向塘镇剑霞村村民都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业,吃饭穿衣不愁,但收入总也上不去。“改变面貌,必须有经济基础。”刘伟平琢磨着怎么才能带领全村一起富。
在南昌县周边,向塘镇梨瓜名气很大,刘伟平抓住村里这个优势,申请注册了“向塘”瓜果蔬菜商标。
剑霞村河口自然村村民刘春如家里原有4亩5分地,注册了商标后,夫妻俩又租了7亩地,开始搞果蔬种植,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蔬菜,当年就有六七万元收入,去年夫妻俩还在县城按揭买了套房子。
“我家种了十多年梨瓜,以前都自己卖,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万把块钱。”刘春如说,自从刘伟平书记注册了商标,有人专程到村里收购,村里种的梨瓜直接进入超市,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
在刘伟平的推动下,剑霞村又成立了3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把村民种植的瓜果蔬菜收集起来包装加工后出售,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3家公司解决了剑霞村600多剩余劳动力,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9800余元提高到现在的17000余元;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之前的零收入,增长到现在的每年3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乡村旅游综合示范村。”刘伟平表示,剑霞村数百年前是个人文鼎盛、远近闻名“相国村”,未来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古村千年文化传承下去。
民主治村奏和谐
在处理村级事务中,刘伟平充分推行民主治村。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把知情权、监督权交给村民。村务不仅公开,还先后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小组协商民主理事会”。让村民事前参与、事中事后监督,保障了群众当家作主。
“我可以参与村里所有重大决策,不仅可以提出意见建议,也可以否决。村里的资金、财务账,都是透明的,随时可以查到。”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老刘说。
带好班子为乡亲
刘伟平办公室的柜子里,整整齐齐存放着10多本工作笔记,里面详细地记载着村里这几年的发展情况,要给村民办的事,解决到了哪一步,项目的推进情况。村里的工作庞杂而繁琐,大到家乡建设,小到邻里纠纷,刘伟平都认真做好记录。
据村民介绍,村里每户都有一张干群联系卡,上面注明了全体村干部的姓名和手机号,并写有一行字“一切为百姓服务,有困难随时电话联系。”这张卡,被村民形象的称为“群众110”。
每当提起村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如今的剑霞村,清水悠悠,瓜果满地,百姓喜乐。( 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