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脱贫作为我省5个专项脱贫方案之一,在扶贫日到来之际,
铺设线路、机井灌溉、空调降温、冷库储藏……“多亏了充足的电,今年俺们村里果子不仅没坏,还卖出了好价钱。”10月14日,刘文祥村书记梁留恩高兴地说。
梁留恩所在的刘文祥村曾是叶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35户有112户是贫困户。该村由于地处山区,交通闭塞,电力供应也时常不足,村民以种粮为生,收入寥寥无几。
2015年与平顶山供电公司开展结对帮扶以来,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硬化入村道路、改造、修建光伏电站等,刘文祥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改造和光伏电站的建设,该村不断扩大黑李、油桃种植面积。截至2018年9月,全村共有桃李果林3600余亩,年产黑李、油桃1800吨,年销售收入54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达到5600元,林果业已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并助力该村于去年底实现脱贫。
刘文祥村只是我省电力系统助力全省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共派出驻村第一书记203名、驻村工作队员374人。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系统定点扶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491户、50845人,已脱贫12233户、43197人,脱贫人口占比85%。
在南召县马市坪乡方冲村,一条5.5公里长的山路如玉带般挥舞,不仅了拉近了方冲与外界的距离,更开启了该村致富发展的新路子。在南阳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李建鹏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光伏发发电、开设红薯粉条加工厂、发展养殖业等,方冲村产业从无到有,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前来不来电全看心情,现在是电闸一开动力十足”。村民们对于脱贫致富信心十足。
通过一根根支架,光伏板平铺于地面七八米之上,远远望去犹如悬空一般。在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山间一处高架光伏发电站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全省第一座高架高效光伏电站,不仅不破坏生态植被,发电效率还高于普通光伏电站10%。”省电力公司驻娘娘庙村第一书记雷军伟告诉
如果说电力保障是基础,那么发展产业则是关键升级改造的同时,娘娘庙村以产业促发展,带动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壮大玉兰苗木传统产业、投资300万元建成制衣扶贫车间、光伏扶贫发电、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万元。
特别是针对该村玉兰苗木传统产业,第一书记按照+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2016年成立三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和苗木管理委员会,实现对贫困户全覆盖;注册“皇后玉兰娘娘”商标,建站,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四年来销售玉兰苗木2000余万元。截至去年底,该村134户贫困户已脱贫113户,贫困发生率降至1.6%,已实现脱贫摘帽。
电力扶贫,不仅要照明生活,更要“电”亮致富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做好娘娘玉兰和娘娘庙乡村旅游的品牌宣传;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设旅游通道、水产养殖、开发漂流……谈及下一步的打算,雷军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