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晚上,约上三五好友,找一家烤串店,边撸串边看世界杯,大概是这个夏日最好的享受吧。但是当你在冰啤+烤串吃得无比惬意的时候可曾想过,烤串能做到年销售4亿吗?真的有人这么想了,也这么做了。
宋吉2008年开了第一家烤串店——很久以前,6年时间,从最初的6万元原始资金,发展到年业绩4亿,估值6亿,暴涨1万倍。
同样卖烤串,有的开始是路边摊、小店,卖了几年还是路边摊、小店,而宋吉和他的“很久以前”却已经成为餐饮业的一家巨无霸,他是凭什么做到的?
创业只为“出人头地”
创业者在讲到创业初衷的时候总会讲到“情怀”“理想”之类的字眼,但是宋吉没有,在他这,创业的目的简单而纯粹,“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2008年,24岁的宋吉带着梦想和兜里的几百块钱,只身来到了北京闯荡。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残酷的现实,很快让他明白,先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找了一份度假村服务员的工作,开始漫长的创业等待。与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筹备,不放过任何机会,寻找心目中的好项目。
那年回老家探亲,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内蒙古一家小烤串店看到了一台新奇的设备。那是一台自动烤串机,只要把烤串放进凹槽,齿轮会带动烤串自动旋转。宋吉眼睛一亮,心里说,我想要的就是这个!
当时,宋吉身边所有的家当,是靠打工辛辛苦苦攒起来的三万元,经过多次的选址,终于在北京昌平找到了一个小铺面。
一算下来,开店怎么也得要六万元,由于资金没有那么多,就找身边的朋友借了三万,凑够了六万元,第一家“很久以前”终于开张了。但是开业的第二天就关门了。
“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餐饮业,很多细节没有想到,PVC管道被高温烤得快要烧起来,为了安全考虑,关门重新整修了一翻。”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当时店面押一付一的形式让宋吉觉得自己是捡到了“便宜”,但是开张一个多月,才知道那地方很快就要拆迁了。
幸运的是,命运总是会眷顾时刻准备的人,第一家店生意非常红火,在拆迁以前,已经收回了投资,还小小地赚了一笔。
“很久以前”第一家门店
宋吉说,当时一开店就去进行了商标注册,当“很久以前”这个商标顺利地注册下来之后,强烈的第六感预感到,“很久以前”一定能够成功。
烧烤界里的一股清流
很久以前的全称是“很久以前羊肉串”,但之前,它还叫“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
2017年4月6日,头上有“羊角”,浑身是“羊毛”,身上写着“很久以前羊肉串”的大巴车,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北京、上海、郑州街头。呆萌造型被路人拍上,迅速成为当天的微博热点。
这是很久以前为此次改名做的营销策划。但是回看改名的过程,远没有这场活动看起来那么欢喜。事实上,2016年,是这家开了8年的烧烤店最艰难的时候。很久以前创办于2008年,在2013年烧烤品牌大爆发之际脱颖而出。
看上去,这是门人人都可以做的生意。不过,别人家的烧烤店,是“大排档、光膀子、大蒲扇”,环境简陋,经常踩在灰色地带,比如卫生不达标、污染环境。
很久以前也曾是北京郊区一家“苍蝇馆子”,但是宋吉一路都在让烧烤有“内涵”。
比如曾用名“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在酒肉文化中插入小清新,小文艺。
装修风格上,宋吉用主题餐厅式的设计区别于传统串店。标志性的洞穴造型、猿人壁画,营造出一种穿越到石器时代的体验。
餐厅氛围上,店里的视觉、听觉、气氛,每个细节都经过了设计和现场员工的调动。比如音乐2小时必须更换一次,在必要的时候,服务员会跟DJ沟通,点播一曲调动现场气氛,要的就是“感觉”。
而在产品制作环节,为了改变烧烤排档烟熏火燎的作业景象,宋吉又从美国购买先进的油烟净化系统,一家店至少一套,一套就是几十万元。
当然,以上这些也都体现在超过80元的人均客单价上。
完全不同于传统串店的打法,让很久以前从草莽中一跃而出。1家、2家、10家,到36家,从北京、上海,到郑州、福州,很久以前走到哪里都是一种全新的存在。
但是这种颠覆传统的打法所带来的红利,并不足以让很久以前始终保持优势。此前一年(2015年),光北京就增加了17万家餐厅,加上经济环境不景气,竞争太激烈了。2016年9月,很久以前前所未有地陷入了亏损。
定位主打羊肉串,在细分品类做到极致
亏损之下,大家通常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裁员,很久以前也是这样。
但是裁员带来了问题,很久以前是自助烤串,服务员需要帮助顾客识别是否烤好了。精简服务员,意味着顾客体验会下降。
于是很久以前开始破天荒地做起了午市,但是烤串的社交属性使它注定不适合快节奏的午餐。午市并没有给很久以前带来利润,反而是拉高了运营成本。
甚至,很久以前还用了一家门店测试了外卖的尝试。用外卖来开源,听上去是一个新思路。但是烤串送到顾客手里的时候已经凉了,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也达不到想要的数量。
怎么办?宋吉和很久以前行政总厨宋庆决定,将很久以前定位成羊肉串。每家烧烤店都提供各种串串,也没见谁特别有特色。只定位为“羊肉串”是不是更能打响品牌,力争做羊肉串行业里面的标杆。这种特色化的定位有利于从千篇一律烤串店中脱颖而出,也让喜爱羊肉的消费者快速找到很久以前烤串。
在烧烤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烤翅、烤生蚝等细分品类已经开始显现,如果率先将羊肉串这一烧烤中最受欢迎的产品占住,无疑将会成为最大的竞争优势。
看上去,“羊肉串”是一个很老的概念,实际上这个品类在消费者心中目前还没有大品牌。聚焦单品在更容易抢座位的同时,还能够在供应链、出品上更加可控,最终形成规模效应。
就算在菜单上有上百道菜品的时候,羊肉串依然是很久以前的销量冠军。羊肉原料使用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 5 到 6 个月的羔羊肉。为了避免烤的时候水分流失,肉质容易变干,很久以前还用了同样来自内蒙古的北纬 48° 矿泉水腌制羊肉。
精简后的菜单加上更名的品牌策略很快奏效,2 个月时间,很久以前止住亏损。不再有午市,也不再试水外卖,走掉的服务员也回来了。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好。”这在很久以前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证明。近几年体量稍大的烧烤品牌几乎都上马了中央厨房。但是这项投入动辄数千万元,让餐企在运营中备感压力,比如开店速度跟不上、人才不到位等。
所以,宋吉没有选择中央厨房,而采用OEM模式。主要的合作对象,是海底捞的中央厨房——蜀海供应链。
轻装上阵的宋吉,不仅可以从容控制开店节奏,间接反映在投入产出比上,则是目前高达15%~20%的利润率。“这在行业是绝对领先的,麦当劳也只有8%。”
让员工吃好睡好,建立打赏奖励机制
提高顾客体验,一靠产品,二靠服务,而这两者都需要靠员工去执行,因此,员工管理是提高顾客体验的关键,为此,很久以前加重了对服务的培训和要求。
拿服务来说,在改革之前,“很久以前”什么都没有,顾客来了自己点餐,吃完就离开,但改革之后,客人从进门开始,就会享受一系列服务。
“很久以前”的员工曾被砍到了600人,但“很久以前”在想清楚了自己的模式后,就又把人员队伍扩张到了1000多人,因为要做体验、要做复购,就需要这么多人,很久以前的服务模式,相对来说,属于海底捞式的重模式。
在一年的沉淀期,“很久以前”的核心创始团队曾去到员工的住宿环境,去体验,后来发现员工的住宿环境很差,于是,就给员工换了更好的宿舍。
在一线服务管理上宋吉也有一套创新模式打赏,打赏模式是借鉴国外的顾客给小费的机制。
2015年8月,很久之前第一次在北京簋街店推出了打赏活动。细则是,顾客如果认可服务员的工作,可以自愿扫描店内、餐桌展示牌及员工胸牌,为其支付4元的小费。
“请打赏”二维码
有了直接的利益关系,服务员自然十二分热情,而客人的满意度也是直线飙升,使服务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宋吉发现,这种打赏模式直接受益人只是服务员,如果他自己放松或者不在乎,效果就会下降。
于是他开始思索,是不是得创建一个BOSS利益共同体,有一个人监督才对,而不是完全依靠他自己!
于是在打赏2.0版里,店长也可以参与小额分成,每一次客人打赏,就有4块钱分配给服务员,5毛钱分配给店长。这样一来,管理层督促服务员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后来,在大众点评上很久以前五星评价的店铺一度由原来的6家,上升到31家。连中国餐饮行业的老大老二——海底捞、西贝也来考察学习。
目前“很久以前”的员工,好一点的可以突破月薪6000元,特别好的可以突破8000元,还有打赏机制,如果是岗位第一,有2000元的奖励,如果能排到全国前三,绩效会增加一倍。
“很久以前”的观念和海底捞不谋而合,只有服务好员工,员工才会服务好顾客。
在很久以前店内播放的视频中,宋庆说:“不迎合,做自己”。为了保持品质,新的很久以前立下了“三不”誓言,打开大众点评,“白天不营业”、“全天不外卖”、“永远不加盟”的3张图片赫然出现在眼前,透露着很久以前大彻大悟后发自内心的自信。
从2008年到2018年,宋吉从那个想“出人头地”的打工仔成为了让别人仰望的餐饮业龙头老大。未来3年,很久以前计划开100家店,仍以一线城市的扩张为主,预计达到10亿的营业额,2018年的扩张计划是北京开5家,上海开10家。(91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