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杨修大家肯定一下子就会想起“鸡肋”这个词吧,其实杨修的死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件事情,因为曹操一个枭雄,不可能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就杀了一个有才华的人,而且曹操是出了名的爱才之人,爱才是他征战天下的基础,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替他卖命,才在这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分得了一份天下。
首先我们了解一些杨修:杨修,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1-2]
杨修的才华连曹操都觉得自愧不如,连连赞叹,然而也是因为曹操觉得他太聪明了并且不是好管理的手下,所以也对杨修逐渐的疏远,然而这些疏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无数件小事所组成的。这也是曹操对他杀意的不断积累。古书记载,杨修帮曹操处理内政,处理大大小小许情,这是因为杨修知道曹操爱才只要有才能便能得到重用。
杨修的家境十分的优越,就是那种大世家,并且是跟袁绍四世三公差不了多少的优越家庭,并且杨修自幼天资聪颖,熟读各类书籍,并且有着那个年纪的孩子不一样的成熟,简直就是一个既有钱又有才的大世家富二代,然而杨修就是过于的自负和夸耀自己的才华,喜欢展示自己,这也是他会祸从口出的缘由。
曹操为自己准备了一个不错的花园,工程快结束的时候,杨曹操前去观看,但没有立即评价。曹操命人取来笔墨,在花园的大门的空白处,写了大大的“活”字,潇洒离去。而留在原地的伙伴们就傻眼了,这啥操作啊,看不懂,甚至心里很慌,纷纷猜测曹操留的字什么含义。杨修过来望了一眼,不屑的说:“你们真是看不懂啊,门上加个活,不就是‘阔’吗?其实丞相是嫌弃各位工程造价的人,造的过于奢华了!”曹操后来知道这个事情,嘴上笑嘻嘻,心里其实十分反感杨修的行为
曹操与杨修的矛盾不仅仅是他们两人,而是他的父亲的政见也和曹操不同,他的父亲杨彪是一个儒家学派的学者,但他十分的不喜欢曹操,并且是当年曹操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总所周知,曹操是一个十分记仇的人,所以才会导致最后杨修的死。并且杨修还是袁术的侄子,这也是让曹操十分忌惮的一点,对于这种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曹操向来很是果决,说杀就杀,所以有了梦中杀人这件事情,而杨修看出来了曹操梦中杀人的原因还跟其他人说了,这也是他自己作死的一方面,政治上的低情商是他致死的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也是导致了曹操对他更加的忌惮。
最重要的是杨修还加入了夺嫡之争,杨修与曹植交好,并且许多曹操的问题都是杨修教曹植怎么回答的,然后在这个却让曹操发现了,大怒,之后对杨修的杀意日益增重。曹操认为自己死后曹植恐怕会驾驭不了,所以杀之而后快。
明代哲学家评论杨修用了一句话:“凡聪明而好外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