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唐代长安宗教文化都有那些?为何《长安十二时辰》有很多神秘组织

唐代长安宗教文化都有那些?为何《长安十二时辰》有很多神秘组织

2019-10-23 18:43:14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很多神秘的组织,像地下城城主葛老、景教、守捉郎、张小敬所在的不良人等等五花八门的组织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让大唐首都长安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那么,长安的宗教文化、民俗民风都有那些习归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从整体而言,唐代是一个宗教政策较为宽松的时代。李唐家族多信奉道教,武则天则尊崇佛教。传统的神仙思想、巫术以及外来的摩尼教、基督教分支景教等都在唐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长安西市的西南角有一处水潭,是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僧人法成在此挖了一个大池子,引城中永安渠水注成的,叫海池。

佛教提倡信徒们要积阴德,“或买物以放生,或持斋而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太平公主以此作为放生池,让人们把鱼买来于此处放生,以求积善乞福。在放生池上,还盖有经楼等佛教建筑,供人们膜拜。

此外,唐代的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自己的行会,一些行业也有了自己的保护神。行会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就是由行头出面,组织祭祀活动。虽然文献阙如,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的资料判断,这在西市里应该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行为。

历史上关于放生池的记载如下:

《隋唐嘉话》卷下:太平公主于京西市掘池,赎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墓铭云:“龟言水,蓍言市。”

《宋高僧传》:周京师法成传:释法成,本姓王,名守慎,官至监察御史。属天后猜贰,信酷吏罗织,乃避法官乞出家为僧。苦节勤於化,导声发响,随行高质。直长安中,於京兆西市凿大坎,號曰海池焉,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之所。池上佛屋经楼,皆成所造。穿池之际,获古石铭云:“百年为市,而後为池。”自隋朝置都立市至於时,正一百年矣。仪凤二年,望气者云此坊有异气,敕掘之,得石函,函内储佛舍利万余粒,光色灿烂而坚刚。勑於此处造光宅寺,仍舍利於京寺及诸州府各四十九粒。武后於此始置七宝台,遂改寺额,成公居。

唐朝中央政府对首都长安有着严格的管理。因为长安城人口流动量大,信息渠道较为畅通,因此政府的重要公告都会在西市、东市这里公布,也常在这里寻求一些案件的线索、招募兵士等。

如唐宪宗时,宰相武元衡被藩镇节度使王承宗派人暗杀,朝廷就是在东、西两市置钱两万贯,悬赏捉拿凶手,终破此案。

遇到灾荒年景,朝廷也会在西市放粮赈济灾民。

长安城西市的独柳则是唐代最重要的刑场。古人云:“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处罚罪犯,要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人来人往的闹市就成了最能起到震慑力的地方。

因此历代以来,市场成了处决罪犯的地方。

唐代的东、西市也不例外。西市因为远较东市繁华,独柳就成了重犯的刑场。酷吏来俊臣、叛臣武元济等均于此伏法。这是西市万千气象中动人心魄的一幕。

历史上关于“族盐”、“来俊臣被诛”、 “京兆尹诛市井恶少”也多有记载,我们摘录一些供读者参考。

族盐:《朝野佥载》卷一:麟德已来,百姓饮酒唱歌,曲终而不尽者号为“族盐”。后阎知微从突阙领贼破赵、定。后知微来,则天大怒,磔于西市。命百官射之,河内王武懿宗去七步,射三发,皆不中,其怯懦也如此。知微身上箭如猥毛,锉其骨肉,夷其九族,疏亲及不相识者皆斩之。小儿年七八岁,驱抱向西市,百姓哀之,掷饼果与者,相争夺以为戏笑。监刑御史不忍害,奏舍之。其“族盐“之言,于斯应也。

来俊臣被诛:《朝野佥载》卷二:周明堂尉吉顼夜与监察御史王助同宿,王助以亲故,为说綦连耀男大觉、小觉云:“应两角麒麟也。耀字光翟,言光宅天下也。”顼明日录状付来俊臣,敕差河内王懿宗推,诛王助等四十一人,皆破家。后俊臣犯事,司刑断死,进状三日不出,朝野怪之。上入苑,吉顼拢马,上问在外有何事意,顼奏曰:“臣幸预控鹤,为陛下耳目,在外惟怪来俊臣状不出。”上曰:“俊臣于国有功,朕思之耳。”顼奏曰:“于安远告虺贞反,其事并验,今贞为成州司马。俊臣聚结不逞,诬遘贤良,赃贿如山,冤魂满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上令状出,诛俊臣于西市。敕追于安远还,除尚食奉御,顼有力焉。除顼中丞,赐绯。顼理綦连耀事,以为己功,授天官侍郎、平章事。与河内王竞,出为温州司马,卒。

京兆尹诛市井恶少:《太平广记》卷二六三:上都市肆恶少,率髡而肤扎,备众物形状。恃诸军,张拳强劫,至有以蛇售酒,捉羊甲击人者。京兆尹薛元赏,上三日,令里长潜捕,约三十余人,悉杖杀,尸于市。市人有点青者,皆炙灭之。时大宁坊力者张干,扎左膊曰“生不怕京兆尹”,右膊曰“死不怕阎罗王。”又有王力奴,以钱五千召劄工,可胸腹为山亭院、池榭、草木、鸟兽,无不悉具,细若设色。公悉杖杀之。又贼赵武建,扎一百六处番印、盘鹊等,右膊刺言:“野鸡滩头宿,朝朝被鹘捎。忽惊飞入水,留命到今朝。”又高陵县捉得镂身者宋元素,扎七十一处,刺左臂曰:“昔日已前家未贫,千金不惜结交亲。及至恓惶觅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右膊上扎瓠芦,上扎出人首,如傀儡戏有郭公者。县吏不解,问之,言胡芦精也。

唐人笃信神仙方术,佛教、道教在唐代也有了重要的发展,使得唐代的民间信仰十分丰富。

唐人百神皆祭、百鬼皆避。天上的星宿,地下的山川大泽、巨树奇石都被认为是有灵性的。从皇帝到百姓都渴望的道成仙,其中不少故事都发生在西市。

有遇到神仙帮助的、有得了神仙宝物到西市来出售给胡商的,当然还有神仙仰慕西市繁华,下凡游玩的。

唐代文献里有很多记载神仙的故事,像“渭水龙”、“ 杜子春遇仙”、 “李君遇仙”、“ 入冥府”、“ 驴还债”、“ 亡人化狗”等等故事,都是讲的大唐长安城里发生的一些鬼鬼神神的事情,尤其可以看出,当时长安老百姓在享受巨大物质文明打来的体验时,对于鬼神之说也有根深蒂固的认识。

历史资料有关这些故事的记载如下:

渭水龙:《太平广记》卷四二一《刘贯词》:唐洛阳刘贯词,大历中,求丐于苏州,逢蔡霞秀才者精彩俊爽。一相见,意颇殷勤,以兄呼贯词。既而携羊酒来宴,酒阑曰:“兄今泛游江湖间,何为乎?”曰:“求丐耳。”霞曰:“有所抵耶,泛行郡国耶?”曰:“蓬行耳。”霞曰:“然则几获而止。”曰:“十万。”霞曰:“蓬行而望十万,乃无翼而思飞者也。设令必得,亦废数年。

杜子春遇仙:《太平广记》卷一六《杜子春》:杜子春者,盖周隋间人,少落拓,不事家产,然以志气闲旷,纵酒闲游,资产荡尽,投于亲故,皆以不事事见弃。方冬,衣破腹空,徒行长安中,日晚未食,彷徨不知所往。于东市西门,饥寒之色可掬,仰天长吁。有一老人策杖于前,问曰:“君子何叹?”春言其心,且愤其亲戚之疏薄也,感激之气,发于颜色。老人曰:“几缗则丰用?”子春曰:“三五万则可以活矣。”老人曰:“未也。”更言之:“十万。”曰:“未也。”乃言“百万”。亦曰:“未也。”曰:“三百万。”乃曰:“可矣。”于是袖出一缗曰:“给子今夕,明日午时,候子于西市波斯邸,慎无后期。”及时子春往,老人果与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

李君遇仙:《太平广记》卷一五七《李君》:江陵副使李君尝自洛赴进士举。至华阴,见白衣人在店,李君与话,围炉饮啜甚洽。同行至昭应,曰:“某隐居,饮西岳,甚荷郎君相厚之意。有故,明旦先径往城中,不得奉陪也。莫要知向后事否?”君再拜恳请,乃命纸笔,于月下凡书三封,次第缄题之。告君:“甚急则开之。”乃去。

入冥府:《太平广记》卷二八○《西市人》:建中年,京西市人忽梦见为人所录,至府县衙,府甚严。使人立于门屏外,遂去,亦不见召。唯闻门内如断狱之声,自屏隙窥之,见厅上有贵人,紫衣据案,左右绿裳执案簿者,三四人。中庭,朱泚械身锁项,素服露首,鞠躬如有分雪哀请之状,言词至切。其官低头视事,了不与言,良久方谓曰:“君合当此事,帝命已行,诉当无益。”泚辞不已,及至泫泣。其官怒曰:“何不知天命?”令左右开东廊下二院。闻开锁之声,门内有三十余人,皆衣朱紫,行列阶下。贵人指示曰:“此等待君富贵,辞之何益?”此人视之,乃李尚韦骆之辈也。诸人复入院门,又叱泚入西廊一院焉,贵人问:“左右曰:“是何时事?”答曰:“十月。”又问:“何适而可?”曰::“奉天。”如此诘问。良久乃已,前追使者复出,谓百姓曰:“误追君来,可速归。”寻路而返。梦觉,话于亲密。其后事果验也。

驴还债:《太平广记》卷四三六《张高》:长安张高者转货于市,资累巨万,有一驴,育之久矣。唐元和十二年秋八月,高死,十三日,妻命其子和乘往近郊,营饭僧之具。出里门,驴不复行,击之即卧。乘而鞭之,驴忽顾和曰:“汝何击我?”和曰:“我家用钱二万以致汝,汝不行,安得不击也?”和甚惊。驴又曰:“钱二万不说,父骑我二十余年,吾今告汝人道兽道之倚伏,若车轮然,未始有定。吾前生负汝父力,故为驴酬之。无何,汝饲吾丰。昨夜汝父就吾算,侵汝钱一缗半矣。汝父常骑我,我固不辞。吾不负汝,汝不当骑我。汝强骑我,我亦骑汝。汝我交骑,何劫能止?以吾之肌肤,不啻直二万钱也。只负汝一缗半,出门货之,人酬尔。然而无的取者,以他人不负吾钱也。麸行王胡子负吾二缗,吾不负其力,取其缗半还汝,半缗充口食,以终驴限耳。”和牵归,以告其母。

亡人化狗:《太平广记》卷一三四《王会师》:唐京都西市北店,有王会师者,母亡,服制已毕,其家乃产一青黄牝狗。会师妻为其盗食,乃以杖击之数下,狗遂作人语曰:“我是汝姑,新妇杖我大错。我为严酷家人过甚,遂得此报。今既被打,羞向汝家。”因即走出。会闻而涕泣,抱以归家,而复还去,凡经四五。会师见其意正乃于市北己店大墙后,作小舍安置,每日送食。市人及行客就观者极众,投饼与者,不可胜数。此犬恒不离此舍,过斋时即不食,经一二岁,莫知所之。

通过我们对唐代长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些回顾,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大唐长安在文化方面的多元性、世俗性以及长安精神物质文化方面的一些认知和体现,也就不难理解《长安十二时辰》为何会有如此神秘的色彩。

当时的唐朝尚处于自然经济时期,唐中后期是否已是商品经济,目前学术界还无定论。但长安城的商行多达220种,经营品种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出现了具有金融服务功能的柜坊,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商业形态。

唐代的经济是所有朝代里面最好的一个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所以长安的经济、政治、文化定为,也赋予了它承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重任。

世界上所有人们都接受和认知的文化,在长安都可以找到它的蛛丝马迹,大多数都有老百姓喜闻乐道的方式呈献出来,给长安这座生活着上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尽管首都长安有很多文化形态彼此交融映衬,大多数都像唐朝人一样,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优雅的生活方式谱写了既充实、又充满希望的人生。

唐代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市场。大唐王朝以其开放的心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旅的同时,也吸收着其他文明的精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时光已经流逝了一千多年,但大唐长安的光芒万丈似乎依旧存在现代人的思想之中。我们一想起唐代长安,就想去他丰富多彩、包容开放的唐风唐韵。

长安从古到今,都是以千年帝王之都而名闻世界,这样的历史定位,可以说到了唐代就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是唐代赋予了长安这样的历史定为和荣耀。

上一篇:[四大名著中的茶故事]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被毒死的二十位皇帝(图)]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