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多多法务”,维知今天要聊聊年少时期性格怪癖的“草圣”张芝。
从敦煌酒泉移居来弘农华阴的太常张焕,住了不久,即在同僚下属、街坊邻里之间闻名了。倒不是张焕有什么超人杰出之处,他只不过是一位正直廉洁、忠厚守法的平庸官吏。原因在于他的两个怪癖的儿子。长子张芝,次子张昶,都喜好书法,早晚临习前人书迹,废寝忘食,不知疲倦。不到十天,就能写坏一支新笔,一月之内,就使用好几块墨!。这也实在是好事,张焕对儿子家教极严,两个儿子从小饱读诗书,经明行修,现在又朝夕用功,不离笔墨,老人很高兴。世代名臣,总算后继有人。然而,长子张芝,喜书成癖,以至于常常冒傻气。先是偷偷地在旧衣帛上写字,张焕尚不以为然,后来,那张芝竟得寸进尺,凡家之衣帛,不管新旧,都被他写的笔飞墨舞,黑白狼藉。教训几次但依然如故。没有办法,只好把衣帛拿去染上各种颜色再穿戴,因此,邻里都知道,张太常家的穿衣戴帽,没有浅色的。太常府邸的后花园,小径假山,也算不错,特别是一池清水,晶莹透明,更是别有风致。令人吃惊的是往日的一池清水;现在却漆黑一片,墨波涟涟了。
书法学习
“唉,这全是吾儿张芝所为,笔墨涮洗,尽在池中,日积月累,竟至于此呀。有一次,老张焕叹着气对同僚解释。
“令郎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这真可谓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一位同僚赞誉说。
“倘若如此,倒也无话可说,然吾观此儿,性格怪癖,固执不化,仕宦之途,难求上进呀!”......
几天之后,老太常来到张芝的书房,见其正伏案疾书,上前说:
“前几天有位同僚闻知你喜好草书,要你写一幅。”
“好,我明天给你”。
“为何如此迟缓,草书乃赴急之体,昔日史游上奏,往往急就,号为急就章。难道不能立等可取吗?”老太常有些不悦了。
书法学习
“父亲,”张芝抬起头,认真地说: 匆匆不暇草书。
“此话怎讲?”
“史游之时,解散隶体,删难省繁,损复为单,故其草书临事从宜而急就。以至杜(度),崔(瑗),其草书调畅点划,颇有异趣,非急就所能奏效也!今为人作书,难道能草草而敷衍?故孩儿必静心养气,从容书之。”
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了!”老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这时,张昶进屋,喜冲冲地说:
“父亲,孩儿听说朝廷以‘有道’选征天下名土,其中有我哥张芝的名字。”
“哈哈,吾儿德才兼备,可谓有道,今以有道应征,苍天有眼呀。”老人也不禁喜形于色。
书法学习
张芝闻声,却低头不语,过一会几说:
“父亲原谅,有道之征,孩儿不就。”
“什么?”老太常瞪大眼,莫名其妙,张昶也惊异地望着哥哥。
张芝却慢条斯理地说:
“古人云:得利不欣,失意不恨。孩儿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而不想以有道取名图利。”
“不行!”老太常怒气冲冲,“你不要太固执,你滥书衣帛,我不管,你弄墨池水,我也没有怪你;别人请你写字,你却说匆匆不暇,只要有理,我都依你。今天朝廷以有道征选,光宗耀祖,你却执意不就,岂不想败坏门庭?”
“我要使有道名副其实,并不想以有道沽名钓誉。”张芝说完,推开门拂袖而去。
书法学习
这就是年少时期具有性格“匆匆不暇草书”的“草圣”张芝。
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多多法务”,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
你觉得“草圣”张芝的性格,对他的后面的艺术创作有深远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