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并非忍气吞声,而是一种策略
小时候,老人常念一句话:
忍字头上一把刀,
遇事不忍把祸招;
若能忍住心头恨,
事后方知忍字高!
只是,当事儿来了,我们方知,忍有多难,才知能忍者,多值得敬佩。
说到忍之大者,你能想到谁?卧薪尝胆的勾践、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流亡19年终登王座的重耳,受极刑写就《史记》的司马迁......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一位——孙膑。
相传孙膑与庞涓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求学期间,两人感情甚好,曾有约定,不管谁先得到了官位,一定要向国君举荐另一人。
庞涓先离开师门,来到魏国,受到魏惠王的宠信,当上了大将。最初,他信守承诺,向魏惠王推荐了孙膑。可是不久庞涓就发现,孙膑的才干远超自己,一旦被君王赏识,自己的将位就有可能不保。
庞涓没有鲍叔牙的度量,他决定解除孙膑的威胁。于是,他先是命人告发孙膑谋反,之后,又虚情假意地向魏惠王一再哀求,赦免孙膑一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孙膑被砍去了双足,脸上刺字,俨然成为一个废人。
庞涓之所以没有杀他,是要他写出记忆中鬼谷子传授的一部《兵法》。孙膑
孙膑一直在等待逃脱的机会。后来,他抓住了一次齐国使节出访魏国的机会,暗中求见,齐国使节也看出此人非同寻常,便将他藏在车内,悄悄载回齐国。
逃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进而被推荐给齐国国君。齐国国君对孙膑的才能大为钦佩,以“先生”相称,把他当作老师看待。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若干年后,马陵之战,孙膑设计大败魏军,庞涓屈辱自刎。
就像《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说的那样,“我等了三年,就是想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威风,只是想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如今看来,你会发现,他们所有人的忍,都只是一跃而起前的那次深蹲。
司马懿被曹爽排挤,从称病退居二线,到高平陵之变,隐忍了整整十年,得志时已经是70岁的高龄。新《三国》里有一幕经典的对白,司马懿尽诛曹氏,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我挥剑只有一次,可我磨剑磨了十年
”。
乔布斯1985年被赶出苹果,1996年回归苹果,07年iphone风靡世界,苹果再次称王,十年等待,十年准备。
巴菲特更是一只忍者神龟,滚了60年雪球,经历的大小危机与股灾不下十余次,期间也无数次被人嘲笑,可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步调。
关于日本战国三杰有一个著名的“
杜鹃不鸣
”的轶事。有人问“杜鹃不鸣,当如何?”织田信长答:“杜鹃不鸣,则杀之。”丰臣秀吉答:“杜鹃不鸣,逗其鸣。”德川家康答:“杜鹃不鸣,待其鸣。”三个回答,刻画出了日本三杰的性格和命运。德川家康一生受制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最后硬是把所有同时代的牛人都熬死,而攀登上权力高峰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翁。
忍耐,从不是懦弱和退让,而是不失方向的技术性妥协。
正如,商业奇才洛克菲勒所言:“在我眼里,忍耐并非忍气吞声、也绝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性格磨练,它所孕育出的是好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