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唐太宗能同意与李陵的子孙认亲,为何却不愿认李陵这个祖宗

唐太宗能同意与李陵的子孙认亲,为何却不愿认李陵这个祖宗

2019-10-23 18:43:31

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时期的名将,被称为“飞将军”,以神勇出名,其名字能让匈奴闻之胆寒。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汉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勃煽情评价他:“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导致历史上的李广成为广大怀才不遇文人骚客的代言人。

李广有3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幼子李敢,但3人只有李当户遗腹子李陵传有后代,李陵年少时任侍中、建章监,后又被任命为骑都尉。天汉二年,李陵领五千步兵进攻匈奴,以此协助李广利的西路作战。在浚稽山遭遇单于三万骑兵主力,李陵率军力克单于。单于不甘失败,又召集左贤王等八万骑兵接连围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力战八日,由于箭尽粮绝,后无援军,又遭遇军侯管敢的叛变而泄密军情,于是突围失败,投降匈奴。这场战役李陵以步兵与匈奴骑兵抗衡,孤军苦战,充分发挥了远射兵器弓、弩的作用,杀伤匈奴骑兵万余,其战术运用和战役指挥是成功的。但是由于汉军未能对李陵部实施必要的接应和支援,实力相差悬殊,最终造成李陵几乎全军覆灭。李陵终身只此一战,却一战成名,浚稽山一役,李陵以五千步兵力抗匈奴十一万骁骑,坚持十余日,不可谓不奇迹,不可谓不尽力,然而却最终没有实现其“吾不死,非壮士也”的诺言。总之,这一战证明了李陵的军事才能,而最终的结局却使他背上了“汉奸”的骂名。匈奴单于得到李陵后,因李家世代为将的声望,以及与之交战时李陵英勇的表现,对他非常佩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陵,并加以重用,封为右校王。

天汉四年,汉武帝命令公孙敖领兵攻打匈奴,公孙敖没能完成任务,便谎称李陵帮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帝大怒,将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诛杀。李陵听到这件事之后,也没有抱怨汉武帝,而是认为当时投降匈奴,并帮助匈奴训练军队的李绪害了他,所以将李绪杀了,也算是为汉家清除了一大隐患;此后更带着在匈奴娶的妻子,住到偏远的地方,基本和匈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只有在遇到单于要决大事时,才“入与决”。李陵起初应该是诈降,但因武帝灭了他全家,导致他真降。

李陵在匈奴呆了二十五年,和他妻子跖跋氏生养了几个儿女,余则基本无所事事,惟苟且其百死之身而已。汉昭帝即位后,李陵的另外两个老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二人与李陵交情非常好,便派李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还李陵。然而李陵深深明白,自己的汉奸之名已经坐实了,朝廷可能会给他平反,但民间那些文人们可不会那么轻易放过他,人言可畏啊!李陵又岂能回去再受罪,做个反复小人。何况他的老母妻儿已全被杀了,李陵又岂能轻易释怀?最后李陵决意留在匈奴,不再归汉,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李陵老死匈奴,死的默默无闻,秋夜无声。李陵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其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论的人物。有人以李陵投降匈奴而不耻于他,也有人认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并非怕死。“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贺新郎)也许只有司马迁评“其功可以抵过”的那一番言论,才是历史对李陵的公正评价。

李陵无疑是不幸的,但大概是上天也感觉对李陵不公吧,所以李陵的后人人才辈出,其中有历史记载是李陵后人就有2大家族,其中李陵一支子孙就是隋朝李穆,根据《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李穆传》记载:“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李陵)之后也。陵没匈奴,子孙代居北狄,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汧、陇。祖斌,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父文保,早卒,及穆贵,赠司空。...穆以二兄贤(李贤)、远(李远)并为佐命功臣,而子弟布列清显,穆深惧盈满,辞不受拜。”李穆是北周名将。累迁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司空,屡建奇功。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封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当时李穆的儿孙们都居高官享厚禄,李惇为凤州刺史、李怡为渭州刺史、李雅是大将军兼荆州总管,李氏成为当朝最显赫的名门望族。而社会上谶语四起,“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的民谣沸沸扬扬。隋炀帝杨广第三次出征高丽时,一个名叫安伽陀的方士自称能预见将来,他对隋炀帝说:“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并劝隋炀帝尽诛天下李姓;隋炀帝心腹大臣宇文述与李穆的第十子李浑有很大的矛盾,一直寻隙报复,便借机诬告李浑。随后,隋炀帝对李穆后人痛下杀手,杀掉32人,其余全部流放。不过“杨花落李花开”的谶语最终还是实现了,但灭掉隋朝的不是申国公李穆的后人,而是唐国公李渊!

有历史考证证明,李陵还有一支子孙在唐朝时为戛黠斯(吉尔吉斯)人,在如今的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建国并自称可汗,君于漠北,亦垂百年。据史料记载,公元648年,一支来自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要跟唐朝皇帝“认亲”。而史料记载,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而坚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称。另外,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这很有可能是由于混血产生的,明显具有汉人的特征。因此,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的考虑,唐太宗同意了黠戛斯酋长的“认亲”请求,并设宴款待于他,席上相谈甚欢。由于这份特殊的关系,黠戛斯酋长决定归属唐朝,并与唐朝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此后百余年,黠戛斯一直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公元708年黠戛斯遣使访唐时,唐中宗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使者感动得连连顿首。事实上,黠戛斯还是唐朝最为信任的番邦,多次参加唐朝打击后突厥的军事行动。唐玄宗曾在《征突厥制》诏书中称赞黠戛斯军队“弧矢之利,所向无前”。据历史考证,我国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就是黠戛斯人的后代。

除了以上有历史记载的2大家族,还有些自称是李陵后人的,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建立北魏帝国的拓跋珪,他就自称是李陵后代,如果他不是妄言,那么猛将辈出的拓跋家族实际上是李广李陵家族的延续。后来还有战功赫赫的军事强人也把自己归于李陵后裔,如十六国时期建立西凉,割据一方的李暠也自称是李广十六世孙,当然这些没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传闻,都有待历史专家去考证。

李穆家族与黠戛斯人这两个都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李陵后人,而且很多人称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的陇西郡公李虎其实也是李陵的后代,而李虎的孙子叫李渊,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是为大唐。根据历史考证,李渊和李穆属于同宗,当初的唐太宗也同意了李陵的一支子孙黠戛斯酋长的“认亲”请求,这都是有历史资料记载的,可考证的,唐太宗能同意与李陵的子孙认亲,为何却不敢认李陵这个祖宗呢?李陵一战成名,但最后弹尽粮绝投降了匈奴,虽然有情不得已的地方,但当时很多人还是把李陵当作汉奸的代名词,所谓苏武庙李陵碑,李陵一直被人钉在汉奸的耻辱柱上。唐朝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肯定是不敢认李陵这个祖宗的,否则就会遭到当时很多汉人的反对而导致政权的不稳,这也是唐朝皇帝正史不敢认李陵这个祖宗的主要原因。

唐朝皇帝不敢认李陵为祖宗,但不会放任自己的祖宗一直被人钉在汉奸的耻辱柱上,所以李陵的叛汉行为从唐朝开始就“拨乱反正”,逐渐被弱化。最终,李唐王朝将李陵塑造成一位本有王佐之才,却因汉武帝的错误使用,导致其被迫投降匈奴的悲剧英雄,而在唐朝之前,李陵就是一个铁板钉钉的大汉奸。唐德宗时还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由此很多人感慨,后代牛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洗白自己的祖宗啊。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谁都愿意往自己的祖宗脸上贴金。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十一大名门望族]

下一篇:[Lexington/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