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纳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

纳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

2019-10-23 18:43:32

纳尔逊级战列舰是英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下建造的一型35000吨级、装备16英吋主炮的战列舰。也是过去放弃的N3级战舰之缩小改良版,该型共有纳尔逊号、罗德尼号两艘。
  • 名称:纳尔逊级

  • 现状:1948年罗德尼号被拆卸,1949年纳尔逊号被拆卸。

  • 前型:复仇级

  • 同型:纳尔逊号,罗德尼号

  • 次型:乔治五世级(1936年)

  • 满排吨位:10000-50000吨

纳尔逊级

技术数据

    乘员

  • 编制:1,640人

  • 舰长:216.5米

  • 型宽:32.3米

  • 满载排水量:38,000吨

  • 航速:23.8节

武器装备

  • 装备: 
    3座三连装45倍径16英寸主炮; 
    6座二连装50倍径6英寸副炮; 
    6门单装4.7英吋高射炮; 
    8门40毫米机炮; 
    2门622毫米鱼雷发射管。 
    二战时: 
    3座三连装45倍径16英寸主炮; 
    6座二连装50倍径6英寸副炮; 
    6门单装4.7英吋高射炮; 
    6座8连装40毫米机炮; 
    4座4连装40毫米波佛斯机炮; 
    2门622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 
    水线装甲带:356毫米(倾斜18-22度); 
    甲板:152毫米; 
    炮塔(正面)406毫米(第三炮塔457毫米); 
      (侧面) 229毫米; 
    炮座381毫米; 
    舰桥330毫米。

结构特点

纳尔逊级采用平甲板船型,不再是以往英国战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装甲最厚的战舰。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目的是将有限的重装甲防护区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存在后方死角的缺陷,且密集排列的主炮一旦下方弹药库失火,连锁反应也令人担忧。受条约规定排水量的限制,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航速较慢(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全炮塔化的双联装6英寸口径高平两用副炮。但其高速轻弹在实战中被证明效率低下。并且该舰23节的最大速度在二战中不合适伴随高速部队如航母编队等行动,适航性、稳定性也不理想。因而在英国海军中地位不高,甚至低于一战前动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研制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而夭折。1922年英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同级舰:纳尔逊号(Nelson)、罗德尼号(Rodney)。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1927年完工。

使用情况

纳尔逊级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人士称为“七巨头”(Big Seven)。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外,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1944年纳尔逊号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945年纳尔逊号开赴印度洋参加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纳尔逊号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战后,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役拆解。

型号演变

  • 同型舰

    • 纳尔逊号(HMS Nelson)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

    • 罗德尼号(HMS Rodney)以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命名。

上一篇:[资深老师整理的21条语文顺口溜,让孩子语文学习更简单!]

下一篇:[成济帮司马昭杀了曹髦却被卸磨杀驴,陈泰要求杀贾充却被护住]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