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平盛产五谷杂粮,也种植各种蔬菜瓜果,扁豆角就是其中之一。且多植于房前屋后、塄边、河岸和篱笆墙边。用高平扁豆做的汤,称“高平扁豆汤”,很是好喝,系“高平十大碗”酒席中的一道名食。
高平豆角,有扁豆角和长豆角两种。扁豆角,花为淡紫色、朱红色或雪白色;长豆角,花初为鹅黄色盛开后为白色、紫红色;花姿都像纷飞的蝴蝶,让人产生怜爱,人们也不会因颜色而厚此薄彼。只是明代诗人王伯稠可能偏爱《扁豆花》故吟诗曰:
豆花初放晚凄凉,碧叶荫中络纬啼。
贪与邻翁棚底语,不知新月照清溪。
扁豆角,薄而宽两头尖,看上去坚韧有力,像一把刀,故俗称:刀豆角;花落豆角长,未成熟时呈青色,隐藏在手掌大的叶子间,一串串,一嘟嘟长得光洁耀眼,可爱诱人。长成后在阳光照射下光滑透亮,甚是显眼。豆角秧也长得墨绿有劲,藤蔓缠绕在枝架上似乎力量也更足些,往往七八株就能长满一堵院墙或棚满一个院子,给人一种天天向上,奋力向前的执着精神。而长豆角也有和刀豆角相同的秉性,只是形状细长,圆润饱满,肉感厚实,有着迷人的曲线,犹如一个美丽丰腴的女性。
02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村原来按人代产(量)平均分配的梨园因不成规模,农户不待见,也不下功夫去经营管理,没有产量就不会有经济收入,梨树发生病虫害严重、枝枯叶卷面临灭顶之灾。大约是1994年初春,村委会全部收回了梨园。同时,经干部提议、群众代表同意、党员及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大会决议:重新估产后成片再承包,报名后以抓阄的方式来决定承包经营权,承包期为九年。我家运气好,承包了村边西南一块叫南沟口的梨园地,有二亩多。梨园呈梯田形状,分上中下三块,既上下相连,又独立成块,大小三十多棵树。大树有上百年、小树也有二三十年以上树龄,只可惜每棵树都如一位久病的老人,“灰头土脸”无一丝生机和活力。父亲抚摸着树身心疼的说,再不“抢救”,用不了几年就该做案板、架年火了。
经过两三年剪枝、刮树皮、涂石灰、施农家肥、喷洒果树药等辛勤劳动,果树基本恢复了往日的面貌。冬天锯枯枝剪死枝,春天抽新枝发新芽。再请技术人员授粉、疏果,产量逐年增长,且都挂果均匀,果形圆润,长势喜人。每年能卸五六千斤黄梨,千把斤夏梨和肖梨,净挣两千多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家庭经济收入了。还有几棵桃杏树长得也很茂盛,结得果实不仅个大,且肉厚核小,汁浓香甜,十分爽口。因紧邻村舍,免不了就会有牲畜家禽窜入梨园,为防止梨树和梨树下生长的植物菜蔬遭到践踏损坏,年届花甲的父母每年天气一解冻,不等我下手,都要早早把冬春修剪梨树锯下的枝条用其栽梨园篱笆,如不够用再催我去山上砍树枝、酸枣圪针、荆条来补充。篱笆弄好后,梨树与村庄就分隔成了两个世界。园内寂静幽雅、花果飘香,园外鸡鸣狗叫,人声嘈杂。
民谚:“大葱要栽直,豆角要(天)热种。”春末夏初地温上升土地发热,父母就会精心挑选扁豆角种子,随意点播在篱笆墙旁边,不需理会,由它随便生长。说来也奇怪,它虽然少了人们的呵护和关爱,却多了一份自由和惬意,从破土而出时的幼芽到长成两片叶子,之后吐出了绿丝,再后绿丝变成了藤蔓长出了绿叶,沿篱笆缠着枝条伸展,吸收着阳光雨露,凭着自己的脾性向上生长,扁豆就有了一份与生俱来的野性和与众不同的味道。它结豆角最繁盛的时期是夏末至秋末。雨水绵绵营养足,豆花怒放蜂蝶忙。花开花谢豆角熟,串串豆角等采摘。长长的篱笆爬满绿油油的豆角秧,如一堵绿色的墙,秧上开着白色的、紫色的豆角花,花虽不娇艳、香味也不浓郁,但也是姿容秀美,赏心悦目,诗意浓浓。占尽了田野风头,是另一番好景致了。犹如古代诗人描述的那样:
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
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
父母在梨园内上面两块地,一块梨树空隙种植了谷子、谷苗间点种有玉米、豆子;另一块栽了红薯、土豆,地塄边又种了落花生、南瓜。一到秋天五谷瓜果就有了浓浓的香味,树上结的梨儿也溢出了果香。直惹得黄雀、喜鹊在枝头“唧唧!”“喳喳!”啄食早熟的出稍果实呢。最好最大的地块,就数最下面傍小河边的这块梨园了,它藏风聚气背风向阳,因土质肥沃墒情好,父母专门整了几畦菜地,种植了各种蔬菜。每当盛夏,墨绿色的韭菜、青菜、小葱、满身带刺头顶黄花的黄瓜、香气扑鼻的芫荽、弯弯的长豆角、紫色的茄子、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等格外诱人;还有长长的南瓜秧在土崖边挂着,绿伞似的叶子下,长着的红南瓜、黑南瓜,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算盘珠子大小的嫩圪闪闪瓜花尚在瓜顶怒放着的,一个个依崖在空中悬着……加上它们各自开着不同颜色的花朵,甚是艳丽好看,恍若一座植物园,令人喜爱。自春至秋新鲜蔬菜尽用也吃不完。
“三伏不尽秋来到”每年一过七月十五,扁豆角长的最多,让人摘都摘不过来。除父母特意留下一部分不采摘,待成熟豆荚霜打风干后做种籽、采扁豆做扁豆汤用外,摘下鲜嫩的吃不完的刀豆角摘筋后斜切成丝,在太阳下晾晒干后储藏起来以备冬天初春食用。用干豆角炒出的臊子、做的菜肴和炉面吃时更筋道更有嚼劲儿。当我看到父母釆摘瓜果蔬菜时满脸堆着笑容的情景,心情格外高兴。这既是他们劳动成果的体现与价值,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真可谓:
果实累累瓜菜香,豆秧爬满篱笆墙。
绿意盎然风光秀,一派田园丰收景。
03
扁豆角和豆角能做多种佳肴;炒臊子、炒烩菜、爆炒下酒菜,荤素搭配,均可口味鲜,百吃不厌。如喜辣味配辣椒爆炒,吃时香辣顺口,非常开胃。我最喜欢吃的是扁豆角猪肉爆炒菜和豆角焖面,即炉面。
夏日炎炎,每当朋友来聚,我会让妻子用新鲜扁豆角与猪肉和豆腐各爆炒一盆荤素下酒菜。倒酒把盏,几杯老酒下肚,脸红耳热。本来斯斯文文,不善言辞的老友这时也打开了话匣子,云山雾罩,东扯西拉地说开了,甚至把多年的心事话也都吐了出来,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热热闹闹畅饮一番,只喝得一个个酩酊大醉,东倒西歪,斜躺在沙发上沉沉的睡着了。
说到吃豆角焖面,首先把釆摘下来的鲜嫩豆角摘去两侧筋丝,淘洗干净,掰成段备用。再热锅倒油,油烧热炸蒜瓣至金黄,把豆角段放入翻炒至半熟,放熟猪肉再翻炒加盐、酱油,至变色入味再倒入蒸熟的炉面一起翻炒搅拌均匀,即可食用。炒时,瞬间浓浓的香味弥漫在厨房的每个角落。再佐以陈醋、香油、韭花、辣椒或蒜瓣。吃时筋道、爽口、味美,又是一种生活享受。
04
五谷养生,豆为上乘。中国是豆类的故乡。高平人用扁豆做汤,由来已久,恐怕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扁豆汤。需用高平当地产的扁豆角,长熟风干后从扁豆荚中剥出的饱满圆润的扁豆为主原料,再配上其它辅助食材做成;故称“高平扁豆汤”。它是山西名吃“长平水席”即“高平十大碗”其中的一道甜食。因其豆烂香软,汤甜爽滑,味道醇香浓厚,广受食客的喜爱。
做高平扁豆汤是需技巧和程序的。一般都是在“高平十大碗”厨师的指点下进行加工制作。首先把成熟饱满的扁豆泡软泡透,旺火煮熟,凉水浸泡晾凉后一粒粒剥去外皮,盛入容器中备用。做汤时,旺火坐锅添加清水,水响放少许冰糖,水滚后加入适量煮熟已经去皮的扁豆,再加入适量白糖或蜂蜜。如条件允许还可加入少量泡制好的杏仁、樱桃,这样做出的汤,稀稠适当,清清亮亮,不仅乳白的扁豆瓣不沉碗底、上面还飘浮着雪白的杏仁瓣、绿莹莹、红艳艳、圆润诱人的樱桃,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弥漫着浓浓的独特的甜蜜味道。食时豆瓣酥烂、杏仁脆香、樱桃酸甜;热乎乎绵软甜香,令人百吃不厌,老少皆宜。算是“高平十大碗”酒席中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