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初,八路军同阎锡山的晋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在山西忻口组织了一次较大的“忻口战役”。这次战役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创造了歼敌愈万的纪录。在战役中,中国军队全体壮士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奋战,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在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和战斗功臣。守口前哨崞县县城的晋军十九军二O四旅四O七团团长刘良相(山阴籍人)就是其中的一名。
刘良相,生于1895年。乳名“九九”,山阴县下神泉村人。刘良相,八岁开始在本村私塾房读书,后考入山阴岱岳二高小,高小毕业后随即考入山西太原军官学校(子弟团),子弟团毕业后在晋军中做见习工作。约1920年间被分配到晋绥军第十九军七十师所属部队中任连长,1925年提升为营长,1926年参加了蒋、阎混战,在山东战役中头部负伤。约1928年间又参与了阎锡山的晋军”与张作霖的“奉军”之战,每战他都身先士卒,奋勇战斗。1930年调到绥东驻防,1933年又调河套地区五原屯显队,1932年提升为团长,又调回山西朔县、代县一带驻扎防守。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的部队奉命从内蒙包头调回山西抗击日本侵略军。九月上旬经过大同转入雁门关内,,下旬进入崞县城的西北关守地。 刘良相团长亲率所属两个营的兵力正面坚守崞县城。并亲自同士兵们挖防空洞、筑指挥所。他下令:“我团全体弟兄们,坚守阵地,只能出击,不能逃跑,要与日寇决一死战…。
十月一日,侵华日军主力坂垣第五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第一、第二、第十五混成旅团与特种部队共三万余人,在代县至忻口的路上,向我方守军发起了进攻。忻口的最前哨是崞县城,再为原平镇,然后即为忻州和忻口。战幕一拉开,日军以精锐的装备,天上飞机,地上坦克、大炮,向崞县城猛烈袭来。守军十九军全体将士奋力抵抗,战斗非常激烈和残酷,一批批的战士被炸弹击倒,一个个的工事被摧垮。中国军队就此白刃鏖战一周,战斗一直打到五日,固守崞县城西北关的四0七团上校团长刘良相,被炸弹炸毁指挥所阵亡,同时牺牲的还有中校团副高育麟、通讯排长李慕耕、三个警卫兵、七个通讯兵,以及并肩作战的四一O团团长石焕然等。
刘良相牺牲后,旅长田树梅从城墙督战下来,遇见刘的一位营长退下来便问团长呢?谁让你们后撤?”三营营长柳子时说:“团长被压在炸塌的洞里边牺牲了。”“你们刨没?”,答:“没顾上”田旅长一听大怒,立即下令就在城门外把营长柳子时(柳青魁)枪决。
对于在忻口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事迹,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弼时曾为此写了一篇《山西抗战回忆》,高度评价了忻口战役的功绩,并说说“许多忠勇将士的英勇奋斗,是值得每个同胞永远纪念的。忻口战役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了,笔者感到应该将这些抗日先烈的名字,让国人所皆知,以告慰烈士忠魂。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